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大迂回滅亡南宋的戰略,花費足足43年,是否得不償失?《網路歷史》

我們看《亮劍》的時候,躺在床上的楚雲飛,曾經提到過成吉思汗大迂回滅亡南宋的戰略。

很多人認為是天才之舉,那麼具體是怎麼個情況呢?

提到這一戰略,不得不提一個漢人,名叫郭寶玉。

他是《射雕英雄傳》郭靖的原型。

郭寶玉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人,按道理來說,應該要給宋朝打工才對。

可這位老兄是土生土長的金國人。

沒辦法,中原當時被金國占著。

因此當成吉思汗的鐵蹄殺入金國境內的時候,文武雙全的郭寶玉壓根就擋不住,隻能選擇投降成吉思汗。

在木華黎的引薦之下,郭寶玉立刻就得到了成吉思汗的重用。

郭寶玉這個人,通曉天文地理,兵法奇謀,是個難能可貴的儒將。

成吉思汗與之長談期間,便得到了郭寶玉的寶貴建議:

先拿下西南地區,再以宋金不和為跳板,借道宋境滅亡金國,隨後再四面出擊滅亡宋朝。

這一策略,基本上就是成吉思汗大迂回戰略的精華所在了。

但是我們會發現,大蒙古國,采取這一策略滅金滅宋,居然花費了52年的時間,長達半個多世紀。

任何一個成年男子,似乎一輩子都很難辦成這件事了,這是否說明這一戰略存在問題呢?

一、連宋滅金,沒毛病。

說實話,成吉思汗作為偉大的戰略家,在連宋滅金的戰略構想上,一點兒毛病都沒有。

畢竟宋金之間,那是有世仇的。

當年靖康之恥,宋徽宗、宋欽宗以及數千名宗室大臣及其家眷,都被金人給抓到了北方,多數都被活活折磨致死。

因此南宋對金國,一直抱有很深的成見。

即使後來為了國家利益,兩國一度修好,可面和心不和的情況,基本改變不了。

這個時候,如果大蒙古國再從中挑撥一下,立刻就能點燃炸藥桶。

因此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以後,他的兒子窩闊臺和托雷,便開始按照成吉思汗的計劃來辦這件事。

1230年,窩闊臺登上大汗之位以後,派遣三路大軍進攻金國:

第一路,窩闊臺本人親自帶隊渡過黃河,直奔汴京而來。

第二路,斡陳那顏,帶領東路軍,從濟南南下。

第三路,托雷,也就是窩闊臺的四弟,則帶領西路軍繞道漢中,從南宋借道漢水,攻打汴京。

這3路大軍中,真正實現成吉思汗大迂回政策的,其實就是托雷這一支西路軍。

他完美地演繹了什麼叫取道宋境,大迂回包抄金國。

沒辦法,雖然老三窩闊臺繼承了成吉思汗的大汗之位,但老四托雷,繼承了成吉思汗80%的軍隊,實力太強,他才是正兒八經的主力。

托雷的軍隊在1232年成功繞道抵達汴京,金蒙雙方在河南禹州大戰了一場,托雷將金軍主力擊潰,自此,金國失去了扳回一局的機會。

此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金哀宗四處逃竄,而蒙古軍隊則與宋軍合作,將其逼到了角落裡。

金哀宗臨死前,居然不願做亡國之君,主動把皇位傳給了完顏承麟後才自殺。

好家夥,夠意思。

1234年,金末帝完顏承麟在戰亂中戰死,自此金國徹底滅亡。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戰略,隻用了4年,便滅了金國。

二、大迂回滅宋,為何困難重重?

滅了金國以後,其實瞎子都看得出來,南宋已經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了。

過去三分天下,至少還能保證平衡。

如今二分天下,南宋拿什麼去跟蒙古抗衡呢?

第一,窩闊臺時期攻宋。

其實蒙古大軍利用北歸的機會,已經開了個大會,打算全力進攻南宋了。

恰逢這個時候汴京和洛陽的人民,殺了蒙古留在這裡的長官,主動投降了南宋。

窩闊臺立刻以此為借口,兵分兩路,大舉南下:

東路軍,由皇子闊出帶領,從唐州、襄陽、鄧州、安慶等地橫掃中原。

隻可惜,這一路遭到了宋軍頑強的抵抗,他們隻能搶一波走人。

西路軍,由皇子闊端帶隊,從漢中、四川進軍,攻破成都。

按道理來說,西路軍依舊是按照成吉思汗大迂回的辦法辦事,從四川繞道,攻占這裡以後,再與東路軍夾擊南宋。

可為啥這一次失敗了呢?

公元1236年,闊端拿下成都,可沒多久又被宋軍給收復了。

公元1238年,蒙古大軍再入四川,攻打重慶。

結果兵敗而歸。

公元1241年,蒙古大軍三入四川,燒殺搶掠,對四川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可他們還是沒能站穩腳跟。

由此可見,窩闊臺時期的大迂回滅宋計劃,顯然十分失敗。

第二,蒙哥汗時期攻宋。

窩闊臺去世以後,為了蒙古大汗之爭,蒙古一直沒有南下。

等到1251年,托雷的長子蒙哥繼承了蒙古大汗之位,再次將討伐南宋的計劃,提上了議程。

蒙哥汗還是以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戰略為藍本,這回他沒有直接進攻南宋主力所在地。

而是繞道雲南,滅了大理國,再從大理迂回攻宋。

1252年,蒙哥汗命令他的弟弟忽必烈征討大理,2年以後,忽必烈攻克大理,整個雲南都落入了大蒙古國手中。

1258年,蒙哥汗正式宣佈進攻南宋。

這回同樣是兵分三路:

第一路,蒙哥汗自己帶隊,進入四川、重慶,繼而向東推進戰線。

第二路,忽必烈帶領中路軍,從河南、湖北向南推進,壓迫南宋。

第三路,大將兀良合臺,則從雲南繞道北上,進軍貴州、廣西,繼而與其他兩路大軍一起圍攻南宋。

可以說,這一套組合拳,再次完美地呈現了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戰略計劃。

可偏偏在1259年,蒙哥汗死在了重慶釣魚城下,年僅50歲。

關於蒙哥汗的死,有很多推測,大概率是死於攻城時的亂箭之下,畢竟連個遺囑都沒有,肯定是暴斃了。

這下攻宋的計劃,又擱淺了!可以說,這是大迂回戰略的第二次嚴重受挫。

那麼問題來了,果真是天意嗎?

還是說大迂回戰略本身存在缺陷?

三、大迂回戰略本身沒錯,但是配合蒙古騎兵,就存在問題了。

作為天才的戰略家,成吉思汗不可能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蒙古軍隊,向來是以騎兵為長。

我們看蒙古人三次西征,每一次基本都是以騎兵獲勝。

沒辦法,蒙古騎兵實在是太猛了。

蒙古人打小就在馬背上長大,戰馬是他們的最大優勢。

相比較而言,南宋不僅缺少天然的養馬地,而且也缺少打小在馬背上長大的習慣。

因此蒙古騎兵,對付南宋騎兵、步兵,其實還是處於碾壓狀態的。

關鍵問題就出在了大迂回戰略上。

大迂回戰略的要求,是先拿下西南,再繞道進攻金朝和南宋。

可西南地區,基本全都是險要的山地,這地方實在是不適合騎兵沖殺。

可以說,到了西南地區,擁有機動靈活優勢的蒙古騎兵,反倒失去了優勢,增加了不便性。

在山地作戰,騎兵倒不如步兵機動靈活了。

那麼肯定有人會說,他們完全可以在山地作戰時,用步兵啊!可你要知道,蒙古軍隊的優勢就是騎兵,步兵作戰他們不在行!失去優勢不說,反倒會不習慣。

失去優勢的蒙古騎兵,多次在四川、重慶地區吃癟,也就不奇怪了。

窩闊臺在位期間,連續5年攻打四川,結果依舊站不住腳。

蒙哥汗在位期間,親自帶隊攻打重慶釣魚城,結果呢?

圍攻了8個多月,都沒能打下釣魚城,反倒是把自己搭進去了。

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大迂回沒錯,可郭寶玉說從山地大迂回,這就大錯特錯了。

很顯然,郭寶玉當時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沒有考慮到蒙古騎兵的優勢。

那麼成吉思汗呢?

他也沒考慮嗎?

我覺得他肯定考慮到了。

但是為啥他依舊讓子孫們按照這個計劃進軍南宋呢?

其實這是最好的辦法。

說實話,南宋雖然隻有半壁江山,可千萬別小看了南宋的戰鬥力。

如果真的從正面進攻,南宋軍民的抵抗能力,是蒙古騎兵難以想象的。

金國家大業大,甚至攻入了汴京城。

可他們滅了南宋嗎?

並沒有。

歷史一再告訴後人,要想兼並江南地區,隻有迂回包抄最方便。

西晉司馬炎,滅亡東吳時,是從益州和江北同時出兵,這才有了一片降幡出石頭的結果。

隋文帝楊堅,滅亡南陳的時候,依舊還是益州和江北同時出兵,才有了隋朝的統一天下。

宋太祖趙匡胤,滅十國的順序,其實也是先滅了後蜀,拿到了蜀地控制權後,這才滅了南唐,吞並吳越。

所以說,歷史的經驗告訴成吉思汗,隻有拿下蜀地,再進軍江南,才是最穩妥的策略。

至於蒙古騎兵不適合在山地作戰的現狀,那也隻能讓子孫們努力克服了。

總結:滅亡南宋,花了接近半個世紀。

其實這就是大迂回戰略的代價,也是蒙古騎兵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從1236年,窩闊臺攻宋開始,一直到1279年,忽必烈滅亡南宋為止。

長達43年的時間,蒙古大汗先後換了4個,這才實現了滅亡南宋的計劃。

由此可見,大迂回戰略,對於蒙古騎兵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相比較而言,其他朝代就順利很多了。

比如說西晉滅吳花了4個月時間,隋朝滅陳也花了4個月時間。

而忽必烈滅南宋時,從1274年到1279年,光全面戰爭就打了足足5年之久。

由此可見,大迂回對蒙古騎兵來說,太難了。

參考資料:《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