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有一石碑,揭蒙古帝國強大的真因,難怪成吉思汗能稱霸世界。《網路歷史》

成吉思汗,被稱為世界的征服者。

他戎馬一生,縱橫天下,征服了無數國家,迫使無數百姓向他拜伏。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直到成吉思汗去世,他手下的軍隊數量也沒有突破15萬。

相比於他的對手——金國、花剌子模、西夏、西遼等國,蒙古人完全可以說是兵少將寡。

成吉思汗為何能以如此少的兵力,征服如此廣大的土地,這著實是一個歷史之謎。

1818年,俄羅斯一支探險隊在外貝加爾湖附近的額爾古納流域進行考察,並探訪到一座古老的蒙文石碑。

這座石碑高202厘米,寬74厘米,厚22厘米,碑文以畏兀兒體蒙古文寫成,共5行,有蒙古文單詞21個,記述的是成吉思汗征服回回百姓後,在不哈速赤忽之地召全體那顏聚會。

隨後,成吉思汗命眾人進行射箭比賽,最終由成吉思汗之侄——也松格拔得頭籌。

根據釋讀,也松格的射擊距離簡直超乎人們想象,達到335步,約合500米。

距離千米仍能射中目標,也松格膂力、眼力、定力之強,簡直令人咋舌。

也松格碑,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古老蒙古文文獻,對研究蒙古族歷史、語言文字有極大價值。

同時,這座石碑也從側面為我們揭示了成吉思汗麾下的軍隊,為何如此強大?

自古以來,蒙古先民就善於騎射。

對於他們來說,弓箭不僅是作戰工具,也是生產工具。

在戰時,弓箭可以幫助他們戰勝強敵;在和平時期,蒙古人可以利用弓箭射殺獵物,補充畜牧業的不足。

根據《黑韃事略》記載,蒙古人從小就要練習射箭:

『其騎射,則孩時繩束以板,絡之馬上,隨母出入;三歲索維之鞍,俾手有所執射,從眾馳騁;四五歲挾小弓、短矢;及其長也,四時業田獵』

也就是說,蒙古人從二三歲歲開始,就拿著小弓和短矢練習射箭。

甚至可以說,騎射是蒙古人自娘胎帶出來的手藝。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立刻意識到弓箭對蒙古人的價值。

於是他利用各種手段,將蒙古人的弓箭優勢擴大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首先,成吉思汗加大了騎射的訓練量,並經常舉行射箭比賽,希望以此手段發掘人才、獎勵勇士、激勵士氣。

而前文提到的也松格便是這項活動的獲益者。

在這場射箭比賽中,也松格不僅獲得了成吉思汗親自頒發的寶刀,他的後代還獲得了『科爾沁』的榮譽稱號。

在蒙古語中,科爾沁就是『弓箭手』的意思。

如今,蒙古族同胞的射箭比賽,仍經常被命名為『也松格』。

其次,成吉思汗還經常對臣民進行力量測試,他規定,每個年齡段的兒童都必須拉動一定力道的弓箭。

達標或超標者,可以得到獎勵;未能達標者,將受盡族人的嘲笑。

最後,成吉思汗還改進了蒙古弓。

成吉思汗剛剛統一蒙古時,弓箭主要由蒙古本地工匠制作,質量非常差,不僅體積大、重量過重,射擊距離也不遠。

隨著蒙古人的不斷勝利,成吉思汗俘獲大量工匠。

於是他利用這些工匠,改進蒙古弓,無論是射程還是石數,都有顯著的提高。

通過騎射訓練,成吉思汗還發掘了大量人才。

只要是善射之士,無論貴賤,都可以得到成吉思汗的重要。

例如『蒙古四傑』之一的木華黎是一個奴隸,『蒙古四狗』之一的哲別曾是一個俘虜,但他們都因為善射得到了成吉思汗的重用。

雖然前文提到的也松格獲得了射箭冠軍,但在騎射技術上,他根本稱不上蒙古最強,比他厲害得還有很多。

就這樣,成吉思汗通過戰爭和嚴格訓練,培訓出大量膂力過人、射擊精確的勇士。

正所謂『兵貴精,不在於多』。

成吉思汗的士兵雖然不過15萬,但均為以一當十的豪傑。

利用騎射戰術,蒙古人往往能利用射程優勢,擾亂、屠殺敵軍,而自己卻總能毫發無損,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

因此,成吉思汗時代,蒙古人雖然無歲不征,但是傷亡卻極小。

利用15萬人,成吉思汗完全可以打遍歐亞大陸。

而這15萬人,也是成吉思汗得以稱霸天下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