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漢武帝、成吉思汗遠征時,是如何解決後勤補給問題的。《網路歷史》

古代的超級遠征,這可是一個聽上去很魔幻,但是確實存在的問題。

畢竟從亞歷山大大帝遠征波斯,漢武帝討伐匈奴,再到成吉思汗掃蕩中亞 東亞。

這都是切切實實存在過的。

但是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也是如影隨形的——這麼規模龐大的遠征,在古代的條件下究竟是如何解決後勤的呢?其實這背後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

上圖_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馬其頓王國國王

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向來為人稱道。

之所以亞歷山大被人崇拜,一方面是他短暫的時間之內就建立了龐大的帝國,另一方面他遠征的軍事奇跡也是讓無數人為之傾倒。

但是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一個問題——亞歷山大到底是如何解決後勤問題的。

首先一點,亞歷山大的遠征可非同一般,他是從希臘出發,跨越達達尼爾海峽登陸了安納托利亞,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的主要領土,然後掃蕩強敵再向東進發攻擊波斯。

我們肯定知道,渡海作戰是非常困難的,當年一戰時期英國在達達尼爾海峽想攻擊土耳其就吃了大虧,被奧斯曼打的丟盔卸甲,加裡波利戰役導致4萬多士兵慘死,亞歷山大大帝當時的情況還遠不如英國人。

因為英軍是有制海權的,但是亞歷山大的希臘軍隊沒有制海權,強大的波斯海軍掌握著他們的退路,一旦退路被斷,遭遇強敵沒能站穩腳跟,那就隻能下海喂魚了。

但是亞歷山大大帝最不利的因素還有一個——他隻有30天的補給。

因為馬其頓多年征伐希臘,國庫空虛,他也沒幾個真正意義上的存款,所以他隻有30天的補給就發動遠征了。

然而,就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亞歷山大居然還真的就成功了。

上圖_ 前334-前323年亞歷山大帝國

其實有兩個秘訣。

第一, 亞歷山大減少了輔兵的數量。

眾所周知,古代軍隊有兩大組成,輔兵和戰兵,輔兵主要是進行後勤運輸,挖掘戰壕,修建工事等工作,戰兵則是作戰用的,一般來說輔兵都是數倍於戰兵的,所以古代往往說幾十萬大軍,都是輔兵為主,戰兵很少。

沒有輔兵的幫助,戰兵會處處掣肘。

但是亞歷山大大規模的削減了輔兵的數量,戰兵也能攜帶糧食,這主要是因為亞歷山大的軍陣中步兵的甲胄較少,除了武器沒太多負擔,所以可以自己攜帶很多口糧,這就讓軍隊消耗大大降低。

第二, 亞歷山大因為波斯有海軍優勢,所以幹脆就沿海進軍專打各種港口城市。

波斯的艦隊一定要回到港口補給,所以港口一定有大量口糧,亞歷山大幹脆以戰養戰,用步兵拿下港口來幫助自己補給。

這一招非常厲害,波斯瞬間就慫了,甚至直接提出和亞歷山大平分帝國《當然亞歷山大拒絕了》。

上圖_ 亞歷山大戰波斯

不過亞歷山大這一套方式對於漢朝來說可是不可復制的。

首先,漢朝的對手是根本沒什麼基地的匈奴人,其次,漢朝要遠征匈奴,就得穿越茫茫大草原,這裡沒什麼以戰養戰的玩意,就連供給戰馬的牧草其實也不是隨處可得的。

畢竟一般的草場是很難供應戰馬的。

那麼漢武帝又是如何解決後勤問題的呢?

漢武帝針對遠征匈奴的軍事行動,采取了三個主要的後勤措施。

1.漢武帝對衛青和霍去病的軍隊定位是強大的遠征騎兵軍隊,其後勤補給有專門的部隊負責。

秦漢時期的後勤十分依賴水運,比如司馬錯攻楚,率領巴蜀之眾順流而下,大駁船萬艘,載運糧食沿途補給。

再比如秦始皇時期,為了進攻南越,秦始皇特地修建了超大規模的運河工程『靈渠』。

但是這種後勤方式在打匈奴的時候是不可復制的。

因此,漢武帝決定用步兵來擔負主要的後勤任務,大草原之上,騎兵就相當於機械化軍團,主要用於追擊和截殺匈奴的主力,伺機決戰防止被匈奴拖住,步兵則承擔後勤與支援,由於步兵行動緩慢,但是負載能力強,可以充當移動的補給源頭。

同時,衛青霍去病的騎兵部隊大規模使用馬匹協同運輸,所謂『私負從馬十四萬匹』可見當時供應的後勤軍馬之多。

上圖_ 霍去病 西征雕像

2.漢武帝通過鹽鐵官營的手段,改變了主要的軍餉發放。

在秦漢時期,很長一段時間軍餉供應都是很成問題的,原因也很簡單——沒錢。

但是漢武帝通過鹽鐵官營保證了專款專用,所謂:『師旅之費不可勝計…至於用度不足,乃榷酒酤,莞鹽鐵,鑄白金,造皮幣,算至車船,租及六畜』這也就保證了軍餉不會出現短缺的情況,畢竟鹽鐵一旦保證其它的也就好說了。

上圖_ 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

3.漢武帝首創了超大規模的屯田來供應前線。

當時漢武帝決定『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戌之』這一決定直接使得漢朝的軍隊可以在前線提供糧食,實現了自給自足,同時通過修建一系列的據點讓匈奴在河套地區的活動范圍大大縮減,以至於『漠南無王庭』。

不過還是要說一點,漢武帝這些操作也不能避免一個關鍵問題——古代條件下後勤供應長距離遠征的代價還是太高了,漢武帝不僅耗竭了文景之治以來漢朝的所有積蓄,而且導致『戶口減半』,可見古代的遠征被稱為『國運之戰』是毫不為過的。

上圖_ 孛兒隻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即 成吉思汗

不過這裡最後還是得提一下成吉思汗的遠征,相比以上兩位,成吉思汗的遠征似乎是難度最大的,畢竟馬其頓遠征是靠海運外加鎖定港口奪取基地,漢武帝是有漢朝強大國力支撐,但是蒙古既沒有什麼海運,也沒有強大的國力,所以成吉思汗的策略就是一個字——搶。

通過掠奪以戰養戰,這就是成吉思汗的後勤,所以對於整個蒙古西征的路途來說,占據的核心地區都是比較富庶的,比如玉龍傑赤和撒馬爾罕這樣的城市,當然這樣的後勤也伴隨著不可避免的殺戮和破壞。

文:天光破雲

參考資料:

【1】《史記》司馬遷

【2】《歷史》西羅多德

【3】《蒙兀兒史記》屠寄

【4】《亞歷山大遠征記》阿裡安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