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此期間猛將層出,能排到前五的人,都在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隊伍之中。
朱元璋手下陣容強大,最終一統天下。
但陳友諒有一猛將以一當百,天下無敵,朱元璋手下猛將無人能敵。
下面我們來看看元末明初五大猛將:
王弼
五、王弼《?~1393年》,號雙刀王,安徽臨淮《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功臣、重要將領。
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王弼集結鄉裡起兵對抗元朝,因為擅使大刀,被稱為『雙刀王』。
之後,王弼率領鄉裡投奔朱元璋。
至正十七年《公元1354年》,王弼率軍於湖州擊敗了張士誠的軍隊,攻下石埭縣。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5年》,王弼攻打婺源州,率軍攻南門,破城,斬殺了婺源州守將鐵木兒不花,繳獲兵甲三千。
因此被提升為元帥。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王弼隨軍攻打張士誠。
張士誠親自率領精兵想要突破常遇春的防線,王弼騎著馬,揮著雙刀沖進陣中,小退張士誠軍,常遇春率兵乘勝前進,張士誠軍大敗,人馬多溺死在沙盆潭中。
張士誠也落水,險些身亡。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王弼隨大軍平定中原。
明朝建立後,王弼和藍玉統領騎兵剿滅蒙古殘軍、和藍玉統率騎兵征伐西番,降服了西番十八族、隨傅友德征討雲南。
和沐英的部隊夾擊段世,攻破了龍尾關,活捉段世,隨後平定鶴慶、麗江諸郡。
因征大理功勞被封為世襲定遠侯。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王弼跟隨藍玉北伐北元,探知北元後主 在捕魚兒海,但未見元軍,藍玉打算回師,王弼力勸藍玉繼續深入,果然發現北元軍隊。
藍玉命王弼為前鋒,突襲元軍,斬殺了元太尉蠻子等,僅元主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騎逃走,繳獲了元軍的所有糧食、裝備。
之後的數年,王弼一直在大明各地邊境練兵。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王弼受藍玉案牽連,被朱元璋賜死。
王弼先後隨沐英、傅友德討伐西番、雲南立功,為明朝的邊境穩定作出了貢獻。
廖永忠
四、廖永忠《1323一1375年》,巢縣《今安徽省巢湖》人,明初名將。
至正十五年《1355》,廖永忠跟隨兄長廖永安投奔朱元璋。
之後,廖永忠協助廖永安率水師渡江之後,攻取采石、太平府、蕪湖,擒獲陳野先,打敗蠻子海牙及陳兆先,平定集慶府《今江蘇南京》,攻克鎮江、常州、池州,征討江陰海盜,都有功勞。
至正二十五年《1355》,廖永安被俘被殺,廖永忠接替兄長率領軍隊。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和陳友諒戰於鄱陽湖。
廖永忠與俞通海等駕著七艘滿載蘆荻的船,乘風縱火,焚燒了敵軍樓船數百艘。
又率六艘戰船深入敵陣搏擊,然後迅速繞出,敵軍大驚,以為遇到了神兵。
又在涇江口攔截陳友諒,陳友諒死去後,廖永忠隨軍征討陳友諒之子陳理,分兵在四門設立柵欄,又在江中將船隻連成長寨,斷絕其出入之路,陳理隻得投降。
朱元璋將寫有『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字的漆牌賜給廖永忠。
之後,廖永忠隨軍接連平定方國珍、陳友定、何真。
平定了福建、兩廣之地。
洪武四年《1371年》,廖永忠隨軍討伐在蜀地的明夏政權。
廖永忠率先鋒擊敗舊夔府守將鄒興。
率軍進至瞿塘關,此處山峻水急,蜀人鋪設鐵鎖橋,橫據關口,船不能前進。
廖永忠密派數百人攜帶幹糧水筒,抬著小船翻山渡關,到達上遊。
之後廖永忠率領精銳兵分兩路攻蜀軍水、陸寨。
廖永忠攻破陸寨,會合抬船出江的將士,一並齊發,上下夾攻,大破蜀人,鄒興戰死、擒獲蜀將八十餘人。
廖永忠率水師直搗重慶,駐紮銅鑼峽。
夏主明升請降。
之後蜀地全部平定。
朱元璋寫成《平蜀文》表彰其功,其中有『傅一廖二』之語,對廖永忠獎賞甚厚。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廖永忠因違法之事被朱元璋賜死,終年五十三歲。
傅友德
三、傅友德《?-1394》,漢族,安徽相城《今安徽淮北》人。
明朝開國名將。
傅友德早年先後跟隨紅巾軍、明玉珍、陳友諒。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傅友德投奔朱元璋。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發生了鄱陽湖之戰,傅友德從戰鄱陽湖,駕輕舟挫敗陳友諒軍前鋒。
多處受傷,卻愈戰愈猛,又在涇江口攔擊敵軍。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攻打武昌。
傅友德率數百人先登攻城,面頰雖中一箭,並未因此退卻,拔箭再戰,繼而肋下又中一箭,仍不為所動,最終奪下武昌。
之後,傅友德隨徐達平定江南。
明洪武二年《1369年》,傅友德進軍陜西,攻克臨洮,平定陜西。
而後出潼關,西進甘肅,克慶陽,搗定西,大破擴廓帖木兒。
而後,率軍伐蜀,奪取漢中。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
傅友德以其超群的武略,平定天下的大功,位列第二十八,封為潁川侯。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為征虜前將軍,與征西將軍湯和分道伐蜀。
傅友德率步騎出隴西。
傅友德暗地裡率軍直趨陳倉,抵達階州,擊敗蜀將丁世珍,攻克此城。
之後接連攻破五裡關、文州、綿州、漢州,進而圍困成都。
明夏丞相戴壽驅象來戰。
傅友德下令以強弩火器沖擊,身中飛箭卻毫不後退,將士也殊死作戰。
大象調頭而跑,踩死許多蜀人。
戴壽獲悉其主明升已降,才投降。
蜀地全部平定。
朱元璋寫作《平西蜀文》,盛贊傅友德功勞第一。
洪武五年《1372年》,傅友德隨征西將軍馮勝北征大漠,大敗元將失刺罕於西涼至永昌,大敗元朝太尉朵兒隻巴,獲馬牛羊十萬餘匹。
而後,又攻占甘肅,射殺平章不花,降太尉鎖納兒等,至瓜沙州,獲金銀印及雜畜二萬餘匹。
當時,朱元璋共派出三路大軍北伐,唯有傅友德大獲全勝,七戰七捷,創下傳奇式的戰功。
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步騎30萬征雲貴。
傅友德僅用百餘日就平定了貴州、雲南。
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論功行賞,晉封傅友德為潁國公。
此後,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傅友德還曾多次參與北伐。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傅友德被朱元璋賜死。
常遇春
二、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懷遠縣》人。
明朝開國名將。
元順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常遇春歸附朱元璋,常常自請為前鋒,每戰都沖鋒在前,經常說能率軍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常十萬』。
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采石磯戰役中,面對著元朝水軍元帥蠻子海牙的嚴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著亂箭揮戈勇進,縱身登岸,沖入敵陣,左右沖突如入無人之境,朱元璋即揮軍登岸,元軍紛紛潰退。
朱元璋乘勝率軍攻占太平。
常遇春開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升至元帥。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率水軍在南京龍灣與朱元璋軍展開一場惡戰。
常遇春馮國勝率軍三萬人設伏,為全軍主力。
在龍灣登陸的陳友諒兵,遭到常遇春、馮國勝伏兵的沖殺,死傷慘重,潰不成軍。
正值江水落潮,龍灣水淺,陳友諒一百多艘巨艦全部擱淺,朱元璋揮水陸軍並進,陳友諒大敗而逃。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軍展開鄱陽湖水戰。
朱元璋座船擱淺,陳友諒的大將張定邊率船隊來圍攻,情況危急。
常遇春奮勇當先,射傷張定邊,又用自己的戰船撞擊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脫離淺灘。
戰鬥中常遇春組織火攻,發揮小船優勢,乘風縱火,陳友諒的艦隊被燒得烈焰沖天,兵將損失過半。
陳友諒率殘艦撤逃,又受到朱元璋諸將的追擊和常遇春的迎頭堵截。
陳友諒在混戰中被流矢射中死去。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徐達和常遇春,率兵二十萬東征張士誠。
經過長達十個月的圍攻,平江城破,張士誠敗死。
常遇春以功進封為鄂國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徐達、常遇春率二十五萬大軍出師北伐。
徐達、常遇春出師三個多月,即平定山東。
洪武元年,明軍在洛陽的塔兒灣與元軍遭遇,常遇春單騎突入敵陣,麾下壯士從之,勇猛沖殺,在洛水之北擊潰元軍五萬,俘獲無算,史稱塔兒灣大捷。
洪武元年《1368年》,徐達、常遇春一舉攻占大都,滅亡元朝。
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又率軍徑取元上都開平。
常遇春奪取開平,全殲留守元軍,繳獲車萬輛、馬三萬匹、牛五萬頭。
洪武二年七月七日《1369年8月9日》,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突然病卒,年僅四十歲。
追封開平王,謚號忠武,配享太廟。
張定邊
一、張定邊《1318—1417),沔陽人,元末著名將領,元末第一猛將。
張定邊最初便跟隨陳友諒,一開始起義到定都武昌,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邊陲重鎮,張定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沒有過敗績,為陳友諒勢力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不僅能征善戰,而且足智多謀。
當時朱元璋部將康茂才詐降,張定邊一眼便識破,力阻陳友諒不要接受,但陳友諒沒有聽從,結果導致江東橋慘敗。
之後陳友諒退守九江,被朱元璋逼近九江西門,造成驚惶失措,幸得張定邊冒死爭戰,陳友諒才得以脫險,夜走武昌。
之後陳友諒與朱元璋的鄱陽湖之戰中,張定邊率領他的三條戰船直接沖向朱元璋的旗艦!張定邊勇不可擋,以孤軍沖進朱元璋水軍前陣,直奔朱元璋而去。
張定邊身陷重圍,孤軍奮戰,卻越戰越勇,先後斬殺明軍大將韓成、陳兆先、宋貴等人。
朱元璋差點被俘。
常遇春一箭射中張定邊,才救下朱元璋。
最後,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中身死,張定邊身披數箭逃走。
陳友諒死後,朱元璋勸張定邊歸降,張定邊卻不願意,於洪武元年《1368年》,遁入空門為僧。
洪武十年《1377年》,張定邊在晨練時遭遇猛虎襲擊,他閃身躲開,一禪杖打在老虎腦袋上。
猛虎頓時倒地身亡。
張定邊一杖打死一隻猛虎,天下再無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