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遷都之後,東周正式到來。
大家都知道東周分兩半,一半是春秋,一半是戰國。
而不論是春秋時期還是戰國時期,都是一個相對混亂的時期。
當然,政局的大動蕩與經濟大發展、社會大變革也相統一。
文化上,我們也迎來了『軸心時代』。
一、春秋時期
時間大概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這段時期,最主流的事情當屬爭霸。
其中,春秋五霸為人們所熟知。
關於春秋五霸的說法不一,一般的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秦穆公。
當然,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也一度爭雄。
總得來看,春秋時期戰爭規模和烈度相對並不大,而且各國爭霸大多打著所謂『尊王攘夷』的旗號。
這個時期,各國也進行了一些改革,譬如齊國的管仲改革、魯國的初稅畝、鄭國的作丘賦、秦國的初租禾、楚國的書土田等。
但是和戰國時期的改革相比,並沒有那麼徹底和全面。
文化方面,孔子、老子等人開始登臺亮相。
二、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大抵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這段時期相比於春秋時期來說,明顯具有變革、滅國、兼並的性質。
這個時期,各國已經不再滿足於隻當霸主,滅國開地,並吞百姓成為主流。
因此,為了避免被兼並,為了開疆拓土,各國競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戰國主要有七雄國,均進行了相應變法,其餘小國隻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秦國有商鞅變法,楚國有吳起變法,齊國有鄒忌改革,燕國有燕昭王築『黃金臺』,趙國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魏國有李悝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
這些改革中,商鞅變法最徹底,因此秦國的強大得以持續,且根基紮實。
到了秦王嬴政時期,發動統一戰爭,最終滅六國,天下歸一,建立秦帝國。
文化方面,春秋末年就開始大發展,到了戰國時期,最終形成『百家爭鳴』的景象。
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雜、小說、農、兵各自都有自己的學說傳播。
生產力也得到發展,最主要的表現是鐵犁牛耕的推廣和鐵農具的使用。
三、秦朝
秦朝的統治時間非常短暫,二世而亡。
但是,整個大秦在歷史中的地位可謂是開天辟地頭一遭。
秦始皇統一中國,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建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這套模式基本為歷代王朝沿襲。
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的措施也讓中國從此具備了統一的文化向心力。
一番開疆拓土,更是奠定了中國疆域的基本雛形。
今天,我們國家的多數人口,仍然居住在原先大秦帝國的版圖內。
但是,秦朝也是個暴戾的王朝,嚴刑峻法,囹圄成市,赭衣塞途,對於人民的控制異常嚴苛。
秦皇更是『執敲撲而鞭笞天下』,毫不愛惜民力。
最終,『伐無道、誅暴秦』,『天下雲集響應』,各地起義軍最終葬送了這個短命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