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建造景山,鎮壓了元朝龍脈,也破壞了京城的風水。《網路歷史》

古人相信風水,認為風水會影響世代運勢。

北京的景山就是明成祖朱棣用來鎮住前朝的龍脈,改風水造命運的作用。

遠古時,景山同北海等處均為永定河故道。

現在景山所處的河道地勢較高,在永定河改道後逐漸成為土丘。

有學者認為,隋朝臨朔宮宮城和北苑之規劃乃今景山規劃之前身。

此臨朔宮和北苑即隋煬帝在涿郡的離宮兼遠征高麗大本營。

遼代營建瑤嶼行宮《今北海公園瓊華島》時,將餘土堆積此處。

金代大定十九年,金章宗在該地南側建太寧宮,鑿西華潭《今北海》,在此地堆成小丘,建成皇家苑囿,稱『北苑』。

其山下環繞兩重圍墻,山上建瑤廣樓,稱為金中都十二景之一。

13世紀中期,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四年《1267年》營建大都,土丘一帶正處大都城中心,皇宮的核心建築延春閣以北,故被辟為專供皇帝遊賞的『後苑』。

苑內有熟地8萬平方米。

元代皇帝曾在此躬耕,以昭示天下。

時將原有金代小丘稱作『青山』,作為土丘的名稱。

亦有說法認為元代此處又稱『鎮山』。

明朝洪武初年,工部郎中蕭洵參與拆毀元故宮,親覽後苑景色以及金殿、翠殿、花亭、氈閣等建築。

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朱棣開始翻修北京城,大規模營建城池、宮殿和園林,依據『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之說,紫禁城之北乃是玄武之位,當有山。

並刻意將故宮北墻向南移500公尺,將元朝皇帝居住地延春閣移出宮外,還用護城河挖出的土,在延春閣遺址上堆一座山,取名為『鎮山』,寓意就是壓制前朝,而此山被後世稱為『景山』,也稱『萬歲山』。

明初,朝廷在景山堆煤,以防元朝殘部圍困北京引起燃料短缺。

因此該山又稱『煤山』。

不過元朝首都『元大都』,是1267年元代科學家劉秉忠規劃的,按照太極八卦所建,其中太極中心點為現今的銀錠橋附近,北京城以此點向外佈局,因此風水位置極佳,但故宮北墻南移後,北京城的風水也受到影響,因此太極中心點也必須南移,而此位置正好就落於景山,使北京城跟著往南移動,也成為日後北京的城市基礎。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是為甲申之變,明思宗自縊於萬歲山東麓一株老槐樹上。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景山也被洗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