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得民心的張士誠為何會敗在朱元璋手裡,隻因他的志向太小。《網路歷史》

元末明初,是一個紛亂的時代,也是漢民族不斷崛起的時代,遊牧民族雖然掌控中原近百年,但已經是盡顯頹態,中華大地上也是梟雄四起,經過不斷的戰爭和兼並,最後形成了3股最大的起義勢力,陳友諒,張士誠和朱元璋,但最後卻是最初實力最弱的朱元璋卻奪得了天下,占據江南富庶地區,而且深受人民愛戴的張士誠卻敗的一塌塗地,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張士誠

張士誠的野望

張士誠,是他起義成功後的名字,其原名為張九四與朱元璋的朱重八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張士誠的童年卻比朱元璋幸福得多,雖然也很清苦,但在家人和兄弟姐妹的陪伴下,雖然窮,但很快樂,長大後他與家中的三個弟弟,分別是張士義、張士德、張世信一起做起了私鹽生意,但後來卻走漏了風聲,讓當地的豪紳抓住了把柄,後來被官差圍剿。

張士誠

最後,張士誠與自己的弟弟以及李伯升等人,一同起義,殺了圍剿的官差,順便燒了一些為富不仁的富戶,扯起大旗與元朝對抗,因為這次起義一共隻有18個人參與,後來也被稱為『18條扁擔起義』。

張士誠在起義後,通過一下的一系列的政策慢慢地俘獲了人心。

朱元璋

第一:張士誠在兵臨蘇州城下後,雖然守軍迫使百姓守城你,但在起義軍攻城時,仍舊避免傷及百姓,在入城後,張士誠三令五申的,整頓部隊,一再要求不要騷擾百姓,在入城後,張士誠便開倉放糧,來賑濟災民,而且最為讓人振奮的是,張士誠還十分的重視教育,他花費重金在城中建立起了一座學堂,喚作弘文館,許多名士都在其中教過學,其中就包括:羅貫中,施耐庵。

朱元璋

第二:張士誠早年靠販賣私鹽為生,他很了解底層民眾的疾苦,清楚他們身上的擔子究竟有多重,為此他痛定思痛,在當政後,十分果斷的免除了元朝統治者強行附加在百姓身上的各種賦稅。

使得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活動了質的飛躍,僅此一條,就俘獲了人心。

第三:張士誠雖然自己讀書不多。

但他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為此他辦理了諸多的學堂,使受教育的權力惠及到每個人,與此同時,為了讓自己的人才團隊不斷壯大,他也前後兩次舉行了科舉考試,為的就是挑選出有志向的能人志士。

但事物的發展是有 針對性的,有好的一面,自然就會有壞的一面,雖然他頗受屬地人民愛戴,但在那個亂世中,僅僅靠這個是不夠的,以張士誠的能力,做個偏安一隅的草頭王還算可以,但他還是沒能逃脫自身的禁錮,同時他也欠缺爭霸天下的能力,最後終究是技不如人,被朱元璋打敗,最後下場十分淒慘。

當時的歷史大趨勢便是一統,張士誠偏安江南的想法在歷史的車輪面前,顯得有多麼的可笑啊!

偏安江南的張士誠

結語

到後來,張士誠兵敗被俘,天下歸一,明朝建立,江南的百姓依舊念及張士誠的好,使得朱元璋勃然大怒,下詔使得江南地區的賦稅增加一倍,同時在民間詆毀張士誠,但即使這樣,張士誠當然做出的壯舉依然被傳唱至今,隻能說張士誠是一個好人,但好人做不了開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