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刺客,一人一劍奪回四百裡土地,荊軻努力效仿之人。《網路歷史》

春秋時代的帶頭大哥之齊桓公篇《13》

主筆:閑樂生

在中學語文課本《魯人曹沫》中,記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刺客的故事,那麼這個故事到底有何歷史背景呢?

請聽我細細道來。

春秋初年,齊桓公尊王制魯,取得了春秋霸主之位,然而他第一次舉行盟會,就遭到冷遇,中原八個大國,隻到了一半,特別是宋國國君宋桓公,竟然會開到一半就跑了,齊桓公自覺顏面俱失,於是想挽回顏面,攻打宋國。

然而管仲卻對此表示反對,他認為此次會盟,本是為終結宋國的亂局,會後卻揮軍進攻宋國,之前的道德謀劃就功虧一簣了。

而且宋國畢竟有來參加盟會,不算違抗天子之命,真正違抗王命的,是沒來參加會盟的魯、鄭、曹、衛四國,其中魯國是齊國的宿敵,屢服屢叛,又在各國中最為顯貴,如果它都徹底服了我們,其他國家還能有二話?

齊桓公深以為然,於是在該年夏,率軍攻滅了魯國的附庸遂國,表面上的理由是遂國敬酒不吃吃罰酒,沒有響應號召參加北杏盟會,實際上是殺雞給猴看,給魯國一個下馬威。

然而魯莊公並沒有被齊桓公給『威』住,反而派了大將曹沫帶兵去攻打駐紮在遂國的齊軍,欲為遂國復國。

在劉向《新序》及《管子》的記載中,此戰魯軍的大將是另一篇中學課文《曹劌論戰》中的曹劌而非《史記》中所言曹沫,或許曹沫與曹劌是同一個人的兩個名字。

然而,經過我們前面提到的那場紡織品貿易戰,此時的魯國已非長勺之戰時的魯國,齊國也非管仲新政之初的齊國了,此時齊魯實力懸殊,魯軍根本不是齊軍的對手,結果三戰下來,曹沫三戰敗北,不僅損兵折將,還丟失了大片土地,齊軍兵臨城下,魯莊公仰天長嘆:『嘻!寡人之生不若死』隻得乖乖認輸,發書請求與齊桓公在柯邑補個會盟《今山東陽谷縣西北》,簽訂喪權辱國協議,約定以後無論齊國攻打哪個國家,魯國都要乖乖出兵助戰,服從指揮。

齊桓公於是開開心心的來到柯邑,登上高壇,執牛耳與魯莊公歃血為盟,準備訂立和約,正在此時,誰也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

隻見魯莊公旁邊的曹沫突然拔出暗藏在袖子裡的短劍,縱身而起,一劍直指齊桓公,桓公身旁兩個衛士急忙擋在他身前,曹沫卻看也不看,左右兩劍,電光石火間,兩人已被刺倒在地,血濺高壇,再一看,桓公的脖子上已經多了一把短劍。

事發突然,眾人不及應變,眼見著一把明晃晃的短劍在桓公的眼前閃著寒光,還不斷的滴下血來,一個個都懵了。

『無有進者!均之死也,戮死於君前!《誰都不要過來!我要跟齊君同歸於盡!》』曹沫聲如洪鐘,厲聲喝道。

朔風凜冽,衣袂飄飛,曹沫卓然而立,狀如天神,渾身一股威懾之力,震的眾人心膽皆寒,再加上曹沫人質在手,所以誰也不敢妄動。

圖:漢代畫像磚:曹子劫桓

齊桓公一時也慌了,這是他第二次近距離接近死神,第一次中了管仲的冷箭,他假裝吐血蒙騙過關,但是這一次,利劍在喉,避無可避,小命完完全全捏在曹沫手裡,這可真不得了。

但是很快,齊桓公又冷靜了下來,他知道曹沫一定不會對自己動手的,因為高壇上都是齊軍,只要自己稍有不測,魯莊公和曹沫誰也別想活著回去,所以還是聽聽曹沫到底想幹嘛吧!

曹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刺客,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劫盟者,他的舉動曠古絕今,無人懂得該如何應變,這事兒要是放在現在,大家都知道報警找警隊裡的談判專家來,但是那會兒哪有,還好管仲在旁為儐相,事情緊急,他決定立刻與曹沫展開談判。

管仲問曹沫道:『子將何欲?

曹沫咬牙切齒地說道:『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之境去國五十裡,亦無不死而已』

這句話的意思是:齊國以大欺小,屢次侵入我們魯國,以至現在魯之邊境,離國都隻有僅僅五十裡了。

敗軍之將辱國辱民,我無非一死而已。

管仲明白了,原來曹沫隻是想要回魯國的失地,這好辦,還給他們便是。

區區幾座城池而已,犯不著為了這個丟掉老大的性命。

於是管仲請求齊桓公答應,齊桓公看著頸邊寒光閃耀的短劍,隻得唯唯。

於是,齊國與魯國重新定盟,齊桓公親自與曹沫歃血,答應歸還之前三戰魯國丟失的土地,終於把事情給順利解決。

曹沫這才收劍徐步回位,平息如初,面不改色,談笑如故。

齊桓公看了看曹沫,心裡也不由贊嘆:這是一個純爺們兒!

柯邑之盟結束後,齊國群臣都很不服氣,還地盤這都沒關系,關鍵是這口氣咽不下。

於是他們紛紛向齊桓公建議:『脅迫之盟,不彰於神,曹沫可讎,請背盟而討曹沫』

就是就是,不守被脅之盟,算不上無信,神明不會降罪!曹沫以臣犯君,更是該死!

然而管仲卻不這麼認為,他說:『要挾之盟可負,而君不負;魯君曹沫可仇,而君不怨,則可著信天下矣』

碰到這種情況,誰都可以負約,但主公您不能負約;誰也都可以報復曹沫,但主公您不能報復曹沫,因為主公您是要當霸主的,而霸主絕對不能失信於天下。

齊桓公聞言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怒火與理智在拉鋸。

終於,在經過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齊桓公還是決定兌現自己的承諾,雖然這個承諾是他在暴力脅迫下所作出的違心之語,雖然這個承諾是會讓他失去很多很多的土地《據《呂氏春秋》記載為四百裡》,但是不要緊,所謂有失必有得,他所失去的,終將千百倍的回報他,該物就是人心。

對於一個志在天下的霸主而言,還有什麼比人心更重要的麼?

諸葛亮平南中,七擒孟獲,打的就是攻心戰,所謂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在統治能力匱乏的上古時代,武力征服是邊際效益遞減的,而輿論征服卻相反,美名與謠言一樣,隻會越傳越廣,從而產生一種近乎神奇的滾雪球效應,成本是遞減的,而邊際效益卻是遞增的。

果然,齊桓公遵守承諾歸還魯地的消息一經傳出,效果立竿見影,天下皆曰:『魯君,齊之仇也;曹沫,齊之賊也。

齊侯信於仇賊,又況於非仇賊者乎?

柯之盟是齊桓稱霸前的重要一筆,齊桓公以實際行動,表達了王命與盟約的神聖不可侵犯,最終打了一場精彩至極的輿論戰,所以史書記載:經此事後,『天下諸侯,翕然而歸之』不僅魯國從此成為齊國最死心塌地的盟友,其他諸侯也均被齊桓公的胸襟與氣度所折服,衛國和曹國更是派人來向齊桓公請罪,這就是輿論的滾雪球效應,你不順勢依附而上,就隻能被碾壓在其下,別給臉不要臉,自絕於輿論,便是自絕於天下。

看來,在春秋時代,人們的思想還是很淳樸的,這要是放在後世朝代,誰要把辛辛苦苦攻下的土地還給別人,不但不可能天下歸心,恐怕還得被人笑話成個二傻子。

所以齊桓公的稱霸之路,永遠都隻能是一個無法復制的傳奇罷了,不是你不明白,因為這世界變化快。

而曹沫也由此進入《史記 刺客列傳》第一位,成為天下第一刺客,成為傳奇中傳奇,試問史上有誰能一人一劍,劫持萬乘之君,為國家挽回巨大損失,爭取巨大利益?

沒有,根本沒有。

後世荊軻也想效法曹沫劫持秦王嬴政,逼秦國退還所吞並的六國領土,可惜他無論武藝還是應變,都不如曹沫,結果功敗垂成。

其實就算荊軻劫持嬴政成功,嬴政也一定不會認賬,因為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