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修撰了宋史遼史和金史,為什麼偏偏不給西夏修史呢。《網路歷史》

在閱讀清代乾隆皇帝欽定的《二十四史》時,有的朋友會發現其中有《宋史》、《遼史》和《金史》,但卻沒有和他們並列長達二百餘年的西夏國的西夏史。

除了在《二十四史》中沒有它外,在中國歷史上甚至連一本官方主持編撰的關於西夏的史書都沒有,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上圖_ 西夏繪畫

  • 蒙古人對於西夏的仇恨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主力南下攻打西夏,打算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消滅背信棄義的西夏人。

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久經沙場的蒙古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西夏首都中興府下,將中興府團團包圍了起來。

面對蒙古人的進攻,西夏人困守中興府長達半年的時間,仍堅持抵抗到底,誓死不降。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內漸漸糧盡援絕,百姓甚至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大量軍民患病,破城的愁雲整日籠罩在中興府這一座孤島上空。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雖然中興府的軍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但無奈天不遂人願。

上圖_ 孛兒隻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即 成吉思汗

公元1227年六月間,中興府發生強烈的大地震,中興府內無數房屋倒塌,大量無辜百姓死亡,軍民死傷慘重。

更為可怕的是,由於圍攻還未停止,震後城內爆發了可怕的大瘟疫,中興府內人心惶惶。

地震和瘟疫的爆發,沉重地打擊了篤信佛教的西夏軍民,他們認為這是老天要滅亡西夏,至此城內軍民徹底放棄了抵抗的決心,走投無路之下,西夏末代皇帝李睍隻得派人向成吉思汗請降。

成吉思汗在進攻西夏途中由於圍獵的時候坐騎受驚跌落馬下摔成重傷,不久之後便病情惡化高燒不起,但仍堅持指揮圍攻中興府。

在接到中興府內投降的請求後,成吉思汗雖然表示同意,但是自知不久於人間的成吉思汗還是向兒子和心腹大臣傳達了命令。

上圖_ 西夏鐵鷂子重騎兵形象

由於西夏歷代國主性格反復無常,成吉思汗害怕西夏人知道他去世的消息後會反悔拒不投降,因此他交代在他死後秘不發喪,等夏主前來投降之時將其殺掉,並且將中興府內的軍民也全部殺掉。

交代完不久後成吉思汗便撒手西去了。

在蒙古人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凡是主動投降的城鎮成吉思汗都會保證城中軍民的生命安全,但是面對中興府的投降成吉思汗仍然堅持屠城,由此可見成吉思汗對西夏人的仇恨。

大汗死在了征討敵國的戰爭中,因此蒙古人認為成吉思汗的死是西夏人造成的,再加上遠征期間西夏對蒙古人的激烈抵抗,所以在投降之後蒙古人不僅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城,甚至連西夏王陵也被洗劫一空,由此可見蒙古人對西夏人的仇恨之深。

在這兩種仇恨的交織之下,我們也很容易就理解在元朝立國後為什麼不給西夏人修史。

上圖_ 文殊山石窟西夏《水月觀音圖》

  • 中原王朝正統觀念之爭

在中國歷代王朝中一直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當一個王朝滅亡後,新興的王朝便會主動承擔為前朝修史的重任。

這就是所謂的『易代修史』,即『興朝而修勝國史』。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表明自己作為新王朝沿襲的正統地位和合法性。

元朝史官在修史時,出於正統性的考慮,該把並存的宋、金、遼誰歸為正統而意見不一。

一派主張『以宋為世紀,遼、金為載記』,另一派則堅持『以遼、金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為宋史,建炎以後為南宋史』。

雙方各執己見,爭論不休,就這樣修史問題一拖再拖,結果從元世祖忽必烈時代一直拖到了元朝最後一任皇帝元順帝時期。

最後還是在宰相脫脫的建議下,元順帝下令給宋、遼、金各修一史,這一爭論才告完結,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對於王朝正統性的重視。

上圖_ 遼 北宋 西夏形勢圖

元朝史官在宋、金、遼三國誰是正統的地位上爭了七八十年,但是對西夏的態度確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西夏肯定不是正統王朝,因此在是否單獨立史的問題上連考慮都不考慮。

雖然西夏國君在國內自稱皇帝並和宋、金、遼死磕長達二百多年的時間,但是大部分的時間西夏不是接受宋朝歲賜約為兄弟之國就是接受遼金招撫納金稱臣,夾在宋遼和宋金之間苦苦生存。

對於深受儒家影響、講究氣節和骨氣的史官來說,西夏完全一個墻頭草,也難怪元朝史官不把他當回事。

盡管不給西夏單獨立史,但是西夏作為一個盤踞中國西北近200年的王朝,它的歷史功績和歷史影響終歸還是不能抹殺的,因此史官在編撰宋、金、遼三史時都給西夏單獨列傳,把他歸入了和吐蕃、大理、高麗等國一類的外國列傳當中。

上圖_ 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

  • 西夏相關史料的缺乏

在西夏立國之初,為了徹底斷絕和漢文化的聯系,加強黨項民族內部的團結,好為自己稱帝做準備,李元昊不僅要求國內民眾剃發易服,還和自己的心腹大臣野利任榮創設了天書般的西夏文字。

『始嘗以己意造蕃書,令謨寧野利任榮演繹之,成十二卷。

字形方整,體類八分,而畫頗重復,教國人用以紀事』

在創設了西夏文字後,李元昊便下令『凡國中藝文誥牒,盡易蕃書』,在國內全面推行西夏文字以代替漢字。

西夏統治者不僅將來自宋朝、吐蕃和回鶻等地獲得的書籍全部翻譯成西夏文,連西夏本國編撰的國史大多也都是以西夏文字記載。

上圖_ 西夏文佛經

由於西夏文字字體繁冗復雜,因此在百姓中間很難真正普及,隻有受過專門教育的官員和讀書人才能掌握。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由於國史大多由西夏文字記載,因此在百姓中間關於西夏國的歷史很少能夠很好傳承下去。

西夏末年在與蒙古人連年的戰爭中,西夏文明遭到了空前的滅頂之災。

特別是蒙古軍隊攻入西夏首都中興府後,為了給成吉思汗報仇雪恨,蒙古軍隊對中興府進行了殘酷的報復性屠殺。

不僅為數不多的認識黨項文字的貴族官員遭到了屠殺,而且許多西夏典籍也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很多關於西夏歷史的記載也都隨之煙消雲散,留存下來的文字根本不足以對西夏單獨立史。

上圖_ 西夏陵區出土的西夏文印章

在修撰一部史書時,史官需要大量的一手史料來旁征博引。

西夏滅亡後,經過蒙古大軍的洗劫和破壞,後人不僅沒有夠的一手史料去認真探尋這個王朝失落的足跡,就連西夏遺民口述傳承的歷史也有些許神話色彩。

因此編纂一本像遼、宋、金一樣記敘詳細且真實的西夏歷史是不可能的事情。

《二十四史》中沒有西夏史,是由多種歷史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雖然元朝不給西夏修史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些許遺憾,但是卻給了當代的我們更多的機會去主動探索和了解這個神秘的國度和這個失落的文明。

文:舍旃

參考資料:

[1] 《宋史》【元】脫脫

[2] 《遼史》【元】脫脫

[3] 《元史》【明】宋濂

[4] 《西夏書事》【清】吳廣成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