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詩有平水韻,詞有詞林正韻,曲有中原音韻。
馬致遠生活在宋元之間,天凈沙是常見的曲牌。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押的是什麼韻?
是詞韻、曲韻、還是平水韻?
首先,唐宋人沒有詞韻,填詞也是用詩韻。
馬致遠這首小令顯然不是用詞林正韻。
那麼用詩韻還是曲韻呢?
一、葉韻的元曲小令
《天凈沙 》是曲牌名,又名《塞上秋》, 元朝人有不少作品,例如喬吉的幾首:
筆尖掃盡癡雲,歌聲喚醒芳春。
花擔安排酒樽。
海棠風信,明朝陌上吹塵。
……. 一從鞍馬西東,幾番衾枕朦朧,薄幸雖來夢中。
爭如無夢,那時真個相逢。
最有名的是馬致遠的這首《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比較有名的還有不少作品,如白樸的這首: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可以看出,這幾首天凈沙有共同的特點,1、2、5都是平聲韻。
也有不同的地方:第3句,有的葉韻用仄聲:一點飛鴻影下、古道西風瘦馬。
有的用平聲韻:薄幸雖來夢中、花擔安排酒樽。
第4句,有的葉韻《詞牌中,平仄韻通押》:夕陽西下 ;有的不押韻:青山綠水。
但是一定仄聲收尾。
二、曲韻與詩韻
南宋在1279年才滅亡,與元朝《1271年—1368年》並存了一段時間。
在南宋後期,詞的押韻就出現了入聲與上、去混押的現象,這是曲韻的先河。
例如韓玉的《東浦詞》中 ,有一首《賀新郎·綽約人如玉》:
綽約人如【玉】。
試新妝、嬌黃半綠,漢宮勻註。
倚傍小闌閑佇立,翠帶風前似舞。
記洛浦、當年儔侶。
羅襪塵生香冉冉,料征鴻、微步凌波女。
驚夢斷,楚江【曲】。
春工若見應為主。
忍教都、閑亭邃館,冷風淒雨。
待把此花都折取。
和淚連香寄與。
須信道、離情如許。
煙水茫茫斜照裡,是騷人、九辨招魂處。
千古恨,與誰語。
《賀新郎·綽約人如玉》
這首詞押上去韻:註、舞、侶、女、主、雨、許、與、處、語。
中間卻夾雜了兩個入聲字:玉、曲。
馬致遠生活的日期在大約1250年-1321年左右。
他出生在北方的一個書香門第,自然從小就受到詩詞的訓練。
我們可以發現,《天凈沙》雖然是是曲牌,但是完全符合詩韻《平水韻》:
枯藤老樹昏鴉,平平仄仄平平 ◆鴉【下平六麻】小橋流水人家,仄平平仄平平 ◆家【下平六麻】古道西風瘦馬。
仄仄平平仄仄 ◆馬【上聲二十一馬】夕陽西下,仄平平仄 ◆下【上聲二十一馬】斷腸人在天涯。
仄平平仄平平 ◆涯 【下平六麻】
同時,這幾個韻腳也符合元代周德清(1277~1365)編撰的《中原音韻》,這是第一部曲韻。
屬於第十三部【家麻】韻。
三、詞林正韻在清朝才出現
平水韻出現在宋朝,是詩韻;《中原音韻》出現在元朝,是曲韻。
而《詞林正韻》出現的更晚一些,是清朝人戈載根據唐宋人作詞的用韻情況歸納而來。
事實上,唐宋詞依據的還是詩韻,戈載的《詞林正韻》分平、上、去、入聲十九個韻部,幾乎是合並了平水韻而來。
不過,這個詞韻並不能完全符合唐宋詞的實際押韻情況。
例如宋詞押韻時,如果對比《詞林正韻》,有的宋詞第六部與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也與第十四部相通。
雖然馬致遠的《天凈沙》符合詞林正韻,但是他顯然不是以清朝人的詞韻作為押韻依據。
結束語
《天凈沙》是一個曲牌,但是也被當做詞牌收錄入《欽定詞譜》,第三句出現的平仄韻通押,按照填詞來看叫做葉韻。
周德清比馬致遠小了27歲,他編撰《中原音韻》時,馬致遠的天凈沙可能早就寫成了。
馬致遠的這首小令,雖然符合曲韻、詞韻,但應該是依照詩韻寫成的。
@老街味道
什麼是茶什麼是茗,詩詞中為何有時用茗、有時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