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歷代經濟變革得失》2、管仲變法,穿越千年的現代經濟大師。《網路歷史》

我們正在解讀《歷代經濟變革得失》作者吳曉波。

作者曾經做過一個長達十多個小時的專題講座,講的就是這本書的內容,現在B站上還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搜來看一下。

失意商人與三好先生

我們從發生在春秋時代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經濟變革說起。

在春秋之前,人們隻有天下觀,沒有國家觀念,因為全天下就一個國家。

周天子封疆裂土,分封了1000多個諸侯國。

周代800年,中國封建社會穩定完好隻發生在前面300年,史稱西周。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千金一笑失天下,雖然這是一個杜撰的故事,但結果是一樣的,周幽王無法號令諸侯,被入侵的犬戎殺死,西周終結。

隨後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而東周又分為兩個時代,前300年叫春秋,後200年叫戰國。

前面西周時期,禮樂征伐都是周天子說了算,禮樂不是禮貌音樂,禮是國家政治法統,樂是國家大型祭祀活動,征伐就是國家派兵打仗。

到了東周,周天子權威淪落,這三件大事兒他說了不算了,那誰說了算呢?

各諸侯國君,國家觀念開始出現。

所以孔子說:『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這叫禮崩樂壞。

春秋時代上千諸侯國開始相互吞並,爭富求強成為新時代的主題,變革由此發生。

可以說,所謂國家,就是血腥競爭的產物。

春秋五霸第一霸主是齊桓公。

齊國之所以有此殊榮,正是因為我們要說的這一場經濟大變革。

當時周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都在黃河中遊,而齊國在偏遠的膠州半島,今天的山東省北部,很像是我們改革開放初期的廣東,福建,這些遠離政治中心,沒有什麼資源優勢的地方。

但是弱者從來都是變革的發動機,觀念遠比資源更加的重要。

從歷史上第一次改革就呈現出了這一鮮明特點。

齊桓公並不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君主,他自詡好色、好吃、好田。

他把改革的事情都交給了自己的宰相管仲。

管仲這個人也很有意思,首先他是一個失敗的商人,曾經三次做生意都失敗了『三辱於市』,打仗的時候還當過逃兵,並且他還有嚴重的道德缺陷。

當年,齊國薑小白上位之前,跟他哥哥公子糾爭奪王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奪嫡的時候管仲還曾經用弓箭差一點就射死了薑小白。

後來公子糾失敗,薑小白登基。

古代的道德觀念是『好男不侍二主』,你家主子失敗了,你竟然又跑去效忠曾經的敵人薑小白,這不就道德的缺陷嗎?

而這位薑小白就是後來的齊桓公,他任命曾經差點殺死自己的管仲為宰相。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也許是最成功的一場經濟大變革,就是由一位『三好先生』和一個失敗的商人共同發動的。

四民分業,士農工商

管仲變法幹了這麼幾件大事兒,第一件就是士農工商,四民分業。

把整個國家的國民分成,軍士、農民、工匠和商人四個階級,各階級的人住在一起。

好處是同行都在一起,大家方便交流經驗,提高技術。

同時使民眾安於本業,周圍的人都是幹這個的,就不會見異思遷。

再有孩子在這個環境中長大,爸爸、叔叔、伯伯都是幹這個的,從小耳濡目染,自然就能掌握專業技能。

專業分工,子承父業的制度就讓齊國的制造業快速發展,領先於其他國家。

齊國的高檔絲織品大量的暢銷各諸侯國,以至於『天下之人冠帶衣履皆仰齊地』。

齊國的絲織品就是當時的香奈兒,就是當時的路易威登,風靡天下。

這種細致化分工和世代相傳的制度安排,比歐洲早了一千年,是中國早期文明領先於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被後世嚴重誤讀的也是管仲的四民分業。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歷來重農抑商,重視農業,壓抑工商業,為什麼?

早在殷商時期,人們非常樂於經商,商亡周興之後,人們反思商朝的滅亡原因,認為就是太放任工商而荒廢了農業,致使民心浮躁,國基不穩。

周代便開始轉而推進重農政策。

而更加深層次的原因我們之前強調過。

中華民族處在一個封閉地貌之中,人口眾多,耕地稀少,糧食安全是農業文明的第一重大問題。

而經商的利益高於務農,如果不壓抑工商業,中華民族的整體生存將面臨重大威脅。

此後歷朝歷代都對商人制定了各種羞辱政策,像是商人不準穿絲綢,不準帶金銀,不準參加科舉等等。

多數學者認為,管仲的四民分業,士農工商,將商人排在最末階級,也是重農抑商的表現。

但是吳曉波認為,這是對管仲最大的誤解。

管仲作為一個曾經三辱於市的商人,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重商主義者。

他反而提高了商人的地位,讓商人與士農工並列。

如果你覺得管仲在壓抑工商業,那你就很難看懂他之後的變法政策了。

放活微觀,管制宏觀

這位經商多年的政治家,其實很早就發現工商業的盈利能力遠大於農業,振興商品經濟是增強國力的最佳途徑。

四民分業之後他第二個重大舉措,用今天的話來說是『放活微觀、管制宏觀』。

怎麼放活微觀?

就是鼓勵做生意。

他大開國門,降低關稅,鼓勵全天下的商人都到齊國來做生意。

他專門設立了招待外國商人的客舍,如果你拉一車貨來,吃住免費;拉三車貨來,不僅吃住免費,馬吃的草料我們都給你包了;如果你拉5車貨來,不僅管吃管住,還安排下人伺候你,供你驅使。

為了吸引外商來做生意,管仲甚至在首都臨淄開辦了7家官辦妓院,每家有女市100人。

你在我們這兒賺了錢,還可以在當地消費。

因此在後世管仲被拜為娼妓業的祖師爺,就像是魯班在木匠心中的地位一樣。

就在這樣自由貿易政策的鼓勵之下,齊國的繁榮景象盛極一時。

首都臨淄居民多達30萬人,成為了全世界規模最大,最繁華富足的城市。

與之相比,同時期西方的雅典城才不過區區五萬人。

所謂的『管制宏觀』,就是價、財、稅嘛,價格、財政和稅收三個方面綜合入手。

農耕時代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糧食,對於農業稅,當時『十稅一』就是收10%已經是仁政了,管仲采用浮動稅率,靈活收稅。

如果是糧食大豐收,那就收15%;中等年收10%;下等年收5%;如果遇到饑荒就完全免稅。

這樣農民能不歡迎嗎?

此外,管仲第一個建立了國儲糧制度。

他非常的清楚商人心裡的那些算盤,一旦遇到災年,就有商人囤積居奇,糧價暴漲,老百姓肯定受苦。

他建立國家糧倉,把糧食儲備在裡面,放在最顯眼的地方,一旦災荒,我就開倉放量,絕不容許任何人操縱糧價。

在農耕時代,只要糧食安全有了保障,那民心自然就安定。

再有,利用價格杠桿調節經濟方面,管仲著實是一個高手。

比方說,如果現在國家手裡掌握了大量的佈,他就不再征收佈稅了,而是對佈的原材料麻征稅,麻因為課稅漲價5倍,那佈的價格就能漲10倍,這時候再把佈一甩賣,國家立刻就掙到好多錢,比不斷去向佈征稅要高明太多了。

在國際貿易上也是,管仲知道,如果國外商品很好,那就應該提高這個商品在本國的價格,以控制外來商品的輸入。

如果要鼓勵出口,那就壓低本國商品的價格。

在2600年前,管仲就在用價格和稅收的方式管理經濟,真不愧為無師自通的經濟大師。

以上,這是『放活微觀,管制宏觀』

官山海,鹽鐵專營

管仲變法的第三項舉措,是一個對整個中國歷史影響最為深遠的制度創新。

它的影響延綿2000多年,至今猶存,幾乎成為整個中國中央集權制度的經濟保障,這就是『鹽鐵專營』。

齊桓公曾經多次和管仲商議富國之策,齊桓公覺得政府沒錢就應該直接收稅,收人頭稅,收房屋稅,甚至對六畜收稅。

管仲說:不行,你直接把手伸到百姓兜裡去掏,百姓肯定要嗷嗷叫。

最好的收稅辦法是『取之於無形,使人不怒』,要把稅隱藏在商品裡,讓人看不見摸不著,不知不覺就把稅給交了,心理還不會有任何的抗拒。

齊桓公說:『這好是好,但要怎麼做呢?

』管仲丟出了7個字:『唯官山海可為耳』

什麼意思?

只要把山和海的資源壟斷起來,就可以了,山裡有什麼?

鐵礦。

海裡有什麼?

鹽。

這兩樣東西是農業民間無法自行生產,卻又絕對不可或缺的東西。

人人都要吃鹽,男耕女織農具和針這樣的金屬工具誰都少不了。

管仲接著說:『你想征人頭稅,就算有一千萬人口的大國,能征稅的也就一百萬戶,每戶每年征稅30錢。

也沒多少,還人人都要罵你是暴君。

只要我們把鹽、鐵管起來,每根針加一錢,每鬥鹽加一錢。

這樣收上來的錢遠遠超過人頭稅,而且百姓連一點感覺都不會有!

隨後,齊國就把山和海圍了起來,嚴厲地強調了國家的壟斷權。

誰敢自行上山開采,抓到就問你哪隻腳先進去的,左腳進去砍左腳,右腳進去砍右腳。

管仲鹽鐵專營並不是政府辦國企親自下場,而是在國家允許的前提下,讓民間進行生產,煉鐵,煮鹽,生產之後全部都交給國家統購統銷。

這就是後世的『資產國有,承包經營』。

從此在稅賦這個層面上,中國與西方國家出現了根本性的不同。

在西方經濟理論中,國家財政的唯一收入就是稅賦。

西方的法治意識中,從來都強調公民納稅人的角色,稅收是公民與政府之間的契約,我交稅,享有公民權利。

特別是在美國,商品價格和商品稅是單獨列出來的,你買瓶礦泉水都能意識到自己在交稅。

在管仲變法之後,中國政府的收入就由稅賦和專營收入兩項構成。

專營收入正是通過控制戰略性的必須物資,以壟斷專賣的方式達成的。

政府作為一個有盈利任務的經濟組織進入市場與民爭利,那麼民間資本,所謂自由市場力量的博弈環境就變得異常兇險。

這一中國式經濟體制延續千年,而管仲正是始作俑者。

鹽鐵專營,這是管仲的第三項舉措。

和平崛起,以商之戰

他最令我欽佩的地方是他與後來崛起的霸主不一樣,管仲搞的是和平崛起。

對內對外,他都盡量采取和平手段『以商止戰』,用商業抑制暴力。

對內就是發展商品經濟,讓百姓日子好過了,自然就不會造反了。

管仲不主張嚴刑峻法,他說:『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

那要怎麼才能使民心歸順呢?

就是那句很有名的格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經濟搞上去了什麼問題都好解決。

對外呢?

齊國因為變法成功擁有最強的國力,有三萬裝備精良的軍士,但管仲從未對外使用武力征伐。

甚至他還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曾經宗、鄭兩個鄰國發生內亂,他不但沒有趁火打劫,反而出兵幫助兩個國君復國。

齊國儼然成為了春秋諸國的盟主,多次召集各國來開大會,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之前我們強調管仲尊王攘夷,號召大家團結在周天子的領導下,共同抵抗北疆遊牧民族入侵,中華農業文明的幼弱之芽才得以保全。

而在經濟上,齊國會盟諸侯達成了關稅協定:『你們家收5%的關稅太高了,我們都收1%,以後大家都按這個標準來』。

管仲的做法就像是創建了一個區域經濟的關稅同盟體,這在兩千多年之後的今天,仍然是國際貿易的遊戲慣例。

如果有不服他的國家怎麼辦呢?

管仲也是用商業手段削弱對方的勢力。

話說齊國旁邊有兩個大國跟自己不對付,魯國和梁國。

管仲怎麼收拾他們的呢?

這裡兩個國家盛產一種叫做綈的絲織品。

管仲就讓齊桓公和官員貴族們都穿綈衣,百姓看到這些大人物都穿綈,那我們也跟著穿吧,很快綈在齊國就流行了起來。

但是管仲不允許本國生產,隻準進口。

然後管仲就跑去和魯國梁國說,你看我們的百姓非常喜歡你們的綈。

你們生產出來我願意用銅來換,魯、梁國很開心,想著等拿到的銅鑄成兵器就來弄死你,民眾在政府的鼓勵下開始大量的紡織綈,農事因此荒廢。

可是一年之後,管仲立馬下令關閉通商關口,一匹綈都不準進口。

兩國經濟頓時崩潰,從此一蹶不振。

這是中國古代罕見的商戰,管仲有甲胄三萬不用,而是利用國際貿易中的供求關系制服對手,其手段之高妙,令人嘆服。

中國古代的凱恩斯

管仲很長壽,在平均壽命隻有30多歲的年代,活到了80多歲。

早年潦倒,盛年治齊40載終成霸業。

這可是2600年前,同時期地球上大多地區仍處於莽荒時代,中國竟然能誕生這樣一位經濟大師,屬實是一個奇跡。

我們剛才說的管仲變法涉及到的這些經濟命題,產業政策、財政、稅收、價格、國際貿易,幾乎就涵蓋了後世所有的經濟治理范疇。

這位沒有上過一堂經濟學課,三次創業失敗的商人,無疑就是一位無師自通的經濟天才。

從他的經濟手段可以看出,管仲就是一位尊重市場規律的國家幹預主義者,真可謂是中國古代的『凱恩斯』。

總結來說,管仲變法有兩條重要的歷史經驗。

第一、四民分業,士農工商;放活微觀,管制宏觀;通過價、財、稅整體配套體制改革,第一次形成了系統的國民經濟治理體系。

第二、鹽鐵專營,作為國家幹預經濟的典型模式,影響了後續2600年的中國。

而令人欽佩的『以商之戰』,很可惜在管仲和齊桓公死後,齊國迅速衰落,讓出了霸主的權柄。

自此以後,春秋五霸的另外四個霸主,均是以開疆拓土而威懾天下。

齊國以商止戰,和平崛起的思路,也被後世的暴力征伐所取代。

到了戰國時代,戰爭的暴烈程度急劇提升,商鞅所推動的一場命令性計劃經濟的大變革,打造出了虎狼之秦,最終蕩平天下,我們下期節目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