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的春秋戰國,投降不過是家常便飯,你覺得呢?《網路歷史》

古代戰場上,兩軍交戰,投降或者逃跑的一方即是恥辱,有『五十步笑百步』的說法。

只要無故逃跑的,往往就要遭到處罰。

古代的人放下兵器,跪地抱頭也就算是投降了。

現代戰爭中,則有更多的是在舉白旗投降。

如果不投降的,就隻有逃跑。

逃跑是門藝術,有的人是仗還沒打就做好了準備,不管你的口號喊得多麼響,法律有多麼嚴,他就是消極怠工,不會沖鋒在前,隻會在隊伍的後邊,要是等到隊伍潰敗了,他又沖在最前面。

齊國有名的賢臣管仲,年輕的時候就是這樣。

管仲是不願意投降,所以選擇了逃跑。

那時候屬於春秋時代,講的是義戰,如果不投降,選擇了逃跑,勝利者也不會窮追猛打。

楚國與晉國大戰的時候,晉國兵將丟盔卸甲,戰車的輪子跑掉了,楚國人還專門帶著輪子追上晉國逃兵,把輪子還給了晉國的逃兵們。

還有個名人叫舟之僑的,是虢國的名臣。

晉獻公假虞滅虢的時候,舟之僑失守下陽關,害怕虢公見罪,幹脆就『以兵』降晉,帶著虢國的兵將們投降了晉國。

這在虢國人看來是恥辱,可在晉國人看來,則是絕對的標志性戰役,決定了假虞滅虢策略的完全勝利,此後晉國大軍長驅直入,即滅亡了虢國。

投降雖說是恥辱,對一般軍士來說卻不一定如此,也就是軍士們隻投降勝利者。

比如衛國州籲發動政變的時候,州籲成功了,宮中軍士們就投降了州籲。

後來石碏大義滅親,與陳國結盟殺掉了州籲和兒子石厚,宮中軍士們又倒向了老臣們。

如出一轍的是,宋國南宮長萬內亂,軍士們投降了南宮氏。

後來宋國公子禦說帶領大軍,殺敗南宮大軍,宋國的軍士們又投降了禦說。

上陣殺敵之軍,大多命途悲劇,是勝是負都可能死在戰場上,縱觀整個春秋戰國戰場,經常在史書中可看到『掩殺大半,餘者盡降』的說法,即是所謂能夠剩下來的已經是少數了,可是就是這些投降的少數,也是心驚膽戰的。

要是在春秋戰國的前半程,即是在春秋時代,投降了也就隻是被作為俘虜抓回去,派發到各大諸侯貴族的府衙中,成為服侍貴族的傭人,運氣好的還能立功,成為貴族之門客,成為一國之功臣。

比如晉國有個斐豹,當年就是晉國屠岸賈被剿滅後,被發配到了范氏府中成為傭人,而又是在欒氏之亂中立功,成為軍中的將領。

要是在春秋戰國的後半程,即是在戰國時代,不投降是死,投降也可能會死。

秦國白起征戰六國,遍殺降卒,其中在長平之戰至少就坑殺了四十萬趙國降卒。

戰國時代的戰爭,顯然就是要血腥的多了。

投降之事,在春秋戰國可謂是家常便飯,兩軍交戰也便時常叫戰,罵的也是叫守關之人盡快投降。

當年周襄王時王子帶發動內亂,引戎狄兵進攻周人,翟人在關前罵的就是:『周王無道之君,用這般無能之將,降又不降,戰又不戰,待要何如?

』激得原伯貫惱羞成怒,帶領大兵出關迎敵,結果被活捉了去。

原伯貫或是認為自己吃了不投降的虧,後來面對晉文公大軍的時候,面對君臣『建降旗於城樓,縋城以追文公之軍者,紛紛不絕』如此形勢,便是主動開城出降。

這裡可見,春秋時代,攻城掠地之時,敗軍者已是有懸掛降旗之法了,至於是不是白旗,則還有待考證。

關於投降之事,既是恥辱,除了懸掛白旗和主動請降,形式上還有乞降的,當年晉文公攻打許國,『許僖公見楚救不至,乃面縛銜璧,向晉軍中乞降,大出金帛犒軍』不止許國,就是魯國、鄭國、宋國、曹國這些傳統諸侯國,面臨強敵來襲之時,國君也都『欲謀出降』。

至於不同的諸侯國和戰將們,對待不同的投降者,方式也有不同。

燕國與齊國的戰爭中,樂毅被騎劫替換掉,騎劫來到陣前,就將齊國的『降卒盡劓其鼻』,齊國城中之人見降者割鼻,大懼,相戒堅守,此後田單以火牛陣沖破騎劫大軍,復了齊國。

這都是騎劫侮辱降卒的悲劇。

晉國攻破偪陽國,偪陽國君率領群臣投降,晉國人就把偪陽國的人收到了中軍之中。

滅了國,保了命,算是幸運了。

還有吳王闔閭,收降了慶忌的隨臣們,也是『重賞降卒,收於行伍』。

至於更厲害的,則是伍子胥,因為受降了很多楚國軍士,進攻楚國的時候,就專門派這些降兵們混成楚國人入城,打了個裡應外合,破了楚國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