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中,陳友諒拜混元霹靂手成昆為師,所做壞事數不勝數,是一個典型的野心家、陰謀家,最終也沒有落下一個好下場。
然而歷史上真實的陳友諒,評價也不好。
歷史上記載他殘暴不堪,冷酷無情。
『 友諒,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明史·陳友諒傳》
那麼這個人真的有傳言中的那樣『不堪』嗎?
陳友諒其實朱元璋差不多,都是窮苦百姓出身,後面通過自身的努力,奇跡般成為一方諸侯,逐鹿江山。
1351年,元末亂世,徐壽輝起義並且建下天完政權。
出生於湖北的陳友諒投效麾下,但是野心勃勃的陳友諒自然不甘落後,先是殺害直屬將軍倪文俊,再殺反元大將趙普勝,挾持徐壽輝,自立漢王。
當初投靠徐壽輝,陳友諒岌岌無名,地位不高。
好在遇到了倪文俊,這位徐壽輝手下的大將軍,很是欣賞陳友諒,對其一路提拔,幫助陳友諒攀上高位。
陳友諒本來為縣吏,紅巾軍四起時,他率他的幾個親兄弟,義兄弟一起投奔到倪文俊帳下。
由於他當過縣吏,有些行政能力。
於是倪文俊任命他為簿書掾。
實際上,成為倪文俊的秘書長。
陳友諒是這群泥腿子的紅巾軍中,難得的行政事務的人才。
再加上他又在縣衙裡,學了這麼一套官場上的權謀。
於是在倪文俊這裡自然是如魚得水。
提拔很快。
隨著倪文俊當上了丞相,領軍大元帥。
他漸漸也開始獨立領軍,並被外放,去駐守天完國的戰略要地,也是起兵之地黃州府。
所以,對於陳友諒,倪文俊絕對是起到了一個伯樂的作用。
然而,後來倪文俊與徐壽輝反目,兵敗之後投奔陳友諒。
陳友諒卻完全不顧及其知遇之恩,選擇過河拆橋。
其先是假意迎接倪文俊,但是當天進城以後就讓人取下了倪文俊的人頭,轉身獻給了徐壽輝。
當然,對於當時的陳友諒來說,如果不這樣做,估計也會和倪文俊一樣的下場。
因為只要接納倪文俊,陳友諒馬上就成為天完國上下的公敵。
說不定已有利益皆會失去,自己身敗名裂,性命不保。
反之,自己則可以取代倪文俊。
果不其然,陳友諒借著倪文俊的人頭,得到了徐壽輝的器重。
他被授予天完國宣慰使,名義上是安撫,慰勞倪文俊的舊部,實則他接管了倪文俊的軍隊,地盤。
一躍成為天完國實力最強的勢力。
不久,他入主天完國核心地區,武昌,漢陽。
改任平章政事,實際總攬天完國大權。
當然,對於陳友諒來說。
徐壽輝不過是第二個倪文俊。
隨著實力的增長,陳友諒不甘居於人下,他想取代徐壽輝。
1360年,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漢。
此時的陳友諒號稱百萬大軍,在元末起義軍中兵鋒最盛。
他用他的無情寡恩,一步一步走上高位,最終成為了一代梟雄。
然而,成也無情,敗也無情。
陳友諒的無情是他能夠從一個漁夫變成一國之君的最主要條件。
但這同時也是陳友諒最大的弱點。
因為忘恩負義,叛主弒君,陳友諒的名聲極差。
許多將領因對其不信任,紛紛出逃,投奔朱元璋。
此消彼長之下,陳友諒逐漸在於朱元璋的鬥爭中落入下風。
其部將吳宏以饒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龍興投降。
而陳友諒自己也是先被困在洪都,再敗於康郎。
最終鄱陽湖一戰,陳友諒戰敗被殺。
不過,當時陳友諒並不是沒有機會,它還有著江南千裡沃土,實力強過朱元璋。
如果能收斂潰兵,固守待援,未嘗不能翻盤。
不過,因為他的無情,手下兵將潰敗之後,跑的跑,降得降,沒有人願意再給他賣命。
眼見手下兵馬越來越少,陳友諒隻能突圍,最終被亂箭射殺。
陳友諒死後,太尉張定邊將其遺體運回武昌,在蛇山腳下簡單安葬,並擁立陳友諒兒子陳理為帝。
1364年,朱元璋大將廖永忠攻克武昌,陳理投降,宣告了大漢政權滅亡。
朱元璋曾說:
友諒亡,天下不難定也。
朕以友諒志驕、士城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
陳友諒作為一個梟雄,心狠手黑是必要的,不過不是唯一需要的,少了人情與寬容,會讓自己與周圍的人離心離德,難以同舟共濟。
我們看到,朱元璋後來殺功臣心狠手黑遠勝陳友諒,卻在實力成長期懷柔待人,以至於朱元璋有徐達,常遇春,劉基,李善長,陳友諒手下隻能聽到一個張定邊而已。
故而心狠手黑隻能讓陳友諒走出幾步,難以讓陳友諒獨步天下。
當然,除了無情之外,陳友諒這個人有些過於自負,獨斷專行。
當初當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投書偽降,張定邊曾力阻其行,陳友諒專橫獨斷,不納其言,致遭江東橋之慘敗。
無獨有偶,石灰山戰敗,結果兩萬多人被殺,七千多人被俘。
陳友諒僅以身免,不思勁敵當前,整軍備戰,而一意孤行,急於稱帝,並以五通廟作行宮,張定邊哭諫不納,而分兵令其攻安慶而無功。
以上種種,似乎都在印證那一句話:友諒,性雄猜。
但有一句話,叫做成王敗寇。
一個人奪取天下失敗了,新朝後人要怎麼寫,就怎麼寫了。
一個普通人還有復雜的雙面性,那麼一個大名人就更不能進行簡單的評判了。
說他殘暴,但事實上在那個亂世,他比朱元璋更適合『愛民如子』。
出身於普通漁民家庭的陳友諒,多年如一日實行仁政安撫百姓,其治下的湖廣地區,是當時出名民心安樂經濟富庶的樂土。
長江大橋下的陳友諒墓,至今香火不斷。
而且面對元朝各種形式的招安,他是唯一一路從未以任何形式屈服的勢力。
陳友諒雖然失敗了,但他畢竟是反對蒙漢地主階級統治的英雄人物,在歷史上起過作用,當時人民對他是同情的,懷念他,他的墳墓到今天還在新建的長江大橋下保存著,供來往遊人悼念——吳晗
所以我認為他是一名,失敗的英雄。
雖手段不仁,然能一度得志,強於天下,其才智德行必有超群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