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打敗了朱元璋,陳友諒能推翻強大的元朝嗎?《網路歷史》

鄱陽湖之戰是朱元璋必須邁過去的坎,對於雙方都是一場生死決戰。

應該感謝雙方,他們用生命和因生死搏鬥所蘊生的一切文化歷史,成為後人考古和詰問的對象。

我們不能預卜未來,但歷史卻能告訴我們未來。

一,亂世梟雄一一陳友諒

陳友諒本姓謝,祖父入贅陳家,故陳姓。

陳友諒是『浪裡白條』類似的人物,在江河湖泊打漁為生,一個苦哈哈的底層人物,隻因算命先生的一句話:『這家要出貴人』,這樣玄之又玄的話卻讓一個漁夫心中燃起希望。

陳友諒終於到政府基層作了一個小吏,『嘗為縣小吏,非其好也』《巜明史》》元朝一個漢人小吏,沒有正式編制,工資是由縣官的俸銀中支取,多少隨意,時值天下大亂,他怎麼能安心本職工作呢?於是他投奔了徐壽輝。

說實話,陳友諒並沒有朱元璋那樣淒慘的人生,也不是隨時受緝私隊打擊的私鹽販子張士誠,他可以一步步的走向小康生活,但是,他義無反顧的造反了,而且在所有義軍將領中唯一一個堅持『反到底』的義軍首領,比如張士誠就是在『鄱陽湖大戰』的前夕,投降元朝。

從這點來說,陳友諒有骨氣。

陳友諒的頂頭長官是徐壽輝,丞相倪文俊。

而倪文俊可以說是陳友諒的恩人,他直接提撥陳友諒到領導階層。

可惜他沒有看透陳友諒一顆卑鄙無恥的小人心腸。

為了達到自己心裡的夢想,哪個敢阻礙老子前進的步伐一一格殺無論!他借徐壽輝之手鏟除了自己的恩人倪文俊。

他和曹操一樣信奉:『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在群雄角逐權力的內鬥中,他的坐右銘是:『心狠手辣,不仁不義!』

他決心自立為王,為此,設計鏟除了徐壽輝手下的『四大全剛』,逼迫丁普郎和傅友徳投奔朱元璋,趙普被殺。

徐壽輝的幹將被除,徐壽輝的命運在刀光劍影中搖曳不定。

不久,在江州陳友諒伏擊消滅了徐壽輝的禁衛軍,徐壽輝在軟禁期間被人錘殺至死。

至正二十年《1360》六月十六日,長江之水見證了陳友諒的自立為王一幕,於是改國號為漢,年號大義。

上面我講述了陳友諒的稱王過程,他既可稱為亂世『梟雄』,也可以是一個下三濫的小人,他是卑鄙的,但也是被逼的。

對於一個在亂世中想成為『貴人』的人,沒有這些卑鄙手段是不行的。

假如鄱陽湖一戰陳友諒勝了,他能推翻元朝嗎?

二,陳友諒與元朝的對決

至正二十五年(1365》鄱陽湖一戰二年後,『漢王』陳友諒劍指『吳王』張士誠,開始大舉進攻張士誠的勢力范圍,我們知道,朱元璋的先鋒大將是徐達,而陳友諒的先鋒大將應該是孤膽英雄張定邊。

張定邊的膽量和武功絲毫不遜色徐達、常遇春。

張士誠的勢力范圍在東吳,也是現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沿海地區。

由於張士誠取得東吳霸權稱王之後,張士誠是有誠意的對待老百姓的,也有『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具體仁義施政,但是,縱觀歷史上的農民義軍首領,在打拼天下時,總是把老百姓的疾苦作為自己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一旦有了自己的地盤,老百姓生活開始富樂,自己的力量也強大時,貧困暴富的後果是瘋狂斂財,甚至奪人妻兒,占人家產,廣修殿堂,作威作福,他們忘了自己為什麼要起義?

擁有強大水軍力量的陳友諒很快就消滅了鹽販子張士誠,雖然張士誠的失敗也堪稱壯烈。

兩年後的1367年,陳友諒削平了所有的義軍山頭後,『漢』軍向元朝政府作出北伐的警告。

愚蠢的元朝政府其實是有力量一戰的,但是,元順帝聽信小人讒言,解除了元朝優秀的右丞相脫脫的兵權,削去官爵。

對於義軍的互相征討,元政府抱著隔山觀火的態勢,滿以為會鬥得二敗俱傷,自己『黃雀在後』,哪裡知道陳友諒越戰越勇,力量也滾雪球般強大,當先鋒張文定奪取山東後,元大都失去有力屏障。

及至陳友諒大本營攻占通州時,驕橫一世的元主妥懽帖木爾戰鬥的意志全部消失,帶著一群後妃搬了一個『月亮家』,連夜從建德門一溜煙跑到老巢一一元上都。

公元1368年八月二日,『浪裡白條』陳友諒騎著自己的『菊花青』駿馬,從齊化門進入元大都。

結束語

雖然這些敘述都是假設,但是歷史經歷的軌跡是一樣的,朱元璋並非完人,他也曾和元朝當局妥協過,隻不過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陳友諒未必智商低於朱元璋,所以我的結論是:『陳友諒完全可以推翻元朝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