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 茅永輝專欄: 江水訴不盡屈原的愛國情。《網路歷史》

文|茅永輝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傳統端午節將臨,遙想此時的江南水鄉,一葉葉龍舟,穿梭爭流;一陣陣粽子香氣,和著清風四野飄蕩,隨之飄來的,還有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政治家、思想家屈原的那首千古絕唱《離騷》,以及沉江汨羅以身許國的悲壯故事。

屈原,約公元前340年誕生於楚國一個貴族家庭。

他的父親伯鏞曾經在王室做過小官,這樣的家境使屈原能有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

青少年時期,為了掌握淵博的知識,他如饑似渴地閱讀了大量有關天文、地理、歷法、農業、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著作。

20多歲時,他根據楚國祭神的歌詞改寫的《九歌》,就傳遍了全國。

25歲那年,屈原的才智被楚懷王發現,便任命他擔任了楚國的左徒。

此官職僅次於丞相,為楚國持有。

一說是因屈原而專設。

屈原走上從政道路後,一心一意要把楚國治理好,可是,面對楚國當時十分腐敗的政治,他又是多麼渴望能實施變革,富國強民,完成國家的偉業!屈原上任不久,就心急如焚地向懷王建議變法圖強,舉賢任能,聯齊抗秦。

楚懷王聽了他對天下形勢的分析,十分高興,就把內政和外交的大權交給他,讓他接連制訂了幾項法令,限制舊貴族集團的特權,選任了一批德才兼備的人擔任政府官員。

接著懷王又派屈原出使齊國訂立楚齊盟約,使衰弱的楚國很快強盛起來,在各諸侯國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之後,楚、齊、燕、韓、趙、魏六國又在楚國的郢都簽訂六國聯盟合約,共同對付強秦的吞並。

為了把楚國治理好,懷王決心徹底實行變法,並秘密授權屈原制訂變法的《憲令》。

急劇變法的形勢,使舊貴族集團極為驚慌,他們擔心自己的利益受到進一步損害,便采取種種陰謀手段陷害屈原。

果然,因為懷王誤信讒言,很快就把屈原降職為『三閭大夫』《管理王族事務,主持宗廟祭祀的閑職》,並且限令他不經宣召不許再進內廷。

屈原降職,變法隨之停止。

楚懷王很快被一夥奸臣賊子包圍起來,楚國的情勢江河日下。

屈原幾次上書『變法圖強』的奏章,盼望懷王能夠醒悟,可是,奏章全被中途扣壓。

公元前313年,秦國為了破壞六國聯盟,特派張儀來到楚國遊說,竭盡引誘誆騙之能事,昏庸的懷王意欲同齊國絕交。

屈原聽說後,要冒死闖進宮去勸懷王不能上當,均被拒之門外。

他便一次次上奏章,無奈懷王對忠告置若罔聞,執意與齊國絕交。

待發現上當後,懷王惱羞成怒,派兵討伐秦國。

哪知秦國早有防備,楚國的軍隊尚未出動,他們已打到了楚國,楚國不僅沒有得到秦國之前許諾的予地六百裡,反被秦軍占領了漢中的六百裡土地。

與此同時,韓國、魏國因惱恨楚王單方面撕毀同盟條約,也乘機攻打楚國,使楚軍損兵折將,窮於應付。

這時,懷王才生悔意,馬上下令召回屈原。

屈原接到詔書匆匆趕到郢都。

他到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出使齊國恢復齊楚邦交,誰知屈原回國不久,懷王又變了卦。

原來,秦國聽到齊楚聯盟的消息後,又派張儀赴楚,利用懷王身邊的人迷惑懷王,使他搖擺不定,失去了盟國的信任,秦國又乘機奪走楚國的大片土地。

最後,懷王竟聽信奸臣的蠱惑要去和秦國會盟,懷王臨去秦國時,屈原流著淚進行勸阻,幾乎發出撕心的呼喊。

懷王一到武關《秦之要塞,秦楚國界處》就被秦國軟禁起來,之後便死在咸陽。

得知消息,楚國一片哀嚎,屈原更是悲痛欲絕,他多麼希望剛即位的頃襄王能『變法圖強』,洗雪楚國的奇恥大辱。

可是,頃襄王的昏庸較懷王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楚國,親秦派依然得勢,屈原奮不顧身向頃襄王上奏,又被趕出朝廷,直至放逐到漢北。

屈原滿懷憂憤地離開郢都。

他不為個人的放逐而難過,自己一生光明磊落,對得起祖國,對得起人民。

他難過的,是祖國和百姓遭受如此大的不幸。

到了漢北,屈原日夜惦念著祖國的前途和人民的安危,然而,從郢都傳來的都是些令人窒息的音訊。

一天,屈原來到宗廟,看到廟堂的墻壁上畫著許多天地山川和神話傳說,不禁仰天長嘆,大聲質問:『天上是不是真有神靈?

如果有萬能的神,那怎能允許壞人當道好人遭殃?

』『為什麼亂法者升官發財,奉公者卻被判罰?

』『天下為何這樣不公?

』……一口氣提出了170多個問題,這就是著名的長詩《天問》。

約公元前278年,秦軍侵入漢北,屈原隨逃難的人群橫渡洞庭湖,南下流浪到湘西。

不久,秦軍又攻到這裡,屈原不得不流浪到長沙附近。

長沙是屈原祖先的封地,眼看祖國就要為秦國所滅,屈原心中無比悲痛,但自己已經頭發花白,再沒機會幫朝廷決策,為救國興邦效力。

他隻好獻身於文學,用詩歌來揭穿楚王的昏庸、秦國的殘暴、賣國賊的罪行,紀述祖國的災難、人民的痛苦,讓子孫萬代永遠銘記這血的歷史教訓。

正是在這一時期,屈原奮筆寫出了聞名中外的長篇抒情詩《離騷》。

這一年,郢都淪陷,楚國遍地燃燒起戰爭的火焰,眼看可愛的祖國行將毀滅,屈原禁不住放聲大哭,但眼淚已經流幹,喉嚨已經哭啞。

為了表達自己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貞,就在這年五月初五的黎明,這位62歲的偉大詩人留下最後一首無價瑰寶《懷沙》後,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躍入汨羅江中。

滔滔洪流,頃刻間吞沒了他的生命。

悲痛的消息,迅速傳遍汨羅江兩岸的鄉村,男女老少紛紛劃著船,從四面八方趕來打撈屈原的遺體。

人們擔心大魚和蛟龍會傷害屈原遺骸 ,便把糯米包在竹葉裡,蒸熟後投入江中喂魚和蛟龍。

這一悲壯的場面相沿成習,每逢農歷五月初五,許多地方的百姓便以劃龍船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者。

從十八世紀開始,屈原的著作先後被翻譯成德、法、英、意大利、日、俄等多國文字。

1953年又被作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各國人民紀念。

屈原,他的閃亮名字和不朽詩篇,將如江河長流,與青山相映,與日月同輝。

作者:茅永輝,江蘇南通市人,公務員,長期供職於山東菏澤,已退休。

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雜文學會理事。

數十年間發表各種體裁文學作品百餘萬字,多有作品獲獎和被收錄文集。

壹點號心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