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古代的先賢,因開辦私學、身體力行普及教育、培養了許多人才而聞名。
而現代也有這樣一位自稱『孔老二』的家庭教育專家,因為將6個孩子全部培養成高素質人才受到了廣泛關注。
他就是蔡笑晚。
對於蔡笑晚的教育方法大眾也是評價不一、有褒有貶,但蔡笑晚的六個孩子經他教育,確實出了5個博士和1個碩士,這樣的成就讓許多父母感到羨慕。
不過,蔡笑晚分享的家教方法,卻又非常簡單。
蔡笑晚的6個孩子小名分別為孟子、孫子、荀子、潤子、曾子、西子,其中隻有西子是女孩兒,但蔡笑晚並不重男輕女,女兒也和哥哥們一樣在父親的教育中長大;兄妹們的小名說出去已經很讓人詫異了,蔡笑晚又給他們取了非常大氣的大名:
蔡天文、蔡天武、蔡天思、蔡天潤、蔡天君、蔡天西。
這其中,蔡天君是中國科技大學的碩士,他的4個哥哥以及他的小妹都擁有博士學位,因此蔡家素有『博士之家』的稱呼。
蔡笑晚認為父親是一種終生的事業,他的6個孩子全部成材,就與他多年來的努力有很大關系。
蔡笑晚出生於1941年,年輕時求學屢屢遭挫,好不容易考上大學還因故退學了。
當時很多父母都覺得讀書沒用,但蔡笑晚堅持認為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為此,他和妻子努力為幾個孩子制造快樂學習的家庭氛圍,當時一般孩子到7、8歲才上學,蔡笑晚卻讓孩子6歲前就入學。
為了搞定孩子的學籍和就讀學校問題,蔡笑晚夫妻多次搬家,《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的三遷故事,在蔡笑晚夫妻倆身上真實上演了。
蔡笑晚自己有一定文化功底,他在家中教孩子們學習時從不用打鈴的方式『召喚』孩子,而是用樂器的聲音叫他們過來集合上課;
與此同時,蔡笑晚也註重讓孩子放松。
學習的間隙,孩子們可以打打球、騎騎自行車,或者唱歌,勞逸結合,讓智力得到最大的開發;蔡笑晚喜歡用獎勵的方式激發孩子創新上進,比如讓孩子們一起做題,先做對的人便可以在父親給的『存折』上存下一點錢;
又或者是考試取得好成績,『存折』上也會有入賬,金額並不大,但一點點積攢起來孩子們會油然而生一種成就感。
蔡笑晚的二兒子蔡天武讀初中時便學著父親的方式開『銀行』,讓幾個弟妹將錢存到他的『銀行』裡面去;而蔡天武獲得美國名校博士學位後,真的成了一名金融界高端人才,他曾任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又自己經營了公司。
蔡笑晚的孩子讀書時經常跳級,因為年紀小在學校受欺負時,蔡笑晚便寫信鼓勵他們,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動向。
女兒蔡天西就收到過父親寫的117封信,蔡笑晚甚至以『您』稱呼幾個孩子,因為在他看來孩子也需要尊重。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蔡笑晚認為:這些都很基礎,那些整天忙著工作,回家隻知道親親孩子額頭、表示關愛的父親全都是不合格的。
在他的教育之下,蔡天文兄妹6人都成了有競爭力的人才,其中,大哥蔡天文是賓西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終身教授;小妹蔡天西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其他兒子也全都投身實業,做出成績。
蔡笑晚分享的教育方法主要有這幾點:早教教育、從小立志、培養自學、先學做人、快樂教育、愛與溝通。
這24個字看似簡單,背後卻需要付出無限的努力,蔡笑晚成名之後也表示教育方法是不固定的,別人參考他的辦法未必孩子就能夠成材。
但不管如何,蔡笑晚還是創造了家庭教育奇跡,他自稱孔子,還是有一定底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