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以來皇帝的妃子數不勝數,因此也就有了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說法,而一女多次出嫁的例子在古代也並不少見,但是這裡所說的『多次出嫁』大多都不是女子的本意,隻是被生活處境所迫,不得已才會侍奉多位男子,如此例子大多出現在帝王妃嬪之中。
今天要說的就是關於陳友諒妻子被朱元璋搶走的故事。
01對戰陳友諒
陳友諒本是沔陽漁家之子,因幼時讀過一段時間的書,又加上略通武藝,所以當過一段時間的縣衙小吏,可是陳友諒的志向絕非如此。
1355年陳友諒在黃蓬發動起義,加入黃巾軍,之後升為元帥,兩年後他帶兵除掉倪文俊,吞並了他的軍隊,順勢自稱宣慰使,隨後便帶領大軍一舉攻占江西等地,兩年後陳友諒建立後漢,定都江州自稱漢王。
此時的後漢正是兵強馬壯之時,於是便展開了對元末部分地區的侵占,當時朱元璋已是一番崛起力量,因此朱元璋與陳友諒之間展開了生死決定的一戰,史稱『鄱陽湖之戰』,這場戰役中陳友諒兵敗身亡,而朱元璋一舉攻下武昌,陳友諒兒子就此宣佈投降,這也意味著陳友諒建立的陳漢政權滅亡。
這一戰的勝利使朱元璋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所以在之後的戰役中朱元璋一路向陳友諒原來的地區進攻,逐漸成為了江南地區最有實力的霸主。
陳漢一滅陳友諒的妻子自然也就成為了朱元璋的俘虜,一直以來朱元璋都沒有霸占過其他人的妻子,而陳友諒卻是個例外,因為陳友諒曾三番五次進犯朱元璋所守地盤,所以朱元璋對他可謂是恨之入骨,為了報復陳友諒,他決定將他的妻子阇氏據為己有,這段歷史在朱元璋親筆所寫的《大誥》有明確記載。
這大概也是朱元璋見陳友諒妻子長得漂亮,心中對她有所惦念但又礙於帝王的面子,所以隨便編出來的借口罷了,畢竟他可是大明王朝的建國皇帝,這種有損名聲的是還是要謹慎點好。
02朱梓到底是誰的兒子
阇氏入宮之後很快便有了身孕,不久之後就為朱元璋生下了一個兒子,朱元璋為其取名朱梓。
關於這個兒子是否是朱元璋的親生兒子歷史上也存在很大爭議,根據《明史》這類正史中記載,朱梓確實是朱元璋的親生兒子,這是阇氏進宮之後才懷的身孕。
可是在《明朝小史》中卻寫到朱梓並非朱元璋的親生兒子,而是陳友諒的遺腹子,早在阇氏入宮之前就已經懷有身孕,隻是當時朱元璋也不知道此時,後來阇氏生下朱梓之後時間上也無法明確排除這一可能。
此書中還寫到雖然阇氏被迫成為了朱元璋的妃子,可是她的心裡一直懷念著亡夫陳友諒,隻是為了兒子朱梓的安危她一直裝作順從朱元璋的樣子,在宮中也把朱元璋服侍的很好。
就這樣阇氏在宮中一直忍氣吞聲,直到朱梓長大成人被派到長沙任職藩王,這時候阇氏將隱藏的這一切全部告訴了他,並且囑咐兒子一定要銘記朱元璋對他的殺父之仇,蓄積力量為自己的父親以及亡國報仇雪恨。
隨後朱梓到達長沙任藩王,此時的他早已忘卻了朱元璋對他的養育之恩,心裡全是母親告訴他的國仇家恨,便開始秘密謀劃為父親報仇的計劃,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記這份仇恨,朱梓做了一塊銅牌,在銅牌上面刻下了『寧見閻王,不見賊王』八個大字,而他口中的賊王就是朱元璋。
洪武二十三年蓄力已久的朱梓密謀造反,不料事情敗露還沒等到他起兵,朱元璋就做好了應對一切的打算,此時朱梓見狀覺得已經沒有了生還的希望,就在王宮中放起大火,自己抱著兒子站在城墻縱身跳入火海。
總結:對於朱梓這個兒子朱元璋甚至後悔,至死他也一直沒能忘卻梓這個兒子給他帶來的恥辱。
其實事實到底怎樣我們也無從考證,畢竟這是已是過去了幾百年的事,而且《明朝小史》與《明史》上的記載有明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