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為什麼不服忽必烈,屢次起兵進攻他?《網路歷史》

1259年當蒙哥去世後,以海都為代表的的窩闊臺系宗親王決定利用阿裡不哥將強悍的忽必烈消滅,這樣拖雷系必定元氣大傷,而阿裡不哥即位後也必然成為了窩闊臺系的傀儡,這樣諾大的帝國還是窩闊臺系的天下,同時案例補個也比漢化的忽必烈來得要傳統『親切』。

然而海都沒想到的是阿裡不哥卻被忽必烈打得落花流水,最後不得不向忽必烈稱臣。

在處理完阿裡不哥的事情後,忽必烈將他多年來『培養』的察合臺長子木禿幹之孫八剌派往中亞,爭奪察合臺汗國汗位,希望以此攪亂中亞地區察合臺系和窩闊臺系的關系。

1266年,八剌成功的將木八剌沙拉下馬,自己做了察合臺汗,並且同海都開戰了。

然而,事情的走向並沒有按忽必烈所設想的那樣,八剌很快便和海都結成了同盟,並以海都為盟主一起討伐忽必烈。

從此,忽必烈與他們便沖突不斷,雖然元朝屢次占上風,但是卻始終無法徹底擊敗海都。

1269年,忽必烈以第四子那木罕為將,在別失八裡擊敗海都。

1275年,忽必烈再次派遣安童輔佐那木罕西征,由於陣中昔裡吉受海都等人挑唆,次年發動兵變,將安童抓獲後交予海都。

不久,八剌去世,其子都哇任察合臺汗繼續聯合窩闊臺系對付忽必烈。

然而世間沒有永恒的有意,隻有永遠的利益,手足之情也不例外,1278年,察合臺系的撒爾班王子臨陣叛變抓住昔裡吉,並把他交給了忽必烈處置。

1284年,看到沒有便宜可占的欽察汗國向元朝稱臣了,並歸還了早先扣留的忽必烈第四子那不罕。

1287年,海都等同東部乃顏聯絡,乘忽必烈率領元軍主力東去平叛的機會,一度發兵占領和林,但不久即退出。

1289年,海都又一次主動攻擊了負責杭愛山一帶守備認為的忽必烈之孫甘麻剌,忽必烈決定以74歲高齡親征,最後大敗海都,但是海都本人逃脫了。

1294年,忽必烈去世,忽必烈之孫、原皇儲真金之子元成宗鐵穆爾即位,繼續與海都進行戰爭。

1301年,鐵穆爾任命侄海山總領漠北諸軍,繼續征剿海都。

最終,海都戰敗,死於退軍途中。

海都雖然去世了,窩闊臺系的叛亂並沒有終結,直到1306年,海都之子察八兒投降,西北諸王的叛亂才最終被平定。

海都為什麼要叛亂呢?

其實原因有三:

第一,是家族的仇恨。

海都之父是窩闊臺的第五子合失,深得父親的喜愛,隻是不幸早亡,而海都從小就練就了很強的獨立生存能力和協調手段,他從小就有遠大的抱負,夢想著恢復爺爺時期的榮光,把帝國汗位從托雷系中搶回來。

第二,是權力的爭奪,自古以來皇位都是皇家追求的目標,且蒙古汗位之前是在窩闊臺系手中,後來不得已才交給了托雷系,因此,窩闊臺系一直想著奪回汗位。

第三,是保守和漢化的爭端。

海都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統的黃金家族,正宗蒙古人的化身。

對漢化的忽必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並且對忽必烈改蒙古汗國為元有著強烈的反抗情緒。

從根本上說,海都叛亂其實主要是價值觀的巨大反差,以及作為載體的對帝國汗位的共同追求。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註:參考資料:2020年6月第一次版 現代出版社 《元朝原來是這樣的》

歷史這壇酒

以人為鏡明得失,以史為鏡知興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