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闕之戰是秦國與韓、魏、東周聯軍的一場大戰,因為地點在伊闕而得名。
這一戰秦軍大將白起一戰成名,24萬聯軍被屠,魏韓聯軍為啥不堪一擊?
伊闕之戰
當年秦國準備東進,派出大將白起率領大軍向東進發,當時魏國和韓國兩國結盟,組成了24萬大軍,由公孫喜率領抵抗秦軍。
當時魏韓聯盟的兵力是秦軍的一倍還要多,並且武器裝備精良。
韓國的強弩在戰國時期非常有名,打敗過許多對手。
無論是從氣勢還是實力上,魏韓聯軍都要強於秦軍。
再加上秦國這邊由初出茅廬的白起率領,他被丞相魏冉推薦為左庶長,作為先鋒攻打韓國取得了初步勝利,之後就被委以重任,率領10萬大軍與韓魏聯軍決戰。
在這場大戰中,韓魏聯軍聲勢浩大,擺出的陣型比秦軍要威武的多。
韓軍和魏軍按照品字形排列,韓國軍隊打頭陣,魏國軍隊殿後。
按照公孫喜的戰術,他想引誘秦軍從正面進攻韓軍,魏軍趁機從兩翼包抄形成包圍。
但是白起看出了他的計謀,正面采取佯攻,主力軍直接繞到後方進攻魏軍。
這時主將公孫喜猶豫不決,不知前方和後方到底哪一個才是秦軍主力,公孫喜的猶豫直接讓後方的魏軍大敗,之後秦軍主力與前方佯攻的軍隊形成包圍,將韓國軍隊圍而殲之。
白起用少量的軍隊將韓魏聯軍各個擊破,一時間成為當時的名將。
而韓魏聯軍之所以會失敗,與內部溝通不當有很大的關系,一方的魏軍被偷襲之後,沒能得到有效的支援,才導致了最終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