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背後:孫權為什麼被稱為『勾踐之奇』?《網路歷史》

三國的背後:孫權為什麼被稱為『勾踐之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三國時期,帝室衰微,諸侯崛起,天下大亂,無數英雄豪傑為了天下的再次統一揮灑了自己的汗水,貢獻了自己的才智,甚至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對於三國時期,後世歷來褒貶不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但是,唯一值得肯定的是:當時的英雄們,都胸懷著自己的理想,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獻出自己的全部。

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的主角,同樣也是三足鼎立的一足之一,更是吳國的開創者——吳國大帝:孫權

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孫權絕對可以算得上一個不折不扣的亂世英雄

曹操雖然在早期和劉備的煮酒論英雄中,說出了這樣一番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言語中吐露著對天下人的不屑,對劉備英雄的贊賞,和對劉備的濃濃忌憚。

雖然孫權早期比較受曹操輕視,甚至有些看不起,但這也絲毫不影響孫權的崛起,也更加掩蓋不了孫權那令人耀眼的光芒。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在面對赤壁之戰的曹操,看到吳軍軍姿嚴整,紀律嚴明,即使面對強敵也沒有一絲一毫的懈怠之後,即使驕傲如他,也不得不發出了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後世對三國時期的一些歷史通常會誤解

其實赤壁之戰,完完全全是以孫權為首的吳國主導的戰爭,當時劉備剛剛被曹操打敗,剩下了一些殘兵敗將,士氣也非常地低落,已經無力與曹操征伐天下

要不他也不會被打得狼狽逃竄,甚至是老婆孩子都顧不上,還要趙雲殺個七進七出才幫他保住了阿鬥

而且當時劉表已經去世,劉表的兩個兒子又非常不成器,面對氣勢洶洶的曹操,次子劉琮《也是劉表的繼承人,本來應為長子劉琦,因劉表後妻蔡氏的喜愛而成為繼承人,事情比較復雜,我們在這裡就不加過多贅述了》直接被嚇破了膽

連防守都沒有防守,直接就舉手投降了《雖然後來他被曹操任命為青州刺史,也算是得到了善終》

所以說,當時的蜀中,隻是曹操已經到了嘴邊的一塊肥肉,囊中之物,唾手可得,劉備雖然是公認的天下英雄,但根基未穩,無力與曹操抗衡。

也就是在這個生死存亡的時候,以孫權為首的東吳集團站了出來,並成功以赤壁之戰大敗曹操,獲得了戰爭的勝利,並成功維持了天下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且在這裡,小編還要多一句嘴,赤壁之戰,是以周瑜為首的東吳鷹派軍人領導的戰爭,當然也不是說諸葛亮一點功勞也沒有,如果沒有他們,孫劉聯盟不會促成,吳國估計也隻會步蜀地的後塵罷了。

但就是這個早期人才濟濟,屹立三代而不倒,於戰火中得以重生的孫吳政權,後期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連長江天險和威震天下的當時第一的吳國水軍也保不住這片土地?

1.雖有天縱之才,卻英年早逝

領導赤壁之戰的吳國第一統帥周瑜,享年35歲

促成孫劉聯盟,極力主張抗曹的孫吳智囊魯肅,享年46歲

擊敗關羽,奪回荊州,白衣渡江,屢建戰功的呂蒙,享年41歲

這些都是孫吳最寶貴的人才,也是孫權安定東吳,聲震天下的根本,但是還沒到吳國一統天下,他們便紛紛去世了,令天下的英雄惋惜。

人才凋敝的吳國面對來勢洶洶的劉備,在一點辦法都沒有的情況下竟然隻能啟用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小將——陸遜

而這個陸遜,雖有奇才,更是後來官拜丞相,卻是和孫權家族為世仇《這個一兩句話說不清楚,小編在這裡就不詳細贅述了》,所以呂蒙雖然三番兩次上書請求重用陸遜,但是孫權還是不願意,最後要不是實在沒人可用了,估計陸遜還要坐幾年冷板凳。

正是因為這些孫吳主要創建者的早早去世,使得剛剛建立的吳國政權又重新陷入了危機之中

2.行百裡者半九十

正如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描述的那樣『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孫權雖然出道即巔峰,但是那也是一個『外有強敵,內有憂弊』的爛攤子,而且新主孫權尚且年幼,面對氣勢洶洶的曹操,他隻能『夾起尾巴做人』,甚至在曹丕篡漢,劉備稱帝之後,孫權雖然獨霸一方,卻仍然沒有稱帝,而是選擇向曹魏稱臣。

因為當時孫劉聯盟破裂,周瑜、呂蒙、魯肅已經相繼去世,而劉備身為大漢皇叔《雖然可能是註水的豬肉》,在曹丕篡漢之後,他舉起保衛漢室的大旗可謂是名正言順,但孫權就不一樣了

所以孫權再次選擇了隱忍

後世說孫權有『勾踐之奇』可謂是一點錯也沒有

孫權很明白:欲成大事,必先隱忍

他也很明白:形勢比人強,必須夾起尾巴做人

可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越王勾踐在滅吳之後,開始愈加膨脹,大肆殺伐功臣,排除異己,導致越國因此而衰弱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吳國建立後,孫權漸漸驕傲自滿,放棄了當初的誓言,甚至忘本負義

孫權稱帝後,僅僅追封父親孫堅為帝,而哥哥孫策僅僅封王,哥哥孫策的孩子也僅僅封侯,而自己的孩子卻一下生就封王。

可是他忘記了,要不是孫策,他哪來的今天?

而且他還故意冷落張昭

張昭此人,可不得小看

『外事不決問魯肅,內事不決問張昭』

張昭對於孫策和孫權兩兄弟來說,就像一個叔叔一樣的人

孫策臨死前更是托付張昭大事:如果孫權守不住江東的基業,那麼就要求張昭率領親族重回江西,以此保全餘部

就是這麼一個親叔叔一樣的人,孫權都不願意重用,甚至懷疑他,不禁令人心寒

孫權稱帝之後,便有了立丞相的問題,而張昭無論是才能還是聲望,都可以擔任此職,但是孫權執意不肯,反而另立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孫邵為丞相

這個孫邵到底有多沒名氣?

他是吳國的第一任丞相,卻在《三國志》中連傳都沒有留下,是真真正正的名不見經傳。

3.繼任者更加昏庸殘暴

雖然孫權晚年確實遠遠算不上什麼明主,更是因為一意孤行、剛愎自用而犯下了不少錯誤,可是大體上功大於過,說得過去。

可是他的繼任者卻是更加地不堪:

孫權一共有七個兒子。

長子孫登,次子孫慮,三子孫和,四子孫霸,五子孫奮,六子孫休,七子孫亮。

孫登是第一任太子,死在孫權的前面,總算沒有遭太大的罪。

孫慮二十歲去世,也算沒有遭罪。

孫休是吳國第三任皇帝,當了六年,三十歲去世,謚號景皇帝,還算不錯。

但他的皇後和兩個兒子都被孫晧殺了,也很慘

最慘的是另外四個。

三子孫和《第二任太子》與四子孫霸《魯王》因為爭寵,結果一個被廢《孫和》,一個賜死《孫霸》。

而且,孫和這個廢太子,後來還被權臣孫峻《孫堅弟孫靜曾孫》所殺。

五子孫奮,後來也被孫晧所殺。

七子孫亮倒是當了皇帝《第二任》,但他繼位時隻有十歲,十六歲就被權臣趕下臺,後來又被第三任皇帝《也是他的哥哥》孫休逼死或者毒殺。

孫休殺了弟弟孫亮,他自己的皇後、兒子又被哥哥孫和的兒子孫晧所殺。

父親殺兒子《孫權殺孫霸》,哥哥殺弟弟《孫休殺孫亮》,侄兒殺叔叔《孫晧殺孫奮》,宗室殺皇族《孫峻殺孫和》

就這樣,吳國這顆本應該冉冉升起的帝國新星,就這樣在內鬥中逐漸腐朽,直至滅亡

不禁令人扼腕嘆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都被打在了沙灘上

歷史總是那麼地殘酷,缺乏美感,但卻又總是難得令人著迷

我們總是想要探究歷史背後的真相,卻總是往往忘記了他們年代的久遠

我們總是想揣摩古代英雄的心境,卻往往忽略了他們當時的背景

歷史是一杯歷久彌新而愈發甘甜的葡萄美酒

想要真正品嘗其中的美味,或許你隻能深入其中細細的探究。

因篇幅原因,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了

無奈小編筆墨尚淺,無法將各種精妙一一說盡,還請評論區大神指點

今天的內容介紹到這裡就要結束了,關注我,了解更多資訊

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寶貴意見

廢青工作室與您下期不見不散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搜集 侵刪

文:小昭

審核:夢愚編輯

文獻參考:《史記》《三國志》《漢書》《後漢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