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為啥存活不到百年?其實滅亡之根早已埋下。《網路歷史》

元朝,作為中國歷史第一個由少數民族所創建的統一王朝,可以說是充滿了傳奇色彩,元朝前身其實是由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國。

然而元朝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王朝在僅僅傳了五代十一帝後便走向了滅亡,即便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算起也不過162年的統治時間,從忽必烈定國號為元起更是之有98年,元朝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王朝總覽不過百年的光景便匆匆退出了中原歷史舞臺。

那麼大家可能好奇了一個如此廣闊的帝國為何會存活不到百年的時間?其實元朝的滅亡早已註定,不信接著往下看。

01忽必烈早已埋下的禍根

蒙古汗國大汗蒙哥於1259年在攻打四川合州時死在了戰場上,終年也不過52歲。

而因為蒙哥的這次意外死亡事件讓他的兄弟有了更進一步的機會,而蒙哥就是忽必烈的哥哥,蒙哥死後他們的弟弟阿裡不哥隨後就在哈拉和林召開大會想要繼任大汗的位置。

與此同時,正在與南宋作戰的忽必烈也與南宋進行議和,想要爭奪大汗之位。

後續在部分漢人與以及蒙古貴族的支持下忽必烈自領了蒙古大汗之位以此宣示正統,並展開來長達四年的皇位之爭。

隨著阿裡不哥的戰敗,忽必烈也成為了蒙古帝國的唯一統治者,便帶領蒙古再次對南宋發起了戰爭,最終滅掉了南宋建立了元朝,作為失敗者的阿裡不哥最終給他的結局也隻不過被忽必烈幽禁直到去世。

而忽必烈為了維護在中原的區的統治推行『行漢法』,而這一政策造成了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紛紛拒絕承認忽必烈的正統地位,結果導致其他幾個蒙古汗國於元朝紛紛敵對。

這場內亂也讓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脫離元朝宣佈獨立,直到元成宗時期四大汗國才再次承認了元朝的宗主國地位。

因忽必烈自身便是兄弟奪位,他的行為也早已為子孫埋下的禍根皇位傳承之亂也由此開始。

02皇位易統,兄弟之爭在起

太子真金自幼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當政後真金也作為漢法派的領袖與阿合馬等人理財派所對立但是在是否漢化的問題上的長期搖擺,沒有一個明確的方針,這個問題其實從建國到滅亡也沒有得到有用的結果。

也正是因為在漢臣於1285年所主導的逼迫忽必烈禪讓事件中因為作為太子與這些漢臣關系過深大多數都是其支持者的原因被指責和為難而憂鬱成疾,最終不得已早早的離世,而元朝也因此減少了幾分氣運。

忽必烈去世以後,由於太子真金早死,帝位再次陷入了由各方爭奪的狀態。

最後,隻有將目光集中在真金的兒子身上,而長子晉王甘麻剌以及第三子鐵穆耳都有極大的競爭力,但因為甘麻剌在皇位之爭上的退讓,以及忽必烈對鐵穆耳的高度評價最終鐵穆耳順利繼位。

1307年正月,元成宗鐵穆耳死於玉德殿內,終年也不過42歲,因為太子早亡和過度放縱,最後落了個無人繼位的下場。

而元朝便再次因皇太子德壽的早亡,使得皇位空懸,因此元成宗之死也在之後引發了一系列宮廷流血沖突事件。

因此前元成宗為了維護統治將其兄弟答剌麻八剌的遺孀弘吉剌氏答己和其子愛育黎拔力八達貶到懷孟路,而被貶的愛育黎拔力八達母子也因此對元成宗有所不滿

元成宗之死,於是愛育黎拔力八達與母親答已便在次年二月到達京師,並與中書省右丞相取得聯系。

為的就是搶在三月三日卜魯罕皇後稱制前先一步舉事,於是他們便於三月二日率兵入宮,發動政變,斬殺支持立世祖之孫為帝的左丞相阿忽臺,捉拿了阿難答以及卜魯罕皇後,而愛育黎拔力八達則自稱監國。

此時,愛育黎拔力八達之兄海山也已經揮軍南下,於是愛育黎拔力八達與母答已便在北海迎接海山,於海山會於上都。

愛育黎拔力八達決定擁護海山為帝,並誅殺阿難答,廢除卜魯罕皇後。

同月二十一日,海山便在大安閣即位大汗,是為元武宗 。

而這一皇權易主事件便是大都政變。

元武宗海山也沒有忘記自己皇位是如何而來立其皇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讓他作為皇位繼承人,以次答謝愛育黎拔力八達的擁立皇位之恩,約定愛育黎拔力八達死後,再傳位給元武宗的兒子,海山死後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稱元仁宗,但是仁宗並沒有按照約定與武宗的約定傳給武宗的兒子,而是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元英宗孛兒隻斤碩德八剌。

仁宗因為自己的擁立之功覺得大汗之位本來就是自己的隻是自己讓給武宗,因此毀約。

而這次毀約,讓元朝陷入了長時間的內亂。

碩德八剌繼位之後,沒過多久就被權臣給幹掉了。

至此之後皇位鬥爭是更加的頻繁,元朝也走向沒落。

03戰爭機器的破碎,民族矛盾的爆發

元朝時期的起義是非常之多的。

元朝可以稱為戰爭機器,在元朝建立不到近百年歷史裡,沒有戰爭記錄時間的隻有二十二年,其中連續沒有發生戰爭的時間更是最長都沒超過三年,幾乎完全沒有恢復經濟的時間可以說是不是在戰爭時期就是在準備戰爭。

一但戰爭失利,國土過於廣闊,而又沒有加以利用的元朝將不堪重負。

而長時間的戰爭也確實吃空了元朝的財政。

而蒙古民族內部也沒有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導致各自為戰,行不成合力對敵之勢,不能共同對敵被分隔消滅。

蒙古人因為受遊牧文化影響在管理方面也是相當粗放沒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導致一直無法妥善處理中原長期存在的水患問題,以至於中原流民數量激增,元朝的社會危機其實也早已經累積到一個極為危險的閾值隻是還沒有到爆發的一刻。

而等到決心要好好處理水患的蒙古反應過來,他們將要面對各地早就已經是風起雲湧的地方叛亂,元末或許已經盡力了,在努力的減少影響,但集中起來的河工更是因為極為腐朽的官僚體系逼反,沒有生存希望的工人百姓直接成為了反元力量。

元末全國各地起義,例如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朱元璋,徐壽輝等等發動的農民起義,也在消耗元朝內部的氣運,長時間的戰爭早已經讓元朝這臺戰爭機器的破碎不堪,元朝時期連續出現的嚴重自然災害造成大面積的經濟崩潰,人們面對的不是因自然災害而死就是被元朝給欺壓致死,給他們的也隻有造反這條路了。

因此許多百姓懷著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拼死一搏的想法選擇了起義,大多數百姓都想著或許起義還有一絲生的希望。

此外,元朝等級制度也令漢族百姓極度不滿整個社會矛盾的也越來越難以調和,最後給元朝造成的影響就是少數貴族越來越富裕,而大多數的底層漢族百姓越來越貧窮,由此他們對社會的不滿自然是更加的加深,甚至不惜用生命的代價發動起義起來反抗元朝的暴政。

天災導致糧食的大面收損,社會動蕩自然災害和疾病不光是對農民造成極大的影響,連剝削階級也出現大量的破產現象,元朝時期的社會經濟嚴重兩極分化造成了這場中國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朝廷起義。

04結語

蒙古各個部落之間的分裂和矛盾,元朝政治和經濟上的腐敗,朝廷官員內部的派系權謀鬥爭,對漢族百姓的橫征暴斂,致使民不聊生都一步一步的將這龐大帝國推向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