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留給中國人和中國歷史很多影響,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影響都是極為大的,其實包括對世界的歷史也有著重大的影響。
畢竟元朝的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在蒙古帝國征戰世界的過程中,有過三次龐大的西征,最後一次最西邊征戰至波蘭、匈牙利等地,最南方打到了非洲,在拿下非洲的時候,因為蒙古帝國第二位君主蒙哥大汗突然病逝,引起有實力的參與到爭奪汗位的事情中。
最終是忽必烈占據上風,但也讓蒙古帝國四分五裂,忽必烈占有蒙古帝國大半個地區,就此建立元朝,並且在建立元朝之後,作出一系列的執政措施,其中包括元朝的貨幣制度!
元朝紙幣發行的起因
1,發行銅錢還是發行紙幣
元朝在改革貨幣制度時,關於是發行銅錢還是發行紙幣,有過一段精彩的故事。
公元1264年,忽必烈登基稱帝,建都於大都,國號大元,作為一個王朝,在建立之初一般都是百廢待興的局面,統治者需要想盡辦法來恢復社會正常秩序和經濟發展環境。
那這個過程不是統治者一道旨意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實際的金錢。
雖然元朝是接受蒙古帝國的地盤,但實際上蒙古帝國滿世界征戰,這樣的做法如何燒錢一般,因此元朝急需要錢,所以進行貨幣制度改革。
忽必烈通過對前朝的研究,決定延承宋朝的貨幣制度,以金屬鑄幣銅錢作為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遭到麾下大臣的勸阻,勸阻的原因是說華夏民族起源於東方,正所謂日出東方。
所以屬於華夏『陽明』政權,因此使用銅錢;而大元朝是發源於北方的草原地區,屬於幽陰之地,因此紙幣更與元朝的國運相配,所以應該以紙幣作為主要流通貨幣。
2,選擇紙幣的真實原因
在元朝之前的朝代,已經經歷了以物換物的實物貨幣時代,以及金屬鑄幣樣式層出不窮的時代,包括前朝大宋的紙幣時期,所以元朝可以模仿和選擇貨幣是比較多的。
最後之所以選擇紙幣,前面說的起因隻是一個政治噱頭,真正選擇紙幣,主要有五個原因。
既然要經營漢族區域,不再征戰世界,那麼就必須面臨一個問題-漢化,本來繼承銅幣就是漢化的最好證明,但是放棄了,因此決定選擇紙幣,因為紙幣也是漢族人發明的,所以從感情上來說元朝統治漢族地區,漢人也能接受。
簡單易造,成本低。
元朝本來就急需要錢,那肯定不能花大成本去研究發行什麼特立獨行的貨幣,隻有選擇紙幣是最快速度發行,而且不需要過高的成本。
元朝有『歲賜』和『佛事』,這兩個重大事項是元朝必定要經常做的,但是這兩件大事是特別消耗錢財的事情。
因為元朝不管是疆域遼闊還是國際影響力在建國初期是無與倫比的,所以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來到元朝大都經商,而這些還認可元朝發行的貨幣,而紙幣是便於外邦商人攜帶的。
第五,因為在蒙古帝國時期有發行過紙幣,有一定的經驗。
元朝貨幣制度的演變
1,中統鈔的發展歷程
忽必烈在決定制造發行紙幣之後,立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紙幣發行和管理體系,從印造、發行、換舊、管理等方面都設立專門機構進行工作。
發行的第一款紙幣,即中統鈔;元朝在決定發行中統鈔之後,元朝統治者作出貨幣制度是:
實施強制手段,用新鈔把之前的舊鈔給收回來。
用白銀做準備金,朝廷發行多少紙幣,就要有多少準備金,這樣對紙幣的發行和流通進行有效地控制,此種規定就是貨幣制度中的『金本位』。
規定中統鈔可以直接兌換白銀,而且還規定紙幣與白銀兌換的比例,更是允許使用中統鈔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金銀。
規定朝廷的財政收支必須用中統鈔結算,目的是回籠貨幣。
規定朝廷要通過財政的預算對中統鈔的發行額度進行有效的控制。
第六,在各路設置平準行用交鈔庫,目的是適時調節物價,輔助紙幣制度正常有序進行。
按照這套以中統鈔為主要流通貨幣的制度,只要貫徹執行到位,元朝的經濟就會快速地恢復和發展,但是事與願違,元朝中央的措施很好,而實際執行過程有很多變數,元朝自己又沒有好的應對措施,導致中統鈔信用度一落千丈,最後被淘汰。
2,至元鈔取代中統鈔走向歷史舞臺
公元1287年,元朝實行建國後的第二次幣制改革,由元朝中央頒佈《至元寶鈔通行條畫》,此條法規定:
一貫至元鈔可以當五貫中統鈔;兩貫至元鈔可當一兩白銀;二十貫至元鈔可當一兩黃金。
至元鈔不可以兌換金銀,第一條主要是告訴大家多少至元鈔相當於多少,但是不能夠兌換,而且禁止金銀的買賣,目的是希望全國有足夠多的金銀作為準備金,避免出現中統鈔的悲劇。
各路的平準行用交鈔庫的準備金要嚴格管制,若有管庫官員私自買賣金銀,嚴懲不貸。
至元鈔的出現目的是挽救中統鈔引發的通貨膨脹,雖然在至元鈔的發行初期和中期,的確起到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
但是好景不長,因為元朝中央對至元鈔的高度支持,讓民間也高度認可至元鈔,而不認可金銀,很多富商直接囤積紙幣,導致民間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把元朝的第二次幣制推向新的困境。
3,元朝貨幣制度最後的『倔強』
公元1350年,元朝中央進行第三次幣制改革,發行至正鈔,頒佈貨幣法令:規定一貫至正鈔可當一千文銅錢,可當兩貫至百元鈔,而這款鈔票無需制造,做起來極為省事。
因為之前的中統鈔通貨膨脹到非常誇張的地步,到這一年依然還有大量的存庫,所以直接選擇舊版的中統鈔,在炒的背面蓋上『至正印造元寶交鈔』之印,再調整一下貨幣價值就直接流通。
與此同時,在至正鈔發行期間,元朝還發現了一款金屬鑄幣-權錢鈔,面額共五種,分別是五分、一錢、一錢五分、二錢五分、五錢。
雖然元朝統治者想再次挽救貨幣危機,但當時的元朝整體社會矛盾依然全面爆發,在發行至正朝的第二年,元朝各地爆發起義,最終導致至元鈔的通貨膨脹,讓全國物價上漲幾十倍,直至元朝滅亡。
元朝貨幣制度的特點和演變的原因
1,元朝貨幣制度的特點
第一,元朝的紙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何謂無限法償能力?
即元朝對該紙幣從法律上賦予了無限支付的能力,不限制每次支付的數額,在購買商品、支付服務、結清債務、繳納稅款等過程中,任何人都必須接受這款貨幣。
所以元朝的貨幣制度是世界貨幣歷史上最早的紙幣制度,這一點不僅是後世史學研究得出的理論,而且在馬可·波羅遊記當中也記載得非常詳盡。
有完善的貨幣管理體系。
例如設立平準庫適時調控物價,允許買賣金銀用作維護紙幣價值地位,重視紙幣的後備金,維持國庫的現銀,保證隨時都有雄厚的準備金。
站在貨幣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元朝的紙幣制度每一項政策在最初都是非常先進的,走在世界的最前頭,完全符合貨幣的流通規律。
目的也很明確,即重視民情,以金銀為本,保障紙幣的信用度,平衡貨幣的價值,做好貨幣流通的調控,全力保證貨幣的穩定流通。
沒有足夠的應對措施,所以在貨幣危機出現之後,隻能強行地改制,最後三次改制都以失敗告終。
2,為什麼元朝貨幣制度不斷演變
根本原因是元朝政局一直未定。
元朝從忽必烈成立之日起,一直存在一個國家發展方向的爭議,即究竟是繼續走成吉思汗的征伐之道還是走中原王朝的發展之路。
雖然中央朝廷經常發頭腦風暴,但是一直在爭論,並沒有確定下來。
因此導致元朝上下一直處於政治混亂的狀態,元朝諸多官員自壞成法,導致朝廷失信於民。
加上旁邊的四大附屬汗國不僅沒有發揮拱衛的作用,反而經常給宗主國元朝制造麻煩。
而元朝本土的王公大臣還驕奢淫逸,縱情揮霍,大肆搜刮,例如把各路鈔庫用來做紙幣準備金的金銀全部調到京都,導致民眾對紙幣不信任,官員們還經常倒鈔、收兌昏鈔。
作為官員自己不遵法反而各種魚肉百姓,這些禍國殃民的現象,都是在破壞元朝制定的貨幣制度,推著元朝走向滅亡。
綜上所述,元朝雖然制定並實施了世界貨幣歷史上最早的紙幣管理制度,但是因為自身的政治發展問題,以及對外的戰爭和整個官員體系的腐朽,導致先進的貨幣制度一直遭受著元朝自身的破壞。
最終引發通貨膨脹和政治危機,從而隻有強行改制,但是問題依然循環反之,讓元朝的貨幣制度隻能成為元朝滅亡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