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4萬兵馬擊敗60萬『漢軍』,拉開陳友諒敗亡的序幕。《網路歷史》

1365年,地點桐城,大將朱文正鬱鬱而終,年僅30歲,留下3歲月的兒子朱守謙。

朱元璋很難過,長嘆一聲,將朱守謙養育在南京。

1370年,朱元璋冊封子弟為諸侯,封朱守謙為靖江王,駐地桂林,世襲罔替。

朱文正,明朝開國大將,朱元璋的侄子。

1352年,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參加紅巾軍起義。

此時,朱文正的父親,朱元璋的哥哥朱興隆早已去世,朱文正與母親王氏過著艱難的日子。

1353年,王氏帶著兒子朱文正去投靠朱元璋,侄子的到來,朱元璋非常開心。

兵荒馬亂,戰火紛飛,能夠與親人團聚,是一件快樂的事。

朱文正作戰勇猛,還有謀略,在攻取南京、鎮江、揚州、長興等戰役中,都是身先士卒,奮勇沖殺,立下赫赫戰功。

看到朱家人能打仗,朱元璋很高興,對朱文正重重有賞。

朱元璋創業之初,設立大都督府,朱文正擔任大都督,足以看出朱元璋對他的重視。

朱元璋的賞賜,朱文正謝絕,直言:『叔父成了大業,何患不富貴。

先給親戚封官賞賜,何以服眾!』意思是,叔叔成就大帝王大業,還怕沒賞賜嗎?

先賞賜給眾將,提高大家的積極性。

如果朱文正一直這麼低調,懂得從朱元璋的角度考慮問題,明朝建立後,朱文正的成就不可限量,封王沒問題。

可惜,朱文正太年輕,也太著急,惹惱了朱元璋。

1361年,朱元璋西征,南昌守將胡美率兵投降。

朱元璋將南昌改為『洪都』,讓朱文正、鄧愈、薛顯、趙德勝等名將鎮守,朱文正是主帥,節制眾將。

洪都的兵力大約4萬,遠遜於陳友諒。

1363年,張士誠出兵攻打安豐,圍攻韓林兒。

朱元璋禦駕親征,率徐達、常遇春等名將救援,與張士誠激戰。

乘此機會,陳友諒率60萬『漢軍』南下,攻打洪都,持續85天的『洪都保衛戰』打響。

85天內,朱文正、陳友諒展開激烈交鋒,雙方鬥智鬥勇。

朱文正攻防兼備,陳友諒率60萬『漢軍』到來前,已經將城池內移。

陳友諒的戰船無法直接攻城,『漢軍』隻好下船登岸,進行攻堅戰。

『漢軍』人多勢眾,但朱文正守衛城池有方,即便『漢軍』摧毀了城墻,朱文正也能將其擊退,並將城池修繕。

持續85天的大戰,陳友諒『黔驢技窮』,損失慘重。

安豐之戰時,朱元璋讓朱文正堅持30天,朱文正堅持了85天。

『漢軍』的攻勢已經被挫敗,士氣低迷,為即將到來的鄱陽湖決戰創造條件。

鄱陽湖之戰,60萬『漢軍』損失殆盡,陳友諒陣亡沙場。

朱文正截斷『漢軍』的退路,斬首數萬人,再次立下大功。

洪都之戰、鄱陽湖之戰,首功是朱文正,這點毋庸置疑。

但是,朱元璋論功行賞時,重點賞賜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等將領,朱文正相對受『冷落』。

朱文正年輕氣盛,認為叔叔做事不公平,經常發牢騷,表示不滿,還縱容士兵劫掠。

按察使李飲冰參劾朱文正,說他想投奔張士誠。

朱元璋不相信,幾次參劾後,朱元璋改變了想法。

史載:『有功暫未封賞,發怒,遂失常度,任部將掠奪其下妻女』

朱元璋抵達南昌視察,朱文正很害怕,出城謝罪,被押送回京城。

馬皇後勸說朱元璋:『此兒隻是個性剛強,無其他』朱文正性格剛強,沒別的意思。

都是朱家人,朱元璋也不好治罪,將朱文正押送去桐城,好好反省。

可惜,朱文正不知道叔叔的良苦用心,在桐城整天悶悶不樂,不久鬱鬱而終。

朱文正病逝,朱元璋很傷心,這是哥哥朱興隆的兒子,也是朱家的血脈。

元朝末年,天下饑荒,瘟疫流行,朱氏家族因饑荒、疾病,十幾人都相繼離世。

朱元璋看來,建立大明江山後,自然會重賞朱文正,畢竟是一家人。

朱元璋優先賞賜眾將,是為了拉攏人心,為創建明朝做準備。

徐達,明朝首席大將,鄱陽湖之戰時返回南京,抵禦張士誠,功勞也很大,也沒見有啥賞賜。

但是,徐達沒有怨言,繼續率兵殺敵,對朱元璋恭恭敬敬。

徐達、朱文正,都是朱元璋做媒,迎娶謝再興的女兒,是連襟關系。

後來,謝再興不滿朱元璋,投奔張士誠而去,徐達並未受到影響。

1370年,朱元璋冊封子弟為諸侯,朱文正的兒子,年僅8歲的朱守謙,受封為靖江王,去桂林生活,世襲罔替。

朱守謙也桀驁不馴,玩世不恭,不受約束,讓朱元璋十分頭疼。

朱守謙被廢為庶人,囚禁在鳳陽,看守祖宗陵墓。

1392年,朱守謙病逝,兒子朱贊儀繼承王位,傳了十三代。

可以說,朱元璋對朱文正還是很不錯,隻是朱文正不明白,著實可惜了。

參考書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