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世祖忽必烈,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他是蒙古歷代少有的有為之君,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在他創建元朝之後,曾經一度想要把自己的江山改頭換面,延續漢人的制度,達到他為了穩固皇權的目的。
但是,後來,因為發生了某些原因,不僅讓他的漢化改革全部停止,甚至連他本人都開始仇視漢人,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才發現,原來管理一個朝代遠比他做蒙古大汗的時候難得多,他身為開國皇帝,清楚的明白漢人的很多文化制度對於維護國家穩定來說非常有作用。
於是,他便開始了最開始的漢化改革,為此,他不惜重用漢臣,將自己的祖先追封為皇帝,就是為了進一步向漢族文化靠攏。
當時他任用的一個漢族的臣子叫王文統,他所擔任的職位就相當於歷朝歷代的宰相一職,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忽必烈對於推進漢化改革的心有多麼迫切,王文統當時非常受忽必烈的信任,幾乎每次忽必烈有什麼問題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王文統,而王文統本人,確實也有一定的才幹,他在做宰相的時候,不僅協助制定了一系列完整的政治經濟制度,甚至提拔了很多漢人臣子。
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是一個過慣了幾百年草原生活的遊牧民族,推進漢化改革確實非常困難,滿朝文武的蒙古大臣,貴族對皇帝的想法都不理解,甚至還有抵觸情緒。
因此,在漢化改革的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多問題,當時,出於對王文統的信任,忽必烈在軍中重用了他的女婿,在這裡,小編也想說的是,忽必烈雖然做了皇帝,但是身上的特質更明顯,他直來直去,信任一個人,就會信任到底,所以他信任王文統,同樣信任他的女婿。
以至於後來當王文統的女婿起兵造反的時候,他才會如此生氣。
王文統的女婿在今天的山東這個地方起兵造反,而且還打著光復大宋的名義,結果當時的南宋皇帝根本沒有理他,而在元朝的漢族臣子,因為他和他的嶽父都是為忽必烈效命的,所以也不相信他,於是他轟轟烈烈的起義,隻堅持了不到半年就被鎮壓了,雖然說這次起義並未給元朝帶來多大的傷害,但是忽必烈卻異常生氣。
關於這點,小編也能理解,自己最信任的臣子在自己背後捅了一刀,更何況,這一刀還是捅的皇帝。
忽必烈發現王文統與女婿謀反之事有關,不僅罷了他的宰相之位,而且還把他斬首示眾了。
當然,這件事的影響還遠遠不止如此。
這件事過後,忽必烈開始覺得漢人都是心機叵測之徒,不僅開始仇視漢人,甚至很多已經在進行中的漢化改革都開始停滯了下來,甚至朝堂上漢人臣子的地位為直線下降,想反,仇視漢人的色目人更得忽必烈的重用。
也是因為如此,之後忽必烈的漢化改革真正的停止了下來。
其實在小編看來,元朝後來的衰敗就是因為建國之初這場不徹底的變革,當時雖然停止了這張改革,但是很多政策已經實施,後來突然停止,就導致了國家兩種制度的相互交叉,所以矛盾也會越來越多,可以說,忽必烈身為一國之君,本不應該因為一個人的行為,而輕率地作出影響國家發展這樣重大的決定。
我們回顧這段歷史,不能說忽必烈太過狹隘,而是這場變革太過艱難,艱難到一代帝王甚至不敢輕信任何一人,但是我們不能說他無能,他竭盡所能的想讓這片江山永久流傳下去,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他未能堅持下去,最後,他的一生,竟是為了給子孫奠定別樣的歷史,可敬而嘆!
歷史即天道,暗合天地循環之理,萬物共生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