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倭寇之患:為了報仇,1274年元世祖派蒙古高麗聯軍進攻日本。《網路歷史》

文/文定

導讀:前些天,在朋友的推薦下,我看了2017年上映的一部影片《蕩寇風雲》。

它由是趙文卓,洪金寶,萬茜主演的一部歷史影片,令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片中涉及到的主要『倭寇”全是由日籍演員飾演。

並且倭寇的服裝,化妝,場景,武器等都是有日方導演指導的。

其嚴謹可與日本大河劇相媲美,在看完影片後,不禁贊嘆電影打鬥場面的精彩,或許幾百年前的倭寇正是這麼騷擾明朝的。

贊嘆之餘,我對倭寇的產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普通大眾一提起倭寇就會想到倭寇騷擾中國起於明朝中期,其實不然倭寇早在元朝時便已經為禍中國了。

那麼元朝的倭寇是如何興起的?

本期話題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元朝倭寇的起源和其興起的原因。

其實元朝倭寇興起與當時政局,氣候變化以及自然災害有關。

元朝倭寇的起源

倭寇一詞最早並非出自中國史書,倭寇出現的最早記錄,可追溯到414年所立的高句麗廣開土王的碑銘。

『甲辰,而倭不軌,侵入帶方界。

王帥軍擊之,倭寇潰敗. 斬煞無數。

此時的倭寇隻是對日本軍隊的稱呼,不同於後世的倭寇。

而倭寇最近騷擾的也並非中國,而且相鄰的朝鮮半島。

從1223年開始,倭寇就多次入侵朝鮮半島,給金州、海州等地的沿海居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同時代的中國,正處於南宋統治時期,倭寇因為與南宋貿易交流頻繁,所以很少侵擾大陸。

沒有海禁,倭寇也還來?

眾所周知,明朝初年因為全面實行海禁政策,所謂『寸板不得下海”,雖然海禁給早期的明朝帶來了安寧,可是隨著沒有活路的海商與流竄的倭寇結合,倭寇之亂使得沿海居民苦不堪言。

雖然元朝並未實行海禁,可倭寇對元朝的侵擾可謂是不可勝數。

倭為東海梟夷,處化外。

比歲,候舶趠風,至寇海中,凡水中行而北者病焉……矧倭寇蜉蝣耳,不足當吾鋒,又奚言哉。

然彼尚艨艟剽輕,出入波濤中若飛,有不利則掎沙石,大舟卒不可近,此不可不豫計也。

且彼既弗歸順,素擯棄海外,今又犯我中國地,梟馘固當,第虜吾中國人日夥,就為鄉導,為羽翼,求其回心內附,豈得已哉。

茍我軍相攻擊,玉石弗暇論,必令吾中國人自告者免,乃生致之,此又參佐所當言也。

早期的倭寇憑借 輕便艨艟,隨意出入海中,多次侵犯沿海,這嚴重影響了元朝的統治和沿海居民的正常生活。

這個時候,倭寇將虜獲中國沿海居民,逼迫其為向導,為虎作倀。

這讓元朝統治者不勝其擾。

慶元事件觸動了元朝的底線

由於元朝海外貿易興盛,日本的商人頻繁來華貿易。

據統計,1277年到1364年的88年間,中日之間最起碼有43次。

而慶元(今寧波)是中日貿易的中轉站。

從地理位置來講,慶元距離日本最近,所以自從宋代以來一直就是對日貿易的重要港口,來元的日本商船幾乎都是駛抵慶元。

由於慶元的地方官吏對來華日商經常克扣錢糧,勒索錢財。

元朝官吏的暴行引發了至大二年《1309》日本商人火燒慶元的暴行。

暴亂初發時,當地守軍卻『不能敵』,導致日本商人在慶元大肆焚掠,『倭人作亂,火城市,殺吏民』。

隨著慶元事件的擴大,慶元守軍無能的缺點凸顯出來。

鄉自慶元航海而來,艨艟數十,戈矛劍戟,莫不畢具,銛鋒淬鍔,天下無利鐵。

出其重貨公然貿易,即不滿所欲,燔焫城郭,抄掠居民。

海道之兵,猝無以應,追至大洋,且戰且卻。

戕風鼓濤,洶湧前後,失於指顧,相去不啻數十百裡,遂無奈何。

喪士氣,虧國體,莫大於此。

面對倭寇之患的擴張,元朝不得不重視防倭。

元朝的對策

為加強沿海戒備,集中力量對付倭寇。

元朝采取了幾項措施。

元朝命令江浙省從水路沿海萬府新附軍中調取三分之一,與陸路蘄縣萬戶府漢軍相參鎮守。

樞密院下令在『沖要去處,遷調鎮遏』,加強海防力量。

『元朝命令大臣王克敬就任慶元府知府後,實行懷柔政策,將投降的倭寇『悉去之,撫以恩意,皆帖然無敢嘩』。

隨著元朝玉米加大棒的政策,倭寇之患慢慢平息,這與當時元朝統治者的英明決策有關,可是隨著元朝政權更迭的頻繁,朝廷也就無暇關注倭寇之患,於是元末倭寇橫行沿海。

倭患橫行的原因探討

日本政局的動亂是導致倭寇產生的重要原因

南北朝時代《1336—1392》日本進入了南北兩大武士集團相互對抗的戰亂時期。

隨著戰爭的頻繁,日本武士集團逐漸走上歷史舞臺,一些戰敗的武士與失業的農民組成了『海賊群』與『惡黨群』,這些群黨沒有統一政府狀態,隻是松散的聯盟。

這些海賊與惡黨對外侵擾搶劫非常猖獗,是東亞海域倭患的主要組成。

據日本史書《太平記》載:

四十餘年年間,本朝大亂,外國亦不安寧。

乘此動亂,盜賊蜂起……最後,盜賊備置數舟,擁向元朝、高麗之港口、碼頭劫掠……元朝、三韓之吏民,為防此寇而內遷,各國瀕海群縣,已荒無人煙。

日本政局的不穩導致大量失業的武士和海商,這些沒有生計的人面對生存的現實,走向了倭寇的道路。

日本報一箭之仇?

元朝征日的報復

1274年,元世祖派蒙古、高麗聯軍從朝鮮半島進攻日本。

1281年,元朝第二次發動對日戰爭。

但是由於兩次都遭遇暴風雨,元朝兩次對日征服戰爭都以失敗而告終,日本雖然贏得了戰爭,但是日本的經濟和軍事也受到了重創。

國內各方矛盾極度惡化,鐮倉幕府隨即垮臺,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

倭寇對中國沿海的侵擾也是一種報復行動。

史料記載『有明一代,寇掠頻仍,馴至東南半壁,蹂躪無完宇,而朝鮮亦幾遭蠶食,皆由元人為之禍始也』。

元朝倭寇的侵擾與元朝征日的後遺症不無關系,倭寇對華的侵擾也不乏報復元朝的心理。

氣候

眾所周知,氣候對於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般而言,在北半球年平均氣溫每增減1攝氏度,就會使農作物的生長期增減3—4周。

據現代氣候學家研究表明,13世紀日本氣候變冷,導致農作物減產,由此而引發了多次的大饑荒。

氣候變冷導致的大饑荒不僅引發了日本內亂,並且導致日本沿海居民掠奪中國沿海。

氣候的變化也是倭寇在13世紀興起的重要誘因。

結束語

倭寇在13世紀的興起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結果,我們應從多角度來分析考察其成因。

首先,13,14世紀東亞處於小冰期,氣候的變遷是導致日本居民顆粒無收的直接原因,日本島民迫於生存的壓力不得不向外尋求生路。

由於日本是島國,島上資源匱乏,多以漁獵為生。

面對生存危機,日本島民隻能海上劫掠,而一衣帶水的中國正是其主要對象,並且此時的元朝,國力昌盛,這更是導致貧苦的日本島民變身為倭寇的重要原因。

再者,日本當時處於南北分裂,政權動蕩,大量戰敗的武士與流離失所的農民成為了犧牲品,這也就為倭寇的形成提供了來源。

最後元朝兩次征討日本,日本雖然僥幸贏得了戰爭,可是戰後的日本不久就進入了分崩離析的南北朝動亂時期。

這自然使日本對元朝沒有任何好感。

出於民族情緒,倭寇侵擾中國用來報復當初元朝征日,這也是導致倭寇在元朝興起的誘因之一。

氣候變遷,日本政局的動蕩,日本對元朝報復等因素交織起來共同導致倭寇在元朝時興起。

這也給我們帶來了啟示,一個國家政局的穩定對於國家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有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