朱元璋滅元朝,百萬蒙古女子的結局如何?《網路歷史》

元朝奪取天下後,蒙古貴族們沒能認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對待中原地區的漢人有如豬狗。

統治者們曾下令屠滅了幾個漢人大姓,僅在四川地區,就有超過百萬的漢人死於蒙古軍隊之手。

這些行為激起了中原人民的強烈反抗。

短短十年內,就爆發了三十多次農民起義。

其中朱元璋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先取山東,再奪河南;進軍潼關後揮師北上,一舉攻占了元大都。

之後徐達和常遇春轉戰西北,將北元朝廷趕回草原。

長達數年的戰爭中,數百萬蒙古人淪為明軍俘虜,其中多半是無力戰鬥的女子。

這群蒙古女人的下場,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

大明懷柔取天下

在消滅其他政權奪取天下的過程中,元朝軍隊曾不止一次采用屠城滅族的極端手段,殘忍至極。

之後統治天下期間,還對其他民族的平民肆意殺戮

他們將人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四個等級,肆意殺戮南人與漢人。

在處理民族關系時,元朝表現出的愚昧和稚嫩,為他們日後的覆滅埋下禍根。

朱元璋在北伐出師前,曾命宋寫了篇《討元北伐檄文》,確定了『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

於蒙古人,他起初采取了驅逐和打擊的態度。

當時中原大地飽受元朝廷蹂躪,各族人民對於蒙古貴族恨之入骨。

所以朱元璋通過這種激烈且鮮明的口號,激起廣大抗元義士們的鬥志。

但朱元璋並沒有選擇一刀切式的血債血償。

他吸取了元朝統治者無視民族矛盾,最終激起漢人反抗的教訓,特意在《討元北伐檄文》中指出:蒙古、色目等少數民族,和華夏的民族一樣生活在天地間,如果他們中有知曉禮節道義,願意成為我治下臣民的人,我將對他們一視同仁。

這一處細節,彰顯出朱元璋不凡的政治頭腦與領袖氣質。

所以在北伐途中,朱元璋隻對揮刀抵抗自己的蒙古軍隊趕盡殺絕。

每當明軍攻下一座城池後,他都會叮囑手下將領,必須善待蒙古族的平民百姓。

如果有小孩子和家人失散,他還會發動手下,幫忙尋找到他們的父母。

對於被俘虜的蒙古皇室和貴族,他也是盡可能地優待安撫。

至於那些能力出眾且願意歸降的元朝官員,朱元璋也是用人不疑,不論是蒙古人還是漢人,都可以繼續當官。

當時天下大亂,而元朝政府隻知壓迫百姓,不知安撫民心,導致全國各地民不聊生。

因此朱元璋這種有選擇的懷柔政策才會深得人心。

無論是色目人《除了蒙古族以外的少數民族》、蒙古人還是漢人,都選擇歸順於他。

元朝皇室西逃時,亦有無數蒙古人留在中原,成為大明子民。

而這僅僅是朱元璋處理民族關系計劃的一部分。

軟硬兼施同化異族

最後一次北伐成功後,北元朝廷逃竄回蒙古草原,明朝建立起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

此時的明朝廷,代表的就不再是受到元朝廷壓迫的漢族人民,而是包括蒙古人和色目人在內的整個中國。

所以朱元璋的首要任務,已然從推翻元朝統治轉變為鞏固朱明政權。

元朝覆滅的教訓近在眼前。

如果繼續打擊殘留在明朝境內的蒙古人,很容易激起蒙古族人民的仇恨與怒火。

而且當時漠北草原和新疆地區仍掌握在北元手中。

如果元順帝利用蒙古人對漢人的仇恨積蓄力量,擇機反攻大明,還沒恢復元氣的天下恐將重陷戰火。

因此朱元璋摒棄了打擊異族的想法,通過各種軟硬兼施的手段,安撫並同化留在大明境內的蒙古人。

為了讓全天下的蒙古人不再敵視明朝政府,朱元璋承認了元朝的正統地位。

他強調一個王朝是否為華夏正統,關鍵不在於民族,而在於這個王朝是否能接受並信奉在華夏傳承了數千年的綱常倫理。

此舉不光承認了元朝的正統身份,也讓取而代之的明朝獲得了華夏正統王朝的名份。

在針對蒙古人民的具體政策方面,但凡是投降明朝的蒙古人,都能獲得優厚的待遇。

如果是率眾歸降的蒙古首領,朱元璋還賜予他們官爵,允許他們在明朝為官,即便是曾經的戰場死敵也不例外。

作戰勇猛的蒙古士兵,歸降後也能編入軍籍,繼續為大明效力。

加入衛所的蒙古士兵,職責和明軍一致,待遇也不輸給前者,部分人甚至被委以重任。

在采取一系列安撫手段籠絡蒙古人的同時,朱元璋也沒有放松對於他們的戒備。

如果投降大明的蒙古人膽敢再次背叛,就將受到最為嚴厲的懲罰。

比如留守元大都的迭裡迷失和金剛奴等人,就因為謀反被全部斬首。

百萬女子嫁給漢人

明初時,留在大明朝境內的蒙古女子多達數百萬人。

想要徹底同化蒙古族人,光是讓他們用漢姓、學寫漢字、穿著漢族服飾是遠遠不夠的。

屆時這些蒙古人還是有可能聚集在族群內部的小圈子裡。

天長日久難免會生出異心。

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從這些蒙古女子入手,讓他們與漢族男子通婚。

所以朱元璋命手下在《大明律·戶律·婚姻》中添加了一條新的法律:所有明朝境內的蒙古女子,必須嫁給漢族男子。

如若不然,就將被『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

這樣一來,所有蒙古女人的後裔身上,就有了漢人的血脈,基因和生活習性同時受到影響,慢慢產生改變,對漢人和大明朝自然更加認同。

為了鼓勵平民們支持這一政策,朱元璋還以身作則,娶了幾位蒙古貴族女子為妃。

其中北元政權支柱王保保的妹妹,還被他立為秦王妃。

此外這條法律還有一個相當人性化的規定:凡是蒙古女人與漢族男人通婚,必須是兩廂情願,雙方都點頭同意才行。

朱元璋通過一系列促進民族融合的手段,完美解決了蒙古族與漢族之間的民族矛盾,有效分化和瓦解了北元政權的殘餘勢力,讓大明政權更加穩固,堪稱後世的執政者們的楷模。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是中華大家庭中的一員,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朱元璋對待蒙古族人的看法和舉措,具有超越時代的進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