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帖木兒,元朝名將,歷經 11位帝王:忽必烈、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泰定帝、天順帝、元明宗、元文宗、元寧宗、元順帝,見證了元朝的興衰成敗,享年48歲。
1285年,燕帖木兒出生,此時是忽必烈時代。
燕帖木兒長大後,追隨海山《元武宗》鎮守漠北,擔任親兵首領。
燕帖木兒與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作戰,表現勇猛,深受海山賞識。
史載:『武宗鎮朔方,備宿衛十餘年,特愛幸之。
及即位,拜正奉大夫、同知宣徽院事』
1307年,元成宗病逝,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元仁宗》兄弟聯手,在丞相哈喇哈孫支持下,擊敗卜魯罕皇後,奪取帝位。
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泰定帝時期,燕帖木兒一路升遷,在樞密院任職,並掌管宮廷禁軍,地位顯赫。
從忽必烈到泰定帝,燕帖木兒老實本分,辦事盡心盡責,卻沒啥突出戰績。
泰定帝之後,燕帖木兒贏得『兩都之戰』勝利,擔任丞相,並掌握大權,成為元朝實際主宰者。
1328年,泰定帝在上都病逝,圍繞著『皇位繼承』問題,上都宗王、大都宗王進行一場混戰,史稱『兩都之戰』。
說起這場混戰,以及燕帖木兒所扮演的角色,我們還得從元武宗、元仁宗之間的『兄弟約定』 說起,才明白燕帖木兒在朝中的影響力。
元武宗繼位後,與元仁宗約定『兄終弟及,叔侄相繼』。
就是說,元武宗傳位給元仁宗,百年之後,元仁宗傳位給武宗的兒子,以此類推。
歷史無數次證明,『兄終弟及,叔侄相繼』的做法行不通。
元武宗守諾言,冊封弟弟為『皇太弟』,讓他繼承皇位,從沒考慮過自己的兒子,但元仁宗則不。
1311年,元仁宗繼位,在丞相鐵木迭兒的勸說下,冊立自己兒子碩德八剌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元英宗。
元武宗的兒子:長子和世喇《元明宗》、次子圖帖睦爾《元文宗》,被流放在外。
和世喇冊封周王,前往雲南途中起兵,戰敗後逃到察合臺汗國避難。
圖帖睦爾被流放海南,泰定帝繼位後,將他遷回江陵,冊封懷王。
1320年,元仁宗病逝,碩德八剌繼位,是為元英宗。
1323年,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在南坡刺死英宗,迎接漠北的晉王也孫鐵木兒繼位,是為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繼位,違背了忽必烈『庶子後裔,不能為君』的聖旨。
燕帖木兒心中不滿,卻不敢表態,害怕被泰定帝算賬。
1328年,泰定帝在上都駕崩,燕帖木兒開始行動了。
燕帖木兒看來,元朝的皇位應該是武宗的後裔,這才符合忽必烈的『聖旨』。
燕帖木兒擔任樞密院長官,掌管禁軍,他有實力擁戴武宗後裔。
留守大都的文武大臣,敢於反抗者,殺無赦。
史載:『祖宗正統屬在武皇帝之子,敢有不順者斬。
眾皆潰散。
遂捕奸黨下獄』
穩定京城局勢後,燕帖木兒派出兩撥人馬,分別前往漠北迎接和世喇,去江陵迎接圖帖睦爾。
近水樓臺先得月,圖帖睦爾先抵達京城,登基稱帝,是為元文宗。
燕帖木兒此舉,讓上都宗王非常惱火,他們在丞相倒剌沙的撮合下,擁戴泰定帝的兒子阿速吉八繼位,是為天順帝。
如此,元朝出現了兩個皇帝,兩都之戰拉開序幕。
上都宗王分三路南下,攻取山西、居庸關、紫荊關、古北口,前鋒一度抵達通州附近。
大都的軍隊連戰連敗,京師人心惶惶,元文宗也底氣,想逃到江南。
局勢岌岌可危,但燕帖木兒畢竟是名將,他並沒亂。
燕帖木兒親自掛帥,沖鋒陷陣,在通州、棗林相繼取得大捷,將上都宗王的兵馬趕回塞外。
為了早點獲勝,燕帖木兒書信鎮守遼東的月魯帖木兒,以『重賞』的條件,讓他率兵突襲上都,擒拿倒剌沙、天順帝,擒賊先擒王。
文武兼備,作戰勇猛,還足智多謀,燕帖木兒贏得『兩都之戰』勝利,元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元武宗一脈。
此時,燕帖木兒又遇到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安排和世喇。
元文宗繼位時,明確表示:『兄長到來,理應退位』。
此時,和世喇已經抵達漠北和林,要不要拱手讓出皇位呢?
答案是,元明宗在漠北登基,半路被毒死,元文宗『復位』。
燕帖木兒功勞顯著,元文宗也『知恩圖報』,除了讓他擔任丞相,還允許他迎娶包括皇後在內的泰定帝後宮四十多人。
大臣迎娶皇後,史上也就燕帖木兒一人。
也許是內心有愧,長子又早逝,元文宗臨終前下詔:『皇位交給兄長的後代,妥歡帖睦爾、懿璘質班,可以為儲君』
1332年,元文宗病逝,燕帖木兒、卜答失理皇後擁戴懿璘質班稱帝,是為元寧宗。
此時,元寧宗隻有6歲,即位不到兩個月,就病逝了。
妥歡帖睦爾,也稱妥懽帖睦爾,是元寧宗的哥哥,此時13歲。
卜答失理、燕帖木兒商議後,派人去桂林迎接妥歡帖睦爾回京繼位,是為元順帝。
為了繼續掌握大權,燕帖木兒把女兒伯牙吾許配給元順帝,當元朝的皇後。
燕帖木兒的家族,也安插在各個要職,元順帝有名無實。
1333年,燕帖木兒病逝,享年48歲。
燕帖木兒出生,是開國皇帝忽必烈;燕帖木病逝,是末代帝王元順帝,他前後經歷了11位皇帝。
參考書目:《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