鞅《約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 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公族宗室子弟,因此也稱公孫鞅,衛鞅。
因封在商地,又稱商鞅。
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商鞅
商鞅年輕的時候就很喜歡專研法律,畢業後就在魏國國相公叔座那做了個助理。
公叔座知道商鞅很有才能,一直想推薦給魏惠王,但一直沒得好機會。
後來公叔座病重,魏惠王前來慰問,並問他:『萬一你掛了,你的位置誰來頂替得好?
』公叔座就趁這個機會推薦商鞅,說:『別看他年輕,是個應屆生,也沒啥工作經驗,但他有大才,全國的事交給他打理都沒問題的』魏惠王聽說商鞅是個業務新手,公叔座怕不是老年癡呆了吧,心裡是很不認可的。
公叔座看出魏惠王的心思,就又說:『你不任用他,就殺了他,不要讓他跳槽去其他國家』魏惠王答應了公叔座。
魏惠王
魏惠王離開後,公叔座就叫來商鞅說:『今天大王來問我誰適合當國相,我是推薦了你的,但我看得出來大王不會用你,所以跟大王說不用的話,就殺了你。
我做人一向先公後私,你別怪我,我現在告訴你,你趕緊逃吧』商鞅認為你家大王不給你面子任用我,也不會聽你的殺了我,再說我能往哪逃?
於是也沒逃。
公叔座死後,魏惠王果然沒有任用商鞅,也沒有殺了他。
商鞅也一直待在魏國。
有一天商鞅看到了秦國國君秦孝公發佈的招聘廣告。
大概意思是說他想回到秦穆公那時的輝煌,還要搶回被侵占的失地。
商鞅看到孝公的招聘廣告挺真誠的,便去秦國了。
來到秦國的商鞅,因為沒有正式offer,就找到了孝公的寵臣景監,托關系走了後門。
商鞅第一次面試孝公的時候,跟他擺了一通龍門陣,給他講解了關於如何做百年企業的規劃,孝公聽得昏昏欲睡。
商鞅講了多久,孝公就忍耐了多久。
不合老板意,老板很生氣,孝公就罵景監說:『你推薦的是個啥人啊,就會吹牛皮。
浪費我時間』景監也跟商鞅抱怨了一通。
商鞅卻說:『我講的是如何做成百年企業,但孝公沒興趣。
你幫我再跟孝公說說,我還有其他的計劃書』
只要臉皮厚,還敢往上湊,於是過了五天,商鞅又拉著孝公講解商業計劃書。
商鞅這次給孝公講解的是關於如何做上市品牌企業,孝公有點興趣,但還是覺得商鞅在放大炮。
又罵了景監。
景監也責怪商鞅。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知你需求。
商鞅就跟景監說:『我大概齊明白孝公的需求了,事不過三,你再安排一次吧』
景監沒辦法,就再安排了一次,這次商鞅跟孝公講解的是企業如何打敗競爭對手,如何野蠻生長,快速地做大做強。
孝公很感興趣,聽得也入了迷,不但打起了精神,還連著跟商鞅討論了幾天。
一旦跟老板聊得來,老板就誇你有才,孝公還一個勁地誇景監推薦了商鞅。
景監雖被誇,但一腦袋問號,前兩次安排會談還被罵得要死,於是就去問商鞅怎麼回事,商鞅說:『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吾不能待。
且賢君者,各及其身顯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以成帝王乎?
’故吾以彊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
然亦難以比德於殷、周矣』
後來秦孝公重用商鞅,商鞅變法的事跡大眾也是耳熟能詳的。
因為他的改革思想,讓秦國走向了富強之路,最後還統一全國。
但因和中華歷來的主流儒家思想相左,所以歷史評論也褒貶不一。
更因秦帝國二世而亡,把責任也推到了商君刻薄寡恩的變法制度上。
商君徙木立信
看商鞅初見秦孝公的時候,他並不是不想走三皇五帝之路,但在戰亂的時代不允許,急於求存和求成的秦孝公不允許。
孔子、孟子以及後世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都在宣揚三皇五帝的道路,也都鼓勵掌權者走三皇五帝之路。
可『王道』畢竟太過烏托邦了,所以沒有人實現過。
或許這種國家制度在當時是真實存在過的,但歷史是不走回頭路的,哪怕之前再美好,現在多糟糕。
不過也因為曾經有過美好的歷史和記憶,才會激勵著人一直往美好的方向努力!
如果內容還好看,還望記得點個贊
更多內容在發佈,想看就此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