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亂世梟雄,陳友諒有著寧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性格,這一點一如曹操,陳友諒也將這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
亂世梟雄陳友諒,勢必會成就一番霸業,前提是沒有朱元璋
這一點他和項羽很像,如果沒有劉邦….
隻是,歷史沒有如果,陳友諒註定會失敗!
陳友諒作為大漢皇帝《自封》,是朱元璋一生的敵人。
但是,陳友諒註定是一個項羽式的悲情英雄
廣為人知的是他的無恥與血腥,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軍事天賦和治國能力
殺皇帝自立、打仗心狠手辣,從不講究誠信
而更多的關於他的事跡卻被一筆帶過,卻難掩其英雄之處!
正如民國學者饒漢傑的一句贊嘆:漢江先英,三楚雄風!
更加勵志的出身——比朱元璋還要低賤
他出身於沔陽一個漁民家庭,屬於朱元璋這樣的平民建了都會歧視的,而他的父親則是遠近聞名的上門女婿,陳友諒從小就受盡了白眼。
少年陳友諒就這樣在歧視之下讀書習武,練就一身的功夫
同時,也就在這時候養成了狠辣的風格。
後來,他參加起義軍造反,並認識了他的第一個伯樂倪文俊。
這是徐壽輝的丞相,此時徐壽輝已然有廣大的底盤和極強的軍事實力
然而這個皇帝,卻一點都『不求上進』,唯一的優點就是長得帥,而且有一幫能打的好兄弟
比如趙普勝、張定邊,都是一定一的名將,不過這些人頭腦簡單,他們很喜歡陳友諒這個人,把他當哥們,可是他卻把他們當工具,來實施自己的雄才大略。
很辣的開始:他先是解決了自己的老上級倪文俊,然後又殺害了善良的趙普勝,最後以一柄鐵錘送走了他的皇帝徐壽輝,自此,他徹底登上了歷史舞臺
長江以南農民軍最強勢力——陳漢建立,皇帝陳友諒終於昂起了他的頭顱,『一統天下』的夢想之路開啟了
史書隻記得他的狠辣風格,不仁不義,卻忽略了他強大的領導力。
雖然他嗜好殺戮且毫無人性,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話不是沒道理的。
縱然他弒殺領導,但駕馭部下的手段卻十分高超,如張定邊一生忠誠,甚至在陳友諒兵敗身死之時仍忠心耿耿。
他打造的那隻強大的隊伍,在當時民軍肆無忌憚的燒殺搶掠時,卻紀律嚴明從不擾民。
湖廣地區在他的治理之下,一派繁榮景象,甚至於在他死後多年,位於武昌的墓地香火也從未斷過
『魔頭』陳友諒,其實是一個極具軍事天賦的天才,可評為一代梟雄
註定失敗的結局——註定朱元璋的勝利
陳友諒被各種野史描述為超級大魔頭,但事實上,在元末風起雲湧的動亂時代,他在治理國家統治百姓方面並無過錯,堪稱是深得民心。
而且強大的漢軍在他的指揮下縱橫江南,戰無不勝,實力也屬一流。
隻可惜上天安排了另外一個人,作為陳友諒的終結者出現,那就是朱元璋。
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陳友諒再合適不過了
如若沒有朱元璋,統一全國的夢想或許就會實現了,隻是結果總不是遂人意的,一個嶄新的『漢』王朝倒在了朱元璋的手下,而一代梟雄陳友諒也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有人說,朱元璋打敗陳友諒,是天意非人之過
一如:鄱陽貫顱,摧枯拉朽,殆天授非人力也。
老天爺選擇了朱元璋,你陳友諒再強也白搭!
但是,如果細致對比一下這兩人的性情,就知道這勝敗的結果,絕非拼的是運氣,朱元璋能夠贏,是因為在兩項領導人的關鍵素質上,他恰恰勝過了陳友諒。
高手過招,這看似點滴的差距,卻決定勝局
取舍與決定——陳友諒兵敗鄱陽湖
1363年,陳友諒起全國兵力決戰朱元璋,因垂涎其軍糧儲備,對洪都這個小城發動猛攻,結果是三個月仍未攻下,可謂是史上最慘烈的攻堅戰之一,精彩程度不亞於釣魚城對抗蒙哥
結果卻是,陳友諒三月仍未攻下,朱元璋得以喘息準備,而後才有了那場驚天動地的海戰。
陳友諒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如果他選擇一鼓作氣向東進發,朱元璋很有可能會被一舉擊潰
因為固執和不懂取舍,陳友諒丟掉了最佳時機,也丟掉了自己的帝王之路。
這不得不讓人嘆惋,陳友諒縱然用兵以奇襲著稱,卻少有棄子爭先的格局
與不懂取舍相比,陳友諒的判斷力也明顯弱於朱元璋。
從容準備的朱元璋,帶二十萬精銳部隊與陳友諒決戰。
而這場海戰足以載入史冊,堪稱赤壁之戰的翻版《有考證說,赤壁之戰的原型就是此戰,赤壁之戰為虛構》
鄱陽湖上,漁船駁船拼湊的小艦隊對抗陳友諒的三十餘艘巨艦
一如《三國》對於赤壁之戰的描寫如出一轍,陳友諒步兵居多,遂以鐵鏈鎖之,形成連環
而在朱元璋火攻之下,陳友諒一敗塗地,被迫退守卻堅持不撤退。
緊接著,在朱元璋的全力猛攻下,陳友諒兵敗身死
隻是,兩個人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鄱陽湖上,已經面臨崩潰的漢軍,低落的士氣讓陳友諒難以接受卻又無可奈何。
而且,已經沒有退路了啊
一日,他正在自己的旗艦之上督戰,一直冷箭刺穿了他的頭顱,那一刻他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如此結束了自己的爭霸之路……
缺少全局的眼光,沒有取舍的胸懷,無論曾經多麼輝煌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