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之後元朝最有作為的皇帝,本應中興帝國,卻因除惡不盡被殺。《網路歷史》

文|格瓦拉同志

自元世祖忽必烈駕崩後,元朝的國勢便如『王小二過年』一般,一年不如一年,僅過了74年時間便走向覆滅。

實際上,元世祖之後的皇帝們也並非都是庸碌無能、得過且過之輩,其中也有奮發圖強、孜孜求治的君主,而元英宗孛兒隻斤·碩德八剌便是典型代表。

元仁宗畫像

碩德八剌,是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嫡長子,蒙古汗國第九任大汗,元朝第五任皇帝, 大德七年《1303年》出生,延祐三年《1316年》被立為太子,延祐七年《1320年》三月即位,時年18歲。

英宗即位之初,朝政被祖母弘吉剌·答己和權相鐵木迭兒掌控,其施政處處受到掣肘,很難有大作為。

好在,答己和鐵木迭兒在兩年後《1322年》相繼病死,英宗才得以親掌朝政。

元英宗雖然是一位少年天子,但性格早熟、胸懷大志,因為對國勢日漸衰微的現實非常憂心,所以在即位之初便有心匡救,但礙於祖母和鐵木迭兒的掣肘,一直未能如願。

因此,元英宗親政後,便任命名臣拜住為中書右丞相,並從至治三年《1323年》二月開始,推行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意在重振元朝的國勢。

這些措施主要包括:

元英宗畫像

首先,推行『以儒治國』的策略,將大量的漢族官僚和士人召入朝廷,幫助自己治理國家。

其中的佼佼者,包括張珪、王結、王約、吳險、虞集等人。

被征召拔擢的漢族士大夫皆是一時之選,這些人願意進入朝堂做官,不僅意味著元朝統治基礎的擴大,而且有利於緩和蒙、漢之間尖銳的民族矛盾。

其次,推行『津助賦役法』,以減輕普通人民的差役負擔。

該法的核心要點,是各地官府按照一定的比率,從農田中劃出一部分當做『官田』,分配給承當差役的各人戶,以其收益抵充當役補貼,官府不得征稅。

比如,在蘇湖地區,『凡民田百畝,令以三畝入官,為受役者之助』。

如此一來,承當差役的各人戶可以安心工作,而普通民眾則不需要再服勞役,對於穩定社會秩序裨益良多。

《大元通制》部分內容

再次,編纂法典。

元英宗即位後,參考元仁宗在位時編纂的歷朝格例《即規則、條例》,並將延祐二年之後新頒格例類集增補入內,從而匯編為《大元通制》,並頒行天下。

《大元通制》是一部具有法典特性的法律集成,其具體內容繼承了唐、宋兩朝法律的思想,對於元朝統一政制法程起到積極的作用,也顯示出元英宗向天下宣示元朝乃是中原正統的良苦用心。

最後,肅清答己、鐵木迭兒集團的遺毒,整飭吏治。

答己死後僅2個月,元英宗便下詔裁撤徽政院,『減罷徽政院斷事官、江淮財賦之屬六十餘署』,真可謂雷厲風行。

緊接著,元英宗指使拜住窮究『誑取官幣』案,借此誅殺鐵木迭兒之子八裡吉思及其黨羽劉夔、囊加臺等人,罷黜八裡吉思的兄弟鎖南,並追奪鐵木迭兒的官爵及封贈制書。

由此,答己、鐵木迭兒的黨羽被剪除殆,可謂大快人心。

鐵木迭兒劇照

除此之外,元英宗還想把征東行省改設為三韓行省,使其與元朝其他行省完全享受同等待遇。

換句話說,就是將高麗直接並入中國版圖,設置州府郡縣進行管理,而不再保留半獨立的王國。

然而,元英宗的設想遭到集賢院學士王約的反對,後者以高麗『去京師四千裡,地瘠民貧,夷俗雜尚』為由,勸說皇帝維持現狀,並被元英宗接納。

由此,高麗逃脫亡國之憂。

元英宗實施的各項改革,在歷史上被稱為『至治新政』,各項改革要點均獲得朝野內外的一致好評,甫一推行便收到不錯的效果,使得先前日趨衰微的國勢大有起色,假以時日必定會中興元朝。

然而,改革觸及到蒙古保守貴族的利益,引起他們的不滿,尤其是鐵木迭兒集團餘孽鐵失等人,更是對新政充滿刻骨的仇恨。

正因如此,一場密謀殺害元英宗、拜住的行動,便在暗中開始籌劃。

鐵失弒殺元英宗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初四,英宗結束每年一度的避暑生活後,從上都回返大都,並在當晚住宿在上都以南30裡的南坡店。

鐵失得知消息後,便糾集了一批對元英宗心懷怨恨的守舊貴族發動政變,他們先是沖進拜住的營帳將他亂刀砍死,隨後,鐵失又率眾闖進元英宗的幄殿將其弒殺,史稱『南坡之變』。

元英宗遇害時年僅21歲,此時距他推行新政還不到半年時間。

元英宗劇照

元英宗遇害後,鐵失等人攜帶玉璽北上,擁戴晉王也孫鐵木耳《元英宗的堂叔》稱帝。

同年九月,也孫鐵木耳匆匆即位於龍居河,隨即改元為泰定,史稱泰定帝。

正是從泰定帝開始,元朝的政局再度陷入無休止的混亂、動蕩中,再沒有任何一位皇帝能提出並實施切合實際的改革,國勢遂呈自由落體式下滑態勢,僅用了45年時間便走向滅亡。

史料來源:《元史》、《新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