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高麗軍隊中原作戰記-曾經偶遇朱元璋。《網路歷史》

元朝時期的高麗,是屬於大元治下的征東行省特別行政區,每一任國王必須娶蒙元黃金家族的一位公主為王後,國王犧牲自身性趣、家庭幸福,以此保證了高麗國的半獨立性質。

1、元朝的迷弟-高麗

當時的高麗國王年幼時為質子,生長在大都,每人都取了蒙古名字,跟著元朝皇家出遊草原。

少年時就成為皇室的怯薛親衛部隊的侍衛,為皇帝站崗放哨。

成年後,他們就可以被立為高麗王子,娶一個皇族公主,然後繼承王位。

高麗的統治家族就此被納入蒙元帝國的政治結構中。

在每年黃金家族舉辦的『質孫宴』上《蒙語『顏色』的音譯,每年一次所有外族質子、各族聯姻女婿、貴族小輩聚會的蒙古習俗,漢族文人很看不起這種宴會上的蒙古禮節和喧鬧無度》,作為女婿半子的高麗王可以坐在前列,周邊是來自幾乎整個歐亞大陸的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享有特權的貴族子弟,高麗人的虛榮心在這種場合得到了極大滿足。

因此,大都才是他們的家,高麗國的隻是他們世襲的需要去例行公事的封地。

甚至高麗忠宣王王璋繼位後依舊長期住在大都,貪戀大都的繁花似錦、世界之都的旖旎風采,不願意回貧瘠的半島上去當無趣的高麗王,逼急了幹脆把王位讓給了自己父親。

高麗女子在那個時候也很受歡迎,有好幾任元朝皇帝的後妃是高麗人,元順帝的第二皇後奇氏就是高麗人。

不僅皇宮內宮女很多是高麗人,很多宦官也是高麗人。

在14世紀中葉,大都居住著兩萬名高麗人,而元朝境內散居的高麗人大概有25萬之多,這其中包括高麗世子、沈王《世子政敵》、學者、僧侶、商人和數千名為宮廷和貴族精英服務的高麗貢女。

特別是那些高麗貢女,她們進入了大元朝很多高官貴族的家庭,形成了一個信息網絡,可以及時準確傳遞消息。

這個時代的高麗人,是非常認同蒙元統治的,全方位向元朝的中國文化學習。

學漢人的儒學、各種技術,學蒙古族的生活習俗和服飾打扮……

那個不願回國當王的忠宣王王璋的孫子,高麗恭愍王王祺《1351—1374年在位》在22歲的時候正式即位高麗國王。

他在許多方面不像高麗人,至少剛剛回國繼位時是更像蒙古人的。

他在高麗王宮內和很多人一樣梳蒙古辮,戴蒙古氈帽,穿緊身束腰起褶長袍,這種蒙古式長袍很方便持弓射箭。

恭愍王騎術精湛者,經常舉行馬術展演。

在大都城,馬球比賽非常流行。

高麗朝廷學習蒙古族,認為競技是集休閑娛樂、軍事訓練和提高精英凝聚力於一體的活動。

高麗王經常出席射箭比賽,觀看騎士們縱馬疾馳時在馬上射箭。

恭愍王也喜歡觀看護衛蒙古式摔跤比賽,就連國王的『禦座』也效仿蒙古皇帝的『胡床』。

蒙古公主

恭愍王王祺還有個地道的蒙古名字—伯顏帖木兒。

1349年,恭愍王以高麗王族身份迎娶了一位年輕蒙古公主為王後《寶塔失裡,又稱徽懿魯國大長公主》。

恭愍王與這位王後在大都結婚,兩人伉儷情深。

1365年王後死於難產,恭愍王悲痛欲絕。

此後他長年鬱鬱寡歡,遠離女色,開始喜歡男色。

但是,與大多數高麗貴族、高官文士不一樣,恭愍王王祺心懷野心,一直密切注意著元朝內部的動向。

1351年,恭愍王剛返回高麗即位時,一位元老官員向恭愍王上奏:『辮發胡服,非先王之制也,願殿下勿效』這位年輕的君主聽後,表示『悅』,『即解辮』。

《《高麗史》》

恭愍王此時已經清醒地意識到:昔日偉大的大元帝國正步入窮途末路。

2、元朝的危機

因為黃河決堤導致的水災、瘟疫、饑荒已經在中原蔓延多年,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初,因為挖掘賈魯河聚集了26萬窮苦勞工,韓山童、劉福通乘機埋石人、聚眾三千人於潁州潁上,宣佈起義。

著名的白蓮教紅巾軍大起義開始了,很快如水銀瀉地蔓延到整個中原地區。

恭愍王王祺在回國路上已經聽聞了這個消息。

在紅巾軍的影響下,全國各地紛起響應。

起事人數較多的有蘄水《今湖北浠水》的徐壽輝部、蕭縣《屬安徽》的芝麻李部、濠州《安徽鳳陽》的郭子興等。

至正十二年《1352年》三月,元朝禦史、高麗族崔濡以及一些居住在大都的高麗人,一齊向元朝皇帝妥歡帖睦爾提議,在高麗招募一萬名士兵,以援助元軍,恢復中原秩序。

崔濡實際上是現任恭愍王的反對者,他和一批高麗國內的貴族都支持在大都的沈王為高麗王。

這次提議被高麗人以『國小力弱』為理由推脫了。

但是,隨著元朝國內形式日益惡化,不斷有企圖討好元朝皇家的高麗人跳出來,要求出兵助戰。

1354年6月末,平康府院君蔡河中從大都返回開京《這位在出使元朝時被紅巾軍圍困過》,他告訴帶恭愍王:大元權相脫脫要求高麗國王派精銳部隊到淮南參加戰鬥。

脫脫正在淮南集結部隊,準備攻打此時很出風頭的張士誠。

最早提議出兵的崔濡向脫脫推薦了很多高麗將領名單。

名單上的將領或者曾在元朝任皇帝的怯薛侍衛,或者參加過高麗沿海的抗倭戰鬥。

朝中多數貴族大臣都是支持出兵的,在蔡河中勸說下,恭愍王隻好同意。

《高麗史.38卷-世家-恭愍王》記載,一周之後元朝使者就到了:

『癸卯,元遣吏部郞中哈刺那海、崇文監少監伯顏帖木兒利用、監丞林蒙古不花召柳濯、廉悌臣、權謙、元顥、羅英傑、印璫……等及西京水軍三百,且募驍勇,期以八月十日集燕京討張士誠』

得說明一下,開頭的一串人名,除了『哈刺那海』大概是維吾爾族,前漢姓『林』後帶蒙古名字的一位,實際是漢人;崇文監少監伯顏帖木兒利用則是高麗人,姓康。

當年蒙古文化影響極深,很多漢人、高麗人都以漢姓蒙古名字為常事,直到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下令禁止。

此次脫脫出兵,是大元朝廷全力以赴,力圖恢復中原秩序的一次重大努力。

元廷下令,境內穆斯林和猶太富人《朮忽人》全部到首都集結,甚至征召了遠在西南的番兵《藏兵》,西北的寧夏弓箭手到大都集結。

高加索山區奧塞梯的山民阿蘇特人的部隊,長期駐紮在山東,此時也被集結起來。

現在,高麗軍隊在兩個月內必須到達大都,加入大元帝國這支號稱百萬的,多種族多元化的討伐大軍。

高麗時期服飾

3、高麗軍出發

《高麗史. 38卷-世家-恭愍王》中記載:

『辛亥以印璫為碩城府院君; 李權為五原府院君; 羅英傑為錦城君; ……趙忠信為祥原君. 其餘將卒並加爵秩自募軍皆超三級。

令百官及各宗僧徒出馬有差,使軍士平價以市。

時赴征軍官奪民馬,或多抑買行省,禁之不止』

高麗立即準備援軍赴中原內地。

元朝工部官員攜六萬錠寶鈔紙幣來到高麗,用以發放軍餉。

恭愍王為鼓舞士氣,給即將出征的高麗將領授予各種封號和爵位。

恭愍王還下令,在京高麗官員和僧職人員應以合理價格,為官兵提供馬匹。

因為馬匹價格過高,那些準備前往中原打仗的高麗士兵強迫當地百姓低價賣馬,甚至仗勢搶奪民間馬匹,鬧得雞飛狗跳。

高麗時期官服

至正十四年《1354年》7月23日,高麗援軍誓師出征,恭愍王到迎賓館親自檢閱和送別。

領隊的柳濯《1311—1371》、總兵廉悌臣《1304—1382》及其他36位高麗將軍率兩千精銳接受了恭愍王檢閱。

這些將領大多和元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或者曾在大都世子府任職,或者與元朝有姻親關系。

而這些有名望有戰功的將領及精銳士兵,已經是高麗國內最好的一批王室禁衛部隊。

這些人出發後,恭愍王隻能緊急『募弓手於西海道以備不虞,』在西海道招募弓手加入王宮宿衛備急。

高麗人曾經在七八十年前為元世祖忽必烈東征日本出了大力,損失極為慘重,記憶尤為深刻。

因此,高麗官兵對前往中原征戰十分不情願。

渡過鴨綠江之時,天氣越來越冷,畏戰的恐懼心理幾乎讓高麗官兵喪失理智。

《高麗史.111卷.列傳-廉悌臣》中記載:

一群將領以康允忠為首,聚眾密謀: 『吾輩離親戚左墳墓以就死地,何日旋歸?

欲以精騎五十馳還京城,斬始謀發兵者』他們策劃派五十精騎返回開京,殺死以蔡河中為首的那幫派他們到遙遠中原地區送死的官員。

此計劃被告知帶隊的總兵廉悌臣,悌臣曰:

『非計也!吾君天也,天可逃乎?

忠臣義士豈有反側之言?

勸他們說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否則誰都不能逃脫國王的處決。

思慮再三,軍官們放棄了暗殺計劃。

高麗精銳部隊間道疾行,趕在期限內到達大都。

廉悌臣到達大都後,借口高麗王召他有事,匆忙返回了高麗國內。

8月初,因為崔濡等高麗籍大臣在高麗遠征軍中發揮的作用,高麗任命他為三司右使,並冊封他為龍成府院君。

另外,高麗還冊封了元朝皇後奇氏的家族成員。

而此時的丞相脫脫的討伐大軍,已經準備完畢。

至正十四年《1354年》九月,元順帝命右丞相脫脫親自掛帥出師高郵。

脫脫總制諸王各愛馬、諸省各翼軍馬四十萬,總督總兵、領兵大小官將,一切聽便宜行事。

西域土番皆發兵來會,旌旗千裡,號稱百萬,出師之盛,前所未有。

4、征戰中原

當時的張士誠以販私鹽出身,聚集鹽丁起事,占據高郵稱王,號召江淮群雄,使得運河南北漕糧運輸中斷。

元朝朝廷隻能采用海道運漕糧,並對張士誠連年用兵。

至正十四年《1354年》九月,急於奪回運河補給線的元廷集中力量,以脫脫總制諸軍討伐張士誠。

大軍浩浩蕩蕩由大都出發,到達濟寧後,脫脫還有閑心遣官詣闕裡,在曲阜祭祀孔子;過鄒縣時,祭祀亞聖孟子。

想來他此時還是自信滿滿的,勝券在握。

高麗軍隊被置於大軍前鋒,此時已擴充到了23000人。

除了2000名高麗國派出的精銳正規軍外,其餘兩萬多人是在大都城內外征集高麗人所組建的部隊。

由此可見,當年高麗人群居在大都的人口應該很多。

此時的中原大地四面烽火,元軍在各條戰線上暫時還占有優勢,擁有戰略主動權。

前一年的年底,1353年12月,元軍剛剛以強大攻勢占領了紅巾軍天完政權的首府蘄水,紅巾軍倡義領袖彭瑩玉戰死。

紅巾軍各部及其他風起雲湧的造反者們,正在奮力掙紮,力圖打破元軍的圍剿。

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元軍如果攻占高郵剿滅張士誠,打通南北漕運,將再次在戰略上南北相通,可由東向西席卷中原大地。

1354年十一月,討伐大軍包圍了高郵,張士誠率所部多次出擊,都被元軍擊敗。

脫脫見元軍連戰皆捷,聲稱在攻下高郵城後,將徹底屠城、雞犬不留。

這就逼得隻剩下幾千戰士的張士誠原本想投降,此時也不得不死守高郵。

高郵戰役的初戰,高麗軍應該是積極參加了。

高麗人以善射出名,肉搏戰輪不到他們上,他們應該多是以弓弩遠程攻擊,掩護其他民族的士兵沖上去近戰。

高麗人善打順風戰,初期的恐慌心理渡過之後,看到元軍連戰連捷,高麗軍就開始興奮起來,作戰中表現得很積極。

以致於討伐大軍的總指揮脫脫對高麗軍很滿意,稱贊他們是大元棟梁、元軍主力。

浙東宣慰使、水軍都副萬戶董搏霄此時為脫脫建議:高郵城指日可下,討伐大軍應該分兵四出,主攻天長、六合等處,然後再擊破徐州、濠州周邊的紅巾軍主力,鞏固已收復的地區。

此時的其他戰線上,元軍也已收復武昌,在安慶擊敗紅巾軍的進攻,對元廷而言形勢一片大好。

這個時候的高麗軍也積極參與高郵攻城戰,與西藏番兵、中亞維吾爾人以及蒙古人並肩作戰。

一支『義兵』毛葫蘆軍《當時南陽、鄧州等處的毛葫蘆義兵萬戶府,實質是團練民兵武裝。

因地方鄉人用獸皮制作箭袋,形狀酷似葫蘆,因此被稱作毛葫蘆軍》被指派給高麗軍指揮,讓他們一齊合作攻高郵城。

在高麗人弓箭掩護下,毛葫蘆軍沖上城頭,攻占了高郵外城。

高郵城中為此大驚,張士誠自覺已經危在旦夕了。

高麗軍將國內派出的精銳也調派上去,打算不惜代價再破內城,以此奪得頭功。

他們剛剛登上城頭,城下卻鳴金收兵了。

高麗軍和毛葫蘆軍的指揮官們滿頭霧水地撤回營地,仔細一打聽,才知道是軍中有人嫉妒他們搶下頭功,因此故意下令撤軍。

高麗大將印安和毛葫蘆兵的領兵萬戶一齊找到元軍中發佈退兵命令的指揮官,質問他為什麼中斷戰鬥。

得到的回答是:你們未經丞相脫脫授權,擅自攻城。

高麗軍指揮官們大怒,心知這是遇上了嫉恨他們的小人了。

這種政治陰謀在高麗人眼中是司空見慣的,高麗國內的宮廷政治鬥爭那是變本加厲的陰狠。

現代高郵的大運河風景

第二天當元軍重整旗鼓攻打高郵的時候,時機已失,張士誠發動城中百姓連夜搶修了城墻。

當日,高郵內城沒有被攻下。

高麗大將印安可能還去找過丞相脫脫告狀,但是脫脫畢竟是政治人物,得在各方面保持平衡。

而且他也有護短的毛病,當下隻能安慰高麗人說:天色太晚了,改天再繼續攻城吧。

很明顯,元軍高層中有人不希望高麗軍獲得頭功,這也暴露出討伐大軍內部缺乏明確的指揮層次,而且還因妒恨造成了來自內部的致命破壞。

5、朱元璋與高麗軍隊的戰鬥

1354年十二月,戰場積極分子高麗軍隊就被調離了高郵主戰場,被分派出去攻打六合。

高麗人的士氣因此大受打擊。

占據六合的紅巾軍某部派出使者到滁州郭子興處求救。

使者和朱元璋有舊交,半夜趕到先去了朱元璋處,朱元璋聞訊後趕緊去向郭子興請示。

郭子興和六合的主將素來不合,不願意發兵相助。

朱元璋連忙勸說:現在六合被圍,如果不去解救,六合被攻陷,將禍及滁州。

在地理位置而言,六合位於滁州東面,是滁州的屏障;元軍從滁州進軍江淮,六合是必經之地。

失去六合,滁州將成為一座孤城。

朱元璋雕像

郭子興聽後,同意派將領帶兵前往。

當時脫脫大軍號稱百萬,其餘將領心有畏懼,紛紛推脫此行不吉利。

郭子興隻得派朱元璋帶兵去解六合之圍,並且讓朱元璋占卜一下是否吉利。

朱元璋說:解救六合是否可行,聽從內心判斷即可,無需禱於神。

朱元璋獲得了獨立領兵出戰的權力。

他率軍迅即東行至六合,和淮西二十四將之一的耿再成一齊駐守瓦梁壘。

此刻,他並不知道,前來進攻的官軍是高麗部隊。

高麗部隊的諸位將領們也完全不知道,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什麼人物。

高麗軍隊和朱元璋部紅巾軍剛一交手,就感覺到了這股紅巾賊與眾不同。

《續資治通鑒.二百一十二卷》中記載:『官軍攻之急,每日暮,壘垂陷,官軍去之,詰朝復完壘與戰』

這股紅巾軍與張士誠的鹽丁隊伍不一樣:官軍《高麗軍》猛攻,他們就硬剛,從早到晚堅持戰鬥。

晚間不休息,忙著修復城防工事。

第二天一早堡壘幾乎完好無損,紅巾軍以同樣堅決的戰鬥意志繼續戰鬥。

高麗人習慣了打順風仗,這種硬仗可是高麗軍來到中原之後,還從來沒打過的。

不過,朱元璋覺得這樣硬抗不是辦法,畢竟官兵人多勢眾。

他讓部隊暫時隱蔽起來,讓一群六合婆娘站到工事前戟手大罵。

高麗兵完全聽不懂這群娘們在說什麼,錯愕之間沒有發動攻擊。

於是,六合的老幼婦孺攜帶糧食乘機列隊而出,向滁州撤離。

遠眺滁州

朱元璋部隊掩護婦孺撤退到滁州後,大隊元軍也尾隨而至。

朱元璋率兵在河澗側面設伏,令耿再成前出阻擊,然後佯裝失敗,誘敵中計。

朱元璋埋伏的部隊突然出擊,高麗軍完全沒有預料到有伏擊,在滁州城外被打得大敗,全軍潰敗,損失慘重,還被朱元璋俘獲了很多馬匹。

雖然擊敗了官軍,朱元璋頭腦依然保持冷靜。

畢竟六合已經被官軍占領,脫脫率領的百萬元軍虎視眈眈,一旦增兵來攻,滁州恐遭滅頂之災。

朱元璋備好牛酒,由地方父老送給這批戰敗的元兵,俘獲的馬匹也悉數返還,並傳信與這一路元軍主帥說:城中百姓全是好人,聚結起來,隻是為了防禦盜賊,我們願意供給軍需。

現代六合的景區

雙方之前打了個你死我活,這種借口實際很難在戰場上讓敵人信服。

但是這一路元兵的主帥–高麗軍隊的將領們選擇相信這番說辭,《續資治通鑒.二百一十二卷》中是這麼說的:『其帥信之,謂其眾曰:非良民,豈肯還馬!』是的,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相信了!

高麗軍自圓其說,後撤到六合,滁州得以保全。

朱元璋可能已經發覺了這股官兵戰意不強,因此以示弱的方式暫得一時安全。

實質上,高麗軍隊應該是不想再和朱元璋部紅巾軍拼命了。

此時的朱元璋還沒怎麼出名,高麗軍隊將領們完全不知道他是誰,但就是這麼個不知名的紅巾賊頭目就讓他們吃了大虧。

所以,他們經歷了六合、滁州之戰後,已經完全失去了繼續在中原地方戰鬥下去的意願。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直到高郵戰場上發生巨變,被教訓做人後的高麗軍隊就一直守在六合,不再出擊,也完全不想去與其他部隊爭奪頭功了。

而朱元璋重新獲得兵權,初戰告捷,從此走上了龍翔九天之路。

6、高麗軍回國

《高麗史.38卷.世家-恭愍王》中記載:

這年年底,大將印安回到高麗,向高麗國王報告了高麗軍隊的狀況,提到了高麗軍被人嫉恨而處處遭到掣肘的情形。

高郵戰場上,一切軍資、衣甲、器仗、谷粟、薪藁之屬都由江浙千裡轉運,戰役時間一旦拖長,那就會讓朝廷難以承受。

因此,監察禦史袁賽因不花借此彈劾脫脫,說他出師三月,略無寸功:『傾國家之財以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為自隨』《《元史.順帝紀》》。

背後主事者是企圖搶奪脫脫之丞相職位的哈麻,也就是高麗將領所謂的:『韃靼知院老長』。

1354年十一月,元順帝聽信讒言,竟下令削脫脫兵權,以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中書平章政事月闊察兒、知樞密院事雪雪代將其兵。

詔令到達高郵前線之日,元軍又連破六合、鹽城、興化等地,脫脫正準備發動總攻,一舉占領高郵。

詔令公佈後,臨陣換主帥,前線元軍大亂,軍中大哭。

客省副使哈剌向脫脫哭訴:『丞相既去,我輩必死於他人之手。

今寧死丞相前』遂拔刀自刎死。

有部隊當場潰散,有團練民兵『義兵』反叛,甚至有一支精銳的官軍鐵甲騎軍在吳姓主將率領下,向徐壽輝部紅巾軍投降了。

高郵之戰,元朝大軍潰散,張士誠不戰而勝。

高郵之役成為元末農民大起義的重要轉折點。

元廷費了好大力氣集結而成的主力,竟因臨陣易帥,不戰而潰。

元軍主力喪失大半,從此再也沒有力量發動戰略性攻勢,隻能主要依靠地主武裝來維持局面。

元朝對起義軍的戰略優勢喪失了,之後不久,劉福通迎韓林兒於碭山夾河,建大宋政權於亳州(屬安徽);倪文俊連戰皆捷,重建天完政權於漢陽。

在1355年的五月,高郵之戰後的半年,高麗軍的征南萬戶權謙、元顥、印璫等人返回到高麗開京,向高麗恭愍王報告說:『南賊日盛,我軍陷六合城,又移防淮安路』

因為這段時間裡,高麗軍的動向在史料中幾乎找不到,所以權謙、元顥、印璫這些高麗重要將領的返回,合理推測就是因為高麗軍隊已經開始陸續回撤國內了。

在駐紮淮安路期間,高麗軍似乎也沒什麼動作。

在元朝轉向與中原東南部紅巾軍作戰時,高麗軍應該就開始陸續返回了,並且帶回了元朝境內大亂的第一手資料。

紅巾軍北伐

按照《高麗史》的記載推測,進入中原作戰的高麗軍的最後一批部隊,包括一些官員,也在1356年5月撤回了高麗。

此時,紅巾軍即將發起三路北伐作戰,到了龍鳳五年(至正十九年,1359),千裡轉戰後的中路紅巾軍在主帥關先生、沙劉二、破頭潘率領下渡過鴨綠江,十二月攻占高麗西京《平壤》,又分兵占據廣寧、大寧、永平、蓋州,次年九月全軍十餘萬人壓過鴨綠江,攻占平壤,十一月占王京《開城》,高麗恭愍王倉惶出逃。

紅巾軍差點就此讓高麗亡國,印安、權謙、元顥、印璫等曾經出征中原的高麗將領,基本都參與了抵抗紅巾軍的戰鬥。

高郵之戰的第二年,至正十五年《1355年》的十二月己未,丞相哈麻矯詔遣使,在流放地將脫脫以藥酒毒死,脫脫死時四十二歲。

高麗恭愍王在此後開始除去親蒙元的貴族大臣,清洗國內親元勢力,走向穩固王權、高麗重新獨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