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帝國征服的各個國家之中,與南宋的戰爭是耗時最長的,先後長達60多年。
成吉思汗死後,窩闊臺、蒙哥、忽必烈三位君主都曾發動過對宋的戰爭,其中蒙哥還死在了與南宋作戰的最前線,可以說雙方是結下了深仇大恨。
忽必烈
1276年,宋帝向元朝投降,三年以後,南宋最後一支抗蒙力量被消滅,在這場戰爭之後,中國首次全面由非漢族統治。
而元朝統一後,忽必烈和他的元朝,又是如何對待嶽飛這樣的敵國英雄的呢?
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已基本完成了統一,隻有東南還有個別地方沒有歸附。
出乎意外的是,忽必烈下達了一道詔書,寬待已經降元的宋朝皇帝,尊重南宋原有的禮儀、文化、經典等,特別是對宋朝的名人遺跡,不許拆毀。
嶽飛
忽必烈此舉,很好地保護了南宋時期的忠臣烈士祠廟。
而對於嶽飛,元朝不但修繕了嶽王廟,還在保留宋朝對嶽飛封號的基礎上,又加上了『保義』二字,以示對這位抗金英雄的褒獎。
同時,他還命令杭州地方官,對嶽飛廟宇進行祭祀。
而一同受益的,還有嶽飛的後人。
元朝滅掉金朝,專門找來了嶽飛在河南湯陰的後人,授予官職。
而對嶽飛在南方的子孫後代,元朝也予以加官進爵,其宜興一帶的後人還出現了嶽氏的名門望族。
嶽家軍
中國歷史上,有下一個朝代為上一朝修編歷史的傳統。
宋朝的歷史,就是由元代史官負責修編的。
可以說,元朝人在《宋史》裡怎麼評價嶽飛,就代表了元朝官方的觀點。
《宋史》一共225卷,嶽飛父子獨占一卷。
225卷雖然卷數不少,可兩宋加起來319年,歷史人物眾多,其中嶽飛父子能夠單獨占一卷,且位於南宋將領第二位《僅次於韓世忠》,說明了嶽飛在元朝人眼中的位置有多重要。
元朝史官對嶽飛贊賞有佳。
在《宋史・嶽飛傳》中,元朝人無不透露出對嶽飛的贊許和仰慕:如寫他如何孝順,說他『至孝』,『藥餌必親』,『母卒,水漿不入口者三日』
寫他如何厚待將士,說是『卒有疾,躬為調藥』。
寫他如何英勇不凡、武功高強,說是『每戰,以手握兩鐵椎,重八十斤,先諸軍登城』
嶽飛墓前的跪像
寫他如何高風亮節,說他是『功在第一,飛不言』,另外還把他的名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等一一記錄在案。
甚至就連當年金人對他的贊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也絲毫不敢落下。
不難看出,元朝人就是要把嶽飛描寫成一位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無私奉獻的忠臣良將。
而在《嶽飛傳》最後的末尾,對他進行蓋棺定論之時,元朝史官更是贊嘆:連關雲長也不如嶽飛,他是真有孔明之風,而宋高宗、秦檜殺害嶽飛就等於是自毀長城。
結尾,甚至還連用了兩個『嗚呼冤哉!』來為嶽飛的遭遇鳴不平。
而在宋高宗、秦檜的傳記中,元朝史官則旗幟鮮明的對二人殺害嶽飛、與金議和的行徑進行了批判。
通過這一正一反可以看出,元朝人看待這段歷史,還是非常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