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汗蒙哥逝世,各部勢力對大汗之位虎視眈眈,其中以忽必烈和他的四弟阿裡不哥實力最強,不少勢力集團紛紛站隊二人,昔日親兄弟將要兵戎相見。
忽必烈善用漢人謀士,尊重漢將,蒙古人自認是優等民族,覺得忽必烈為了漢人多次約束蒙古族人,心中十分不滿。
不少蒙古貴族紛紛支持阿裡不哥,希望他可以繼承大統,讓蒙古人的特權發揚光大。
謀士姚樞對忽必烈說道:『現在阿裡不哥王爺掌握帝國近七成軍隊,而且不少貴族中人,反對大王推行漢人文化,如今都擁護四王爺,兩軍開戰,我們並未占據優勢,即使勝了戰爭,大軍也會損失慘重,傷了元氣』
忽必烈點頭說道:『眼下四弟勢大,不過大家是否還記得,蒙古大汗需要經過忽裡臺大會推舉,我覺得利用這點是我們絕地反擊的機會』
謀士商挺說道:『大王說的對,滿盤皆活。
四王爺拉攏少壯派勢力,可畢竟沒有按照流程登上大汗之位,大王可以拉攏各部落有威望的長輩勢力,這些老者掌握一定話語權,可為大王漲聲勢』
忽必烈以仁義聞名,老一輩人閱人無數,精通人情世故,過了滿懷激情的年紀,他們更看重忽必烈身上的特質,覺得忽必烈是做大事的人,可以委以重任。
忽必烈從暗處不斷瓦解阿裡不哥的勢力,一些勢力紛紛倒戈,歸順忽必烈賬下。
阿裡不哥同樣在擴展勢力,擁護者數量不在少數,阿裡不哥打算用絕對的力量召開忽裡臺大會,生米煮成熟飯。
謀士姚樞說道:『不如我們搶先召開忽裡臺大會,推舉大王為大汗』
忽必烈說道:『這怎麼可以,不行,不行』
雖然忽必烈拒絕,不過謀士們都明白,歷來被推舉的人都喜歡表面推辭,其實內心需要有人為他做這些事。
謀士們找來各部落的支持者,召開了忽裡臺大會,在眾人的擁戴中,忽必烈被推舉為大汗,忽必烈推辭,眾人說道:『天命不可違,請大汗答應』忽必烈勉強同意,覺得表面功夫做得差不多,爾後落落大方,坦然坐上大汗之位。
阿裡不哥聽聞忽必烈搶先舉辦大會,怒火攻心,他無法接受眼前事實。
他召集自己的支持者,也開了一個忽裡臺大會,不過參與大會的人中,並沒有威望高的老者參加,都是年輕一輩俊傑,顯得大會如同兒戲。
忽必烈明白阿裡不哥不會善罷甘休,他不斷讓人散佈自己舉辦忽裡臺大會的有效性,以及阿裡不哥大會的滑稽局面,制造輿論壓力。
為了彰顯仁義,忽必烈安排人從中調和,避免兄弟兵戎相見,他們對阿裡不哥說道:『忽必烈大汗是您的哥哥,一奶同胞,何必相殘,自家兄弟,日後大汗不會虧待你的』
阿裡不哥聽他們一口一個忽必烈大汗,心中惱怒,把這些人統統除掉。
阿裡不哥氣急敗壞的樣子,令一些人覺得他殘暴,對比忽必烈謙謙君子的氣度,一些人脫粉了。
此消彼長之下,蒙古各部都覺得忽必烈處理事情更成熟,有帝王手腕,忽必烈覺得人心所向,時機已經成熟,決定收拾自己的弟弟,當然事情要一點點處理,還要處理的漂亮,不遭人詬病。
攘外必先安內,忽必烈安排將領平定蒙古各處對自己不從者,爾後徐徐發展。
他學習漢人文化,建立國號『元』,同時將漢人官員的職務融合蒙古文化,成為大汗的他,在各處要職安排親信,達到控制。
失去最大敵人的時候,人往往會重新找個敵人或者矛盾點。
穩定外部隱患,忽必烈的謀士形成兩派爭寵,一派是戰略家,以姚樞、商挺、劉秉忠為首,一派是執行家,以王文統為首,在具體過程中,領導一般喜歡執行派,他們成效具體可見,忽必烈更親近執行家一派,引起戰略家派系的嫉妒,兩派鬥的不亦樂乎,忽必烈平衡各方,通過施展帝王術駕馭下屬。
若幹年後,忽必烈平定四方,創下不世功勛,在爭奪天下過程中,他會告訴你:『
善用環境,懂得利用一切資源為我所用,人脈也好,輿論也罷,在菩提心和帝王術的加持下,有絕對掌控一切的把握
』
關於忽必烈系列故事,我們今天分享的是第十二期,關注我,下期持續為大家分享忽必烈爭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