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率蒙古軍為什麼能掃蕩半個歐洲?隻因擁有一秘密武器。《網路歷史》

成吉思汗是一位偉大的雄主,他和他的子孫們發動了三次西征,在1234-1241年的拔都西征中,蒙古軍隊像旋風一樣掃蕩了半個歐洲,先後擊敗了羅斯人、日耳曼人、波蘭人、捷克人和匈牙利人。

蒙古鐵蹄從保加爾邊境一直踏到亞得裡亞海東岸,攻入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地,甚至打到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近郊。

蒙古人取得這樣空前絕後的戰績,自然與其優秀戰力無法分開。

蒙古人與匈奴、契丹等所有遊牧民族一樣,自幼就是優秀的騎射手。

蒙古的孩童在3歲時就開始學習騎馬,大人將適合孩童使用的弓給他們學習射箭,就連婦女也可以像男人樣射箭。

除此之外,蒙古人的裝備也極為精良。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到,蒙古騎兵身披鐵甲或皮甲,手拿長矛或環刀,並使用弓箭作戰。

蒙古人的長矛在鐵頸上有一個鉤,可以將敵人從馬背上拉下馬,類似於中原的鉤鐮槍;環刀即為蒙古彎刀,『刀甚輕,薄而彎』;蒙古騎兵裝備的復合弓也有很遠的射程和很大的殺傷力,『有頑羊角弓《角面連靶通長二尺》、有響箭《即鳴鏑也》、有駝骨箭、有批針,刻木以為栝,落鵬似為』。

配合使用的箭有兩種,一種較輕用於遠射,種箭頭寬大較重適合用於近戰。

為了保持箭頭鋒利,蒙古人在箭囊中還備了一把銼用於修整箭尖,並且每個人備有兩到三張弓。

蒙古人的戰馬則披掛重甲,就連馬腿也要保護起來。

騎手披掛的重甲多為鐵紮甲和皮甲,也使用鎖甲。

除此之外,蒙古人還使用被稱作團牌的盾牌,縛在手臂上用於下馬步射時進行遮蔽由於蒙古人的遊牧特性,早期他們的武器裝備多為自備或搶掠而來。

除了前面提到的近戰武器外,還有很多憑騎手個人喜好而使用的武器,如骨朵、棍棒、短斧作為馬背上的民族,蒙古軍具有優秀的機動性。

蒙古騎兵通常配有數匹戰馬用於遠距離作戰時隨時換乘,甚至在戰鬥中都可以更換戰馬,使馬不致疲困。

充足的馬匹數量在長途行軍中有效地保證了行軍速度,甚至可以達到每日推進80公裡。

經過調馴的蒙古馬是非常優良的戰馬,其體格雖然不大,體高一般在120至140厘米,重300公斤,但是結實粗壯,耐粗飼,性格強悍,為蒙古軍的機動力提供了保證。

蒙古人在挑選戰馬時喜歡下過馬駒的母馬,這樣當糧食短缺時,還可以飲馬奶甚至飲馬血充饑。

這也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蒙古軍的後勤壓力。

蒙古軍采用以十人為一伍,百人設百夫長,千人設千夫長,萬人設萬夫長的編制。

以十人為伍的編制十分靈活。

在戰場上,蒙古人憑借特有的呼嘯口哨等聯絡方式,小股騎兵可以迅速聚集,又可以迅速分散到指定的作戰位置,忽聚忽散讓敵人無所適從。

蒙古輕騎尤其善於使用弓箭對敵人進行騷擾,當敵人不堪騷擾或在蒙古騎兵的引誘下進行追擊時,就很容易落入蒙古人預先埋伏好的陣地。

這時,裝備重甲和馬鎧的重裝騎兵,將對追擊時不能保持陣形的敵人進行包圍和突擊,一舉消滅敵人。

蒙古騎兵憑借以上種種優勢,加之當時世界上各大傳統強國的衰落,取得了系列輝煌的勝利,建立了橫跨歐亞、亙古未有的強大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