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贈鄭殷處士_百度漢語》:『長材靡入用,大廈失巨楹』 縱觀中國歷史,順利建立王朝、完成統一大業的君王們大多都非常善於吸納人才。
由此可見,隻有廣納賢才、善於聽取意見的人才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
而說到融合百家之眾長,集民族、宗教於一體的君王,就非元世祖忽必烈莫屬了。
01
忽必烈對於人才行向來非常的愛惜,不僅收攏了幕府舊臣,還廣招賢士,他門下的謀士光是被載入史冊的就有六十多人。
可以說他們為忽必烈征戰四方、統一天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1259年,蒙古帝國的大汗蒙哥在戰爭中意外逝世,忽必烈得知後便日夜兼程馬地趕回了漠南,並單方面宣佈自己繼承蒙古的汗位。
忽必烈繼位後,蒙古人在他的帶領下一路征戰,不僅占據了中原大地,還不斷地開疆拓土,把西藏、滿洲、中西亞聯為一體,促進了多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
▲忽必烈畫像
令人疑惑的是,蒙古人如此彪悍勇猛,征戰四方,為何元朝還僅存不到百年就覆滅夭折了?
對此專家表示:看看忽必烈做了啥,都是他做的好事才導致元朝覆滅崩潰的。
當時,盡管忽必烈已經繼承了蒙古汗位,但其繼位儀式並不是在漠北草原舉行的,所以蒙古貴族對其繼位的合法性始終非常的懷疑,後來部分貴族甚至還直接把忽必烈的弟弟阿不裡哥推上了高位,忽必烈無奈之下隻得同自己的弟弟展開搏鬥。
▲蒙古包
就這樣,忽必烈踏著弟弟阿不裡哥的骸骨,登上了那至高無上的、蒙古第五代大汗的位置。
元朝正式建立之後,為了維護蒙古貴族的利益,忽必烈在改革時依然保留了蒙古舊制,並未對蒙古人進行漢化。
然而他的改革也是具有變化性和適應性的,他采用了在金朝故地上實行金朝制度,在南宋故地上實行南宋制度,在漠北、漠南實行蒙古帝國制度的做法。
▲蒙古貴族劇照
02
可惜的是,忽必烈仍然跳脫不出民族主義的局限性,這也是他沒有能成為一個聖賢君王最重要的原因。
他並沒有做到將各個民族視為平等,反而將其視為比蒙古族卑賤的『下等民族』,不僅推行民族等級政策,還對異族實行民族壓迫,而人數最多的南宋子民則被列為社會的最底層。
因此,不管是從政治還是法律層面來說,南宋子民所受的待遇都遠不及蒙古人。
▲元大都遺址
忽必烈身上革新和守舊並存,他既沒有辦法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使各個民族徹底融合,也沒有辦法完全守舊,這就為後來元朝深重的社會矛盾埋下了禍根。
在未統一南宋以前,忽必烈對待漢人謀士是相當尊敬的,可平定了天下以後,忽必烈就開始排斥漢人知識分子,有的甚至還因冒犯聖言而被其處死,真真應了《史記》那句:『飛鳥盡,良弓藏』
▲忽必烈雕像
此外,為了補充對外征戰的軍餉,忽必烈下令加重各地的賦稅,不斷地搜刮民脂民膏,弄得百姓們苦不堪言,而元朝左丞相阿合馬就是最大的幫兇。
於是阿合馬很快就成為了朝堂上的眾矢之的,沒過多久就被大臣王著暗殺了。
而好戰的忽必烈仍舊雄心勃勃,不斷地對外進行侵略擴張,先後對許多鄰國發起了戰爭,日本、安南、緬甸、占城都曾受到了元軍的攻擊。
而戰爭越多,人民負擔的賦稅就越重,一時之間,百姓怨聲載道,農民起義此消彼長,整個社會都陷入到了動蕩之中。
▲元大都城遺址公園
到了晚年,忽必烈又遭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兩個挫折。
最鐘愛的妻子察必和兒子真金相繼去世,這讓忽必烈痛不欲生。
與此同時,大元的對外戰爭也進行地非常不順利,忽必烈心灰意冷之下,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雄心壯志,終日都沉溺於宮廷晚會和各色美食之中。
煮羊肉和烤全羊是每日必備,而雞蛋、藏紅花拌生菜,烤薄餅等各色飲食和糖茶、葡萄酒各種飲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蒙古騎兵劇照
曾經帶領蒙古人征戰四方、一統天下的梟雄,就這樣成為了一個暴飲暴食的老年人。
長期沉睡在酒食之中的忽必烈身體也每況愈下,終於在1294年離開了這個曾經讓他榮耀一時,又讓他無比痛苦的世界。
而按照蒙古貴族的下葬習慣,人們不知道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君王到底埋在了哪裡,但是中國的歷史上永遠都有他那遒勁有力的一筆。
結語
盡管元朝成功地統一了中國,但它的存在卻相當短暫,不到百年這座王朝便已經傾覆早夭了了。
追根究底,元朝之所以迅速倒塌和忽必烈留下來的社會分級制度、沉重的苛捐雜稅以及晚期驕奢淫逸的皇室生活有極大的關系。
參考資料:
《贈鄭殷處士_百度漢語》《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