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括率軍多次沖鋒,為何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線?《網路歷史》

秦趙長平之戰,趙孝成王用趙括代替廉頗,之後趙括主動出擊,中計被圍,為何四十多萬趙軍始終突破不了白起的防線?

趙括代替廉頗後,就立即發兵反擊秦軍,結果四十多萬趙軍落入白起事先準備就緒的伏擊圈,接著就被白起出動的兩股突襲部隊分割包圍,並截斷了趙軍的運糧通道。

等趙括發現中計被圍後,已經為時已晚,大量趙軍因斷糧而餓死,或者在突圍過程中戰死,雖然趙括也曾率領精銳部隊多次突圍,但都以失敗告終,趙括本人也在突圍過程中被秦軍亂箭射死。

那麼趙括率領的四十多萬趙軍為何突破不了白起的包圍防線呢?

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趙括中了白起誘敵深入之計,導致趙軍被圍,處於被動不利的劣勢,從而軍心渙散,戰鬥力大減;二是白起采用的是分割包圍,因此數十萬大軍並不在一起,而是被分割成多個部分,進一步減小了趙軍突圍成功的可能,在沒有充足兵力的情況下,趙軍自然也就很難突圍成功。

並且白起還切斷了趙軍的運糧通道,在斷糧的情況下,趙軍饑餓不堪,進一步動搖了軍心,瓦解了趙軍的戰鬥力,普通士卒已經失去了鬥志,甚至因為饑餓開始自相殺食。

三是白起重視野戰築壘工事,會事先在預期殲敵地區修築工事阻敵,以此作為輔助進攻手段,然後誘敵脫離築有堡壘的原始陣地,在預期殲敵地區進行野戰,而此地區事先修築了阻敵工事,因此敵軍很難突圍,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就運用了這一作戰思想。

在這種情況下,趙軍還具備一定戰鬥力的隻剩下部分精銳部隊,但他們又怎麼能是以逸待勞的秦軍對手呢!因此趙括親率精銳部隊強行突圍也沒能成功,結果自己還死於秦軍亂箭之下。

在失去趙軍主將的情況下,剩餘的趙軍更是無力再戰,隻能等待趙國派兵救援。

但秦昭襄王得知數十萬趙軍被白起包圍後,還被截斷了糧道,於是親自趕到距離長平戰場較近的河內郡,直接加封當地百姓爵位,征調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支援長平戰場,以阻攔趙國與諸侯援軍和糧草支援。

此時趙軍已是無力回天,首先處於秦軍分割包圍,其次處於斷糧情況,最後連主將趙括也在突圍中戰死,而且在之前的突圍過程中傷亡慘重,最後處於包圍的數十萬趙軍選擇了投降。

白起卻擔心趙軍反復無常,且白起的作戰思想本就是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的,於是下令將投降的趙軍全部坑殺,隻放了二百多名娃娃兵回國報信。

長平之戰,秦軍前後斬首坑殺趙國軍民四十五萬餘人,趙軍幾乎全軍覆沒,趙國得知消息後,舉國震驚。

此戰也讓趙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單獨和秦國進行全方位對抗,同樣也給其他東方諸侯極大的震懾。

秦、趙為何會發生長平之戰?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武安君白起和五大夫賁發兵攻打韓國野王城,切斷了韓國上黨郡和本土的聯系,之後秦軍繼續逼近。

上黨因為孤立無援,眼看就要失守。

《史記》記載:『四十五年,伐韓之野王。

野王降秦,上黨道絕。

秦兵日進』

韓桓惠王為了以息戰禍,便主動將上黨郡獻給了秦國,可上黨郡守不願降秦,於是韓王派馮亭接替上黨郡守,負責相關降秦事宜,結果馮亭上任後,也不願降秦,並且還率領上黨百姓將上黨郡及治下十七座城邑一同獻給了趙國,意圖利用趙國力量來抵抗強秦,以此保全韓國。

《史記》記載:『韓氏上黨守馮亭使者至,曰:『韓不能守上黨,入之於秦。

其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

有城市邑十七,原再拜入之趙,財王所以賜吏民』王大喜,乃令趙勝受地,趙遂發兵取上黨。

廉頗將軍軍長平』

趙孝成王大喜,並沒有聽從叔叔平陽君趙豹的勸阻,於是派另一叔叔平原君趙勝領兵五萬去接收上黨,之後又派廉頗率軍二十萬駐紮在上黨南界長平,以抵抗秦軍。

趙孝成王此舉成功惹惱了秦昭襄王,我們試想,秦國出兵出力,卻被趙國給截胡摘了果子,換做是誰也會生氣,何況秦昭襄王時期,秦國的國力已經十分強大。

秦昭襄王當即就出兵繼續攻打韓國,震懾韓桓惠王,並派左庶長王齕率軍進攻上黨郡,意欲一舉奪回。

《史記》記載:『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取上黨。

上黨民走趙。

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

齕因攻趙』

趙孝成王則派廉頗率軍救援上黨,於是秦趙兩國圍繞著爭奪上黨地區發生了『上黨之戰』。

秦趙在上黨對峙多年,趙國國力逐漸不支,趙孝成王就想盡快結束戰爭,但廉頗經過幾次戰敗後,便采用固壘堅守的方針,想以此挫敗秦軍的速勝之謀,一直怯縮不戰,加上秦國采用了反間計,為此趙孝成王換趙括為將,反擊秦軍,於是拉開了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

白起是如何全殲趙國四十五萬大軍的?

趙括率領二十萬援軍趕到長平就任後,當即更換部隊將領,改變制度,隨後改守為攻,反擊秦軍。

秦昭襄王得知後,就暗中啟用武安君白起奔赴前線領軍作戰,原秦軍主將王齕擔任副將。

《史記》記載:『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

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

白起針對趙括魯莽輕敵、缺乏戰場經驗的弱點,制定采取誘敵深入,迂回包抄的戰術,目的是佯裝戰敗,以退誘敵,從而讓趙括輕狂驕縱,乘『勝』追擊,故而使數十萬趙軍脫離堡壘,傾巢出擊。

《史記》記載:『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

趙軍逐勝,追造秦壁。

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

白起則讓秦軍一部分主力加固、堅守防禦工事,因此趙括率軍追至秦軍壁壘後無法攻克。

另一面出動兩支奇兵,一支兩萬五千人的輕裝騎兵突襲到趙軍背後,占據秦嶺,百裡石長城防線,切斷趙軍後路。

另一支五千人的精銳騎兵迅速穿插於趙軍中段,進而完成分割包圍,使趙軍首尾不能相顧,失去統一指揮,並切斷了趙軍的運糧通道。

《史記》記載:『秦出輕兵擊之。

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

至此趙括率領的數十萬趙軍陷入白起利用地形準備的袋形埋伏圈,加上糧草斷絕,趙國士兵軍心渙散,戰鬥力大減。

趙括為了穩定軍心,連斬八名都尉,下令讓數十萬趙軍從不同方向沖擊白起事先在預期殲敵地區修築的包圍壁壘,但白起修築工事本就是作為輔助進攻手段,目的就是防止敵軍突圍,趙軍因此始終無法突圍成功。

《史記》記載:『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這時白起乘機派出精銳部隊開始進攻,結果趙軍失利,隻好修築防禦工事,進行固守,等待趙國派兵救援。

不過秦昭襄王聽說趙軍糧道被切斷後,就下達了全國動員令,並親自趕到河內郡,賜封當地百姓一級爵位,征調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全部支援長平戰場,以阻攔趙國援兵,和斷絕趙軍糧道,因此數十萬趙軍的退路被徹底堵死。

之後白起又下令讓騎兵不斷騷擾趙軍,進一步打擊、瓦解趙軍鬥。

在包圍斷糧一個多月後,趙軍士兵因為饑餓,甚至開始互相殘殺充饑,趙括就利用趙軍求生的本能,將大軍編成四隊,輪番突圍,但趙軍此時饑餓不堪、且軍心渙散,始終都無法突破秦軍包圍防線。

《史記》記載:『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

來攻秦壘,欲出。

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

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

無奈之下,趙軍主將趙括隻好組織出一支精銳部隊,並親自率軍突圍,結果不但沒有突圍而出,趙括自己也死於秦軍亂箭之下。

主將戰死後,趙軍再也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進攻,剩餘的數十萬的趙軍在走投無路下選擇了投降。

不過他們卻再也沒能回到故國,也沒有被秦軍收編,最終被白起下令坑殺,四十多萬趙軍埋骨長平。

結語:

長平之戰中,趙括之所以沒能帶領數十萬大軍突破白起防線,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趙括缺乏戰場經驗,且輕敵冒進。

且不聞廉頗擔任主將時,趙軍接連被秦軍擊敗,趙括緣故能一戰『擊潰』秦軍,難道是廉頗太菜,還是秦軍變弱了呢!

結果趙括中了白起誘敵深入之計,一步步帶領數十萬大軍陷入危機,最終被白起分割包圍,並被切斷糧道,加上秦昭襄王動員河內百姓阻攔趙國救援,徹底堵死了被圍趙軍的退路,以至於無力回天,四十多萬趙軍埋骨長平戰場。

文/歷史紫陌閣

回味更多歷史,下期更精彩。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持。

本文聲明原創,文中配圖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