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是一個紛亂且在不斷變化的時代,在戰國七雄圖強裂變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大放光彩,後世也都以他們為楷模。
也正是這個紛亂的時代,照亮了中國歷史後兩千多年的輝煌。
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爭霸,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優秀的人才。
最後秦國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也不隻是秦始皇一人的功勞,百裡奚、張儀、李斯等人都是幕後功臣。
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人才,所以戰國時代人才倍出。
魏國也在戰國時代中稱霸了很久,這其中離不開兩個人:一個是把秦國打的毫無還手之力的吳起,另一個就是將軍龐涓。
大家了解龐涓的,大概就是因為他的同門兄弟孫臏。
大家對他最大的誤解就是他毫無才能以及他的忌賢妒能。
但歷史上的龐涓真的是這樣的嗎?
答案是不。
在孫臏沒有出現之前,龐涓幾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秦國也在他手上吃了不少的虧。
魏國在龐涓的帶領下,險些滅韓亡趙,桂陵之後盡數收回河西失地,征韓伐趙,討秦抗齊,可謂是一代名將。
魏國在魏武候時期憑著吳起稱霸六國,但在魏武侯死去,魏國發生內訌,差點亡國。
魏武侯的兩個兒子爭位,其中一個失敗,逃到了趙國,尋求趙國和韓國的幫助。
趙韓大軍包圍魏國都城安邑,就在這關鍵時刻,兩國就如何處置魏國發生了爭執,韓國率先退兵,趙國無奈也撤走了。
龐涓在此戰中立下了功勞,逐漸走向了臺前。
魏惠王即位,龐涓得到了他的重用。
魏惠王把訓練和整治軍隊的任務交給了他,龐涓也不負眾望。
憑借著他自身的嚴謹治軍,加上魏國軍隊在吳起時訓練的底子,魏國軍隊很快就強大了起來,令六國都聞風喪膽。
魏國也重新恢復輝煌。
魏國與秦國相鄰,兩國最主要的爭端就是河西一地,兩國為此曾發生過三次大的戰役。
在第三次河西之戰中,當時的龐涓還在率軍與趙韓等國征戰不休,在河西之戰事吃緊時,又率領大軍趕回支援。
龐涓帶令大軍輕易突破了秦國的河西防線,甚至還一度威脅到了秦國的都城,大敗秦國。
之後在龐涓率領大軍圍困趙國時,剛剛經歷了商鞅變法的秦國趁此機會再次出兵河西,並占領了少梁和安邑。
此時龐涓遇到了他人生的一大克星——孫臏,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一戰:圍魏救趙。
魏國大敗,龐涓也因此被捕。
在之後,魏國和趙國講和,龐涓被釋放。
龐涓對於自己的失敗十分憤怒,他把怒火發到了秦國身上。
他再次率領大軍打到河西,此時的秦國雖然剛剛開始強大,但依舊不敵魏國。
秦孝公在壓力之下,還回了之前奪走的少梁和安邑。
但是魏國的君主魏惠王仍然把重心放在中原爭霸上,沒有對秦國加以重視,錯失了封死秦國的良機,秦國在之後很快就崛起了。
而魏國也在之後的馬陵之戰中再次敗在孫臏手下,龐涓自殺,魏國也走向了衰落。
龐涓和孫臏可謂是既生瑜,何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