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這裡我們得說一句,我們講講故事,好象你來打我了,我退了。
我來打你了,你退了。
三言兩語便完了。
但其實,刀兵動起來,那都是需要一個較長時期的過程的,尤其是各國組成的多國部隊,需大量的組織協調工作。
所以,齊桓公說又要教訓鄭國了,等一切準備停當,正式出兵,那已經是第二年的事了。
公元前653年,齊國再次討伐鄭國。
鄭國可憐,這些年真的遭了很多罪:
公元前659、658、657連續三年,楚國打鄭國;公元前654年,齊國率領多國部隊打鄭國;公元前653年,齊國再次率多國部隊打鄭國。
短短七年間,遭受外敵入侵達五次!誰能吃得消?
鄭文公終於對自己從周惠王那裡得來的什麼王朝卿士之職後悔了。
鄭國一直以來信奉的是實際利益,象王朝卿士這樣的虛名,放在春秋早期確實是有大用的。
但春秋已經走了一百多年了,連天子都沒幾人鳥了,你鄭文公真是腦子進水了,居然還圖這個虛名,結果不斷挨揍。
至於楚國,能一次次出大兵來救嗎?
眼看又要面臨齊國一頓暴揍,鄭文公仰天長嘆:
唉,寡人隻想著給鄭國一個平安,讓鄭國人民好好生活,但大國怎麼總要來欺負鄭國啊。
鄭文公卻不好好想想,本可以實實在在地跟著齊國混,卻偏偏聽周惠王的哄,自己給自己挖坑,跳下去摔個半死還怪別人?
鄭文公真的沒想過嗎?
相信他是想過的,因為他已經看到了與齊國交惡帶來的無窮無盡的麻煩。
鄭文公將上卿孔叔找來。
孔叔見自己的這位當哥哥的國君如此悲涼,也不禁嘆了口氣,
不過,他也揣摩出鄭文公的意思了。
於是對鄭文公道:
『主公,臣聽說心則不競,何憚於病。
現在我們鄭國在齊、楚這些大國面前,已經是弱國了,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既然是弱了,那我們得承認這個事實。
如果實力不濟卻偏偏充強,那真的隻有死路一條啊。
現在鄭國有難,國家危險了,我們向齊國投降吧』
孔叔的原話中有一句『心則不競,何憚於病』,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心臟都不能正常工作了,還去擔心什麼其他的癬疥之瘡呢?
』
也就是說,『內在無法強大,還擔心什麼外在屈辱呢?
』
鄭文公長嘆一聲道:『寡人知道大夫所言之意,先讓寡人想想再作決定吧』
孔叔急了:『主公,情況危急矣,現在已經到了朝不夕待之時,還等什麼啊』
鄭文公把眼一閉,心道:『陛下啊陛下,不是臣不忠,而是實在沒得辦法啊』
最後腳一跺,終於下定了決心:投靠齊國。
鄭文公向齊桓公表達了誠摯的歉意,要求重歸中原諸侯聯盟。
齊桓公原諒了鄭國,並就雙方結盟達成了初步意見。
雙方約定,由齊桓公主盟,先在魯國的寧母召開會議,要求鄭文公親自參加。
鄭文公猶豫了,他沒想到齊桓公居然這麼爽快一口答應和好,這會不會有貓膩?
搞不好,自己剛到寧母,就被齊國人給抓了起來!
鄭文公一生小心謹慎,想起歷史上的齊侯總是拿諸侯國君的性命說事的,所以他不敢犯險,命世子鄭華代替自己出席寧母盟會。
鄭華心裡一下便火大了:你自己不敢去,是怕被齊國人在會盟當場給抓了起來,現在倒好,讓我替你去死嗎?
但父命兼君命敢違嗎?
無奈之下,鄭華帶著恨意參加了盟會。
見鄭文公不參加盟會,說什麼天子另有要事要鄭文公辦理,齊桓公很不滿:
什麼年代了,難道你鄭伯還拎不清是天子的事重要,還是寡人的事重要?
齊桓公命人將鄭華叫到自己辦公室,對鄭華冷冷道:『世子,你們鄭國好大的架子啊。
請和是你們鄭國提出來的,現在鄭伯卻又派你來敷衍了事,這算怎麼回事啊?
』
鄭華嚇得臉都白了,他忙表示道歉,隨後道:『齊侯息怒,這事真的怪不得寡君。
現在鄭國是由泄氏、孔氏、子人氏這三族掌控著,叔詹、孔叔、師叔三人把持著朝政,寡君根本沒有多少發言權。
如果要想鄭國完全聽命齊國,隻有將這三人除去!
鄭華在此向齊侯表態,只要除去三族,那今後鄭國將唯齊國之命是從,甚至願意成為齊國附庸』
齊桓公大喜,這是一個大餡餅啊,以後只要這個世子鄭華當了鄭國國君,那鄭國豈不是成了齊國的附庸?
至少是鐵桿小弟了吧?
鄭華走後,管仲卻冷冷道:『主公,莫上了這小子的當,這小子的話純粹是放屁!
現在,各諸侯之所以能夠聽命我們齊國,靠的就是我們齊國最講求禮和信這兩個字。
鄭國世子此人能夠對主公講出這番話,實在是不安好心!
哪有一個國家的儲君在國家大事上,不向自己的國君報告,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卻想借用外國力量來鏟除異己?
更何況,據臣所知,鄭國這三人素有賢名,被鄭國人尊為三良。
象公子華這種人,居然想著要害三良,此人無信無義,將來必定自取其禍,主公不要輕信他』
齊桓公對管仲是言聽必從,更何況,經管仲一分析,公子鄭華確實動機不良!
這種人連以後能否順利繼承君位都成問題,哪還來什麼今後一切聽齊國的?
齊桓公想想好氣,差點就中了這小子的計了。
於是,他將鄭華再次叫來,狠狠教訓了一遍,要求他盡好人臣本份。
鄭華被罵得面紅耳赤,也被嚇得北鬥轉南,滿心希望抱上齊侯大腿,結果馬屁拍在馬腳上,被踢了個乾坤倒轉,摔了個灰頭土臉,隻得悻悻而歸。
齊桓公見鄭文公對齊國還是有些不放心的樣子,便又送了他一個大禮:
他派人去見鄭文公,將鄭華來魯國參加寧母會盟時對自己的話,原原本本對鄭文公說了。
這下讓鄭文公真正感動了。
出於對齊桓公的感激,鄭文公終於下定決心:老老實實跟著齊國,鄭國從今後就成為齊國的鐵桿小弟!
公元前653年冬天,鄭文公派出使者,正式向齊桓公請求結盟。
齊桓公大喜,擺平了魯國、鄭國和宋國,讓這三國都成為自己的小弟,這是齊國稱霸中原的必要條件。
公元前652年,天子周惠王駕崩。
齊桓公約集魯、宋、衛、許、曹等國君主及陳國世子在洮會盟,正式將王太子姬鄭扶上天子之位,這便是周襄王。
周襄王對齊桓公非常感激,即位後,贈給齊桓公胙肉、弓箭和戰車,並且向天下宣佈:
提升齊國的地位,從侯爵提升為公爵!
齊桓公利用謝恩的機會,於前651年召集宋、魯、鄭、許、陳、曹等國君主在葵丘會盟,規定了五條禁令:
不準把水禍引向別國,不準因別國災荒而不賣給糧食,不準更換太子,不準以妾代妻,不準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
葵丘會盟上,齊桓公儼然代周天子號令諸侯,周天子的代表予以默認,標志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
齊桓公期間,他還分別於公元前645年、公元前644年分別召集各諸侯國在牡丘《今山東省聊城市東北》會盟、淮地《今江蘇省盱眙縣境內》會盟。
史料記載,齊桓公作為春秋第一霸主,先後召集了16次較大規模的會盟。
這些會盟均由齊桓公主持,是春秋史上第一個代替周天子發號施令的中原諸侯聯盟盟主,獨霸春秋江湖長達4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