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利用吳王夫差率主力北上與晉國爭霸之際,越王勾踐趁機率軍偷襲吳國的大後方,俘虜吳太子姬友,並擊敗趕回來迎戰的夫差。
4年後,越軍在笠澤再度重創吳軍,由此導致吳國一蹶不振。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勾踐再次率軍進攻吳國,一舉攻破其都城姑蘇,並迫使夫差自殺。
至此,勾踐正式完成復國滅吳的大業。
夫差劇照
看著殘破的姑蘇城和夫差的屍首,勾踐不禁回想起21年前越國慘敗給吳軍後他被迫前往姑蘇充當人質,並在此後數年受盡屈辱、磨難、痛苦並多次有殺身之禍的經歷,而如今一雪恥辱,心中既萬分感慨,同時又有些沾沾自喜。
既然大功告成,接下來需要做的便是封賞功臣,而無論是在勾踐眼裡,還是臣屬們的心目中,頭號功臣非執掌國政的大夫文種莫屬。
文種本是楚國人,雖然才華出眾但在本國卻得不到重用,遂一氣之下跑到越國求發展,與另一位同樣來自楚國的奇才范蠡一起,均受到越王勾踐的重用。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大敗於夫椒,為避免國家被徹底摧毀,隻得屈身向夫差稱臣,並前往吳國的都城姑蘇充當人質,同行的還有勾踐的妻子及謀臣文種、范蠡等人。
勾踐被押往吳國做人質,受盡屈辱
作為階下囚的勾踐深知,要想活著離開吳國並東山再起,必須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唯此方能讓夫差消除殺心。
為此,忍辱萬端的勾踐對夫差百般討好,不僅給主公充當馬夫,甚至為他嘗糞以知曉病情的輕重,以博取夫差的好感。
與此同時,勾踐還聽從文種、范蠡的建議,大肆賄賂吳國寵臣伯嚭,讓他在夫差面前說好話。
歷經3年的屈辱磨難後,在伯嚭的運作下,勾踐終於獲準回國。
勾踐回國後,時刻不忘在吳國受辱的經歷,為此舍棄舒適的宮殿,特意睡在柴草臥鋪上,並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都要嘗嘗苦味,意在提醒自己勿忘恥辱、復國滅吳,此即成語『臥薪嘗膽』的典故來源。
當然,隻有夢想還不夠,還需要有切實的行動才行。
因此,勾踐在與百姓同甘共苦、激勵全國上下奮發圖強的同時,還向文種討教滅吳大計。
文種劇照
為了幫助勾踐復國,文種在苦思多日後獻上『伐吳七術』,其核心思路是賄賂、麻痹吳王君臣,並大施美人計、離間計,讓夫差沉溺於西施的美色中而荒怠朝政,並處死忠心耿耿的相國伍子胥等人,以使吳國自壞長城、減損實力。
與此同時,文種還建議勾踐收買吳國的軍心、民心,使其與夫差離心離德。
總之,這些計策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陰險、毒辣,招招能致敵於死命。
勾踐對文種極度信任,於是不打折扣地實施他的計策,果然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積21年之功,終於完成滅吳復國的大事業《註:《史記》等書稱是『伐吳七術』,《越絕書》則稱是『伐吳九術』,但核心思路並沒有區別》。
在滅亡吳國的同年,勾踐又率軍經過吳國開鑿的邗溝,北渡淮水,與齊、魯等諸侯國會盟於徐州,並致貢於周天子,從而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勾踐滅吳稱霸後越國形勢圖
文種既然立下曠世奇功,得到勾踐的重賞似乎在情理之中,他自己也是這樣認為。
與此同時,滿朝文武也都紛紛稱頌文種的功勞,聲稱就算大王不能做到與他平分國家,但至少也會讓他終身執政、永保富貴,整個家族也能沾大光。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勾踐非但沒有重賞文種,反而在大功告成後不久,竟然在殿堂上賜給他一把劍,逼迫他自殺而死。
根據《史記》的記載,勾踐在滅吳並稱霸天下後不久,便命人將文種召進宮中,先是假意噓寒問暖一番,但很快便變了臉。
隻見勾踐命人賜給文種一把劍,然後冷冷地說到:『當年為了滅吳復國,先生曾經給寡人獻上七條妙計,可寡人僅僅用了三條便完成大業,剩下的四條卻沒有機會實施,想來甚是可惜。
先生既然算無遺策,不如帶著這四條計策到地下去獻給先王,讓他試試效果如何?
』
文種對越國有再造之功,卻被勾踐賜死
文種聞聽此言,頓時有種被雷擊中的感覺,半晌都說不出話來,此時他的內心懊悔至極,恨自己沒有早些聽從同僚范蠡的勸告,逃離這個是非之國,逃離這位忘恩負義的國君。
然而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留給文種隻有自殺一途。
所以文種悲嘆一聲,隨即橫劍自刎。
文種自殺後,越國民眾哀憐他的遭遇,便將其葬於國都會稽城外的西山腳下,並改西山名稱為『種山』,四時予以祭祀。
文種居功至偉卻無罪被殺,雖然越國軍民全都為他感覺冤枉,但勾踐卻認為其有非殺不可的理由。
原因無他,文種的功勞太高,而且身為人臣之極的執政大夫,在沒有其他官爵可以賞賜的情況下,難免會讓某些人懷疑他接下來會謀朝篡位,勾踐亦是做如是想。
文種的政敵們正是看準這一點,便在勾踐面前不斷地打『小報告』、『告黑狀』,最終讓越王堅信執政大夫有謀逆之心。
勾踐有兩條不得不殺文種的理由
除此之外,勾踐自知在復國滅吳期間曾做過許多自污自辱、陰損毒辣的事情,例如為討好吳王夫差而特意為其嘗糞以了解病情之類,而文種恰好又都是見證人,如果將此人留在世間,恐怕這些醜事會傳遍天下,令越王的臉面往哪裡擱?
因此,無論是防止文種有可能的謀朝篡位,或者永遠掩蓋自己的醜聞,勾踐都不能允許文種活在人世間,這也是他必須除掉這位頭號功臣的最主要原因。
且說,文種被賜死前不久,曾收到同僚范蠡的一封信,告之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勸說他能急流勇退、逃離越國,否則將有殺身滅族之禍《註:此時范蠡已托病辭職,不久後便攜帶著西施泛舟五湖,離開越國北上,到中原一帶經商》。
不過,文種在猶豫再三後,還是因為舍不得放棄榮華富貴,不相信勾踐會加害於他,加之家人們的勸阻,最終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范蠡曾勸說文種急流勇退,但後者沒有聽從
因此,當文種聽到勾踐要將其賜死的消息後,頓時有種被雷擊中的感覺,半晌都說不出話來。
此時的文種,內心懊悔至極,恨自己沒有早些聽從范蠡的勸告,逃離這個是非之國,逃離這位忘恩負義的國君。
不過,文種的遭遇並非特例,千百年來,面對著榮華富貴、雄猜之主,又有多少功臣能擺脫跟文種相似的命運呢?
畢竟,像范蠡那般看透人性、急流勇退的智者還是太少了。
參考書目
1.司馬遷[西漢]:《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版。
2.袁康、吳平[東漢]:《越絕書》,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3.趙曄[東漢]:《吳越春秋》,嶽麓書社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