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不過是替罪羊:趙王一句『卷甲而趨之』,送趙軍入白起圈套。《網路歷史》

公元前261年,秦國突然發生一場嚴重的饑荒。

剛擔任相國數年的范雎得知民間災情嚴重,馬上向秦昭王請求道:『五苑中草木茂盛,蔬菜、橡果、棗栗都足以養活百姓,請您將這些發放給百姓』

大災大難面前,任何一國執政者都會發放救濟,讓百姓渡過難關,這也是收買人心的絕佳時機。

可秦昭王聽後,卻說:『我們秦國的法律,讓有功的民眾接受賞賜,讓有罪的民眾得到誅殺。

發放五苑蔬果草木的做法,是讓有功的民眾和無功的民眾都得到賞賜,這將使國家陷入混亂。

所以,與其發放五苑蔬果讓國家陷入混亂,不如不發而讓國家安定!』

百姓正在忍饑挨餓,可秦昭王卻拒絕救濟——如果這番對話傳了出去,不知要被多少秦人背地裡辱罵?

不過,秦昭王之所以這麼決絕,是因為他另有打算。

這幾年來,按照范雎『遠交近攻』策略,秦國先臣服了魏國,後又數次出兵將韓國截成三段,迫使韓桓惠王主動獻出了上黨郡。

可不想,上黨郡守馮亭卻不願投降秦國,轉而將上黨送給了趙國。

上黨,號稱『天下之脊』。

只要占領此處,秦國就能鳥瞰山東六國,在戰略上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范雎『遠交近攻』數年,最重要的目的,也是要奪取這塊戰略要地。

眼看就要吃到嘴裡的『肥肉』,居然讓趙國白撿了便宜,秦昭王能不生氣嗎?

所以,在得知趙人收下韓國上黨後,秦昭王就已下定決心與趙國再次開戰了。

為徹底打消韓國的非分之想,秦昭王先派軍攻占了緱氏《今河南登封西北》、綸《今河南登封西南》,隱隱震懾韓國都城新鄭。

同時,秦國又派大軍攻打上黨,試圖阻止趙人接收。

大戰在即,秦昭王之所以不願賑災,就是要驅使秦國百姓踴躍上戰場建功,這樣才能贏得口糧,度過饑荒!為此,秦昭王還特意宣佈,參與上黨作戰的士卒,有軍功則全部封賞上等土地,來進一步激勵百姓踴躍參戰。

在秦國,饑荒都成了秦王驅使百姓上戰場立功的手段。

可在趙國,趙孝成王卻完全沒有意識到接收上黨的巨大風險。

當馮亭獻出上黨時,趙人大多隻看到了利益:『用兵征戰一年,往往還攻不下一座城池;現在坐在家中就得上黨十七座城池,這可是天大的利益!』所以,趙孝成王慷慨地封馮亭為華陽君,並派大將廉頗接收了上黨。

公元前260年,秦國左庶長王齕率軍正式攻打上黨。

廉頗前往應戰,駐紮在長平《長平故城,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北二十一裡處》。

4月,趙軍士卒與秦軍斥候遭遇,秦斥候竟然殺死了一位趙國裨將。

6月,秦軍兇猛地突破了趙軍防線,攻克了兩個堡壘,俘虜了四名趙軍尉官。

7月,見秦軍勢不可擋,廉頗被迫轉入防禦,先在丹水以西修築了一處壁壘《此一壁壘在丹水西,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北約六裡處》想在此與秦軍形成長期對峙。

可秦軍進攻犀利無比,再次攻破趙軍營壘,奪取了西壁壘,又俘獲兩名趙軍尉官。

為了讓家人能在大饑荒中幸存,秦軍將士人人都成了惡狼猛虎,殺得趙軍連連敗退。

連戰連敗之後,廉頗幹脆徹底退守丹水東岸,又修建起一處營壘《此處即趙軍東壁壘,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北約五裡處》,再也不肯出戰了。

前有丹水作為天險,背靠趙國上黨《今山西長子、壺關以北的上黨盆地一帶》,又分派精兵扼守幾處交通要塞,廉頗已然是立於不敗之地了。

至此,秦、趙爭奪上黨之戰進入了艱難而枯燥乏味的相持階段,長達一年。

剛遭遇嚴重饑荒的秦國,其實最害怕的就是戰事久拖不決。

長平距離趙國近,可距離秦國本土卻相當遙遠。

如此長距離,對秦軍後勤補給構成了極大考驗。

所以,見趙軍始終龜縮在丹水東岸拒不出戰,秦軍上下都叫苦不迭。

該怎麼來對付廉頗的『龜縮』大法?

就在秦軍上下都叫苦不迭之時,趙國內部也對廉頗生出了不滿。

上黨位於在太行山上,趙軍的補給要通過蜿蜒曲折的山路,運輸難度極大。

自接收韓國上黨郡以來,趙國已在此地耗費了太多資源,國力也難以承受了。

眼看在長平戰事久拖不決,趙孝成王也沉不住氣了,多次派人去指責廉頗,督促他盡快出戰。

可廉頗卻自恃『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始終不願冒險出戰。

戰事之初,廉頗就屢屢受挫;現在戰事又陷入僵局、打成了消耗戰,是不是因為廉頗太老、不能再戰了?

此時此刻,趙孝成王終於有些後悔了:早知會引來這麼大麻煩,當初就不該接收上黨!

究竟該如何破解這一僵局?

為此,趙孝成王特意找來樓昌和虞卿,商討下一步的計劃。

趙孝成王這次沒有再找平原君和平陽君商議,想來他倆也是束手無策了。

見到兩人後,趙孝成王先開口問道:『軍隊沒能打勝戰,還死了一名都尉,寡人想派全部兵力與秦軍決戰,兩位怎麼看?

』在趙孝成王看來,與其長期消耗,還不如速戰速決。

樓昌立刻起身反對:『這可沒什麼好處,不如派出一位尊貴使者前往秦國議和』

一旁的虞卿聽了,卻不贊同:『那些主張講和的人,是認為不講和趙軍一定會敗。

然而,現在的局勢,決定和與不和的權利是掌控在秦國手中。

況且,以大王來看,秦國是想徹底擊潰趙軍還是不想?

趙孝成王毫不猶豫地回答:『秦國當然想不遺餘力地擊跨趙國』

虞卿這才繼續說:『那大王姑且聽從下臣,派使者攜重寶去結交楚、魏二國。

楚、魏想得到大王的寶物,一定會接納趙國使者。

趙使一旦進入楚、魏,秦國就會懷疑天下又將合縱,必定會生出懼心。

這樣,才可以操作與秦議和之事!』

趙孝成王剛即位時,虞卿曾舍棄相國之位,與魏齊一起逃離了趙國。

虞卿這麼做,使得趙孝成王不得不單獨面對平原君被秦扣押、秦軍大舉入侵的困局。

如今事情已過去六、七年,可趙孝成王還是對虞卿心存芥蒂。

況且,虞卿之計需要數月時間來實施,趙孝成王也確實是等不起了。

所以,他最終還是決定馬上向秦求和。

為此,趙孝成王與先前反對接收上黨的平陽君趙豹多次商議,派鄭朱前往秦國議和。

秦人似乎也沒有關上議和的大門,接納了鄭朱。

趙孝成王有些欣喜地對虞卿說:『寡人派平陽君主導議和,秦國已接納了鄭朱。

您以為如何?

可虞卿卻依然不太樂觀:『大王必定無法得到秦國的議和,趙國軍隊也必將大敗,天下諸侯祝賀戰勝的人都將去秦國了!』

見趙孝成王不太相信,虞卿繼續分析道:『鄭朱,是趙國的貴人。

他進入秦國議和,秦王和應侯一定會把此事展示給天下諸侯看。

楚、魏二國以為趙國將與秦議和,就一定不會援助大王。

秦國知道天下諸侯無人援助大王,那麼這次議和就註定無法成功!』

長平的巨大消耗,讓秦國也有些承受不起了。

可鄭朱一來,就讓秦昭王和范雎看出趙國此時也是外強中幹,怎麼還會答應議和?

結果,鄭朱在秦國空等了許久,卻始終沒能與秦人達成議和。

秦國不同意議和,戰事就得繼續下去。

為此,趙孝成王又向齊國請求糧食援救;可在秦國威脅下,齊國根本不敢援助趙國。

外交上四處碰壁,這讓趙孝成王再也難以忍受了:廉頗雖然是趙國最資深的戰將,卻不是唯一的戰將;既然廉頗無法取得突破,就該讓其他人去試試。

剛好此時,秦國派人到趙國到處散佈流言:『秦人最為害怕的,就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

當年閼與之戰,包括廉頗在內的眾多將領都說不可救,可趙奢卻發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大無畏精神,突然長途奔襲一舉而戰勝了秦軍。

如今趙奢雖已過世,可他兒子趙括熟讀兵書,連趙奢生前都無法難倒他。

雖然趙括從未取得大戰功,但虎父無犬子,為何不讓他一試?

於是,在公元前259年,趙孝成不顧眾人勸阻,啟用趙括為將,準備放手一博。

趙括一到前線,就秉承趙孝成王速戰速決的意旨,改變了廉頗的兵力部署,完全放棄了趙軍後防線上的各處重要關塞,將全部兵力都集中到長平前線,準備與秦軍來一場硬碰硬的大決戰。

在趙孝成王和趙括眼裡,只要能發揮趙奢的『狹路相逢勇者勝』精神,趙、秦正面對決的勝負就是五五開,誰還怕誰?

得知趙括取代了廉頗,秦昭王卻秘密下令白起趕到長平前線,取代王齕而成了秦軍主將。

為防泄密,秦昭王還特別強調,誰敢泄露白起為主將、殺無赦!

等全部主力到達前線後,趙括立即下令趙軍渡過丹水,主動出擊、攻打秦軍。

見趙軍來勢洶洶,白起將計就計,先命秦軍詐敗而退,放任趙軍奪回了之前廉頗修築的西壁壘。

奪下西壁壘後,不知深淺的趙括又命令渡河部隊繼續追擊,前往攻打秦軍大本營。

在此,趙軍遭遇秦軍頑強抵抗,再也無法前進半步。

趁著趙括隻顧進攻,白起卻暗中另派兩支奇兵共二萬五千人,分別繞道長平之後和趙軍側翼,輕松攻占了趙軍空虛的後防線,截斷了趙軍退路。

趁著趙括還沒反應過來,白起又派騎兵五千人,沿著丹水河岸不斷發起沖擊,阻止趙軍渡河,把趙軍位於丹水東、西兩岸壁壘的聯系也徹底切斷了。

白起當然不會如趙括所願,與趙軍展開正面決戰,他隻想甕中捉鱉!

得知白起成功包圍了趙國大軍,秦昭王大喜,立刻趕往河內《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一帶,之前為韓國領土》,賜予民眾爵位各一級,征召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奔赴長平前線,徹底阻斷趙軍援救和糧道。

戰局至此,趙括大軍徹底落入了白起圈套,再也難以脫身。

被圍困四十六天後,斷糧的趙軍士卒被迫殘殺同伴來當食物。

此時,趙括再也坐不住了,指揮大軍分四路連環沖擊,想突破秦軍防線,卻被秦軍射殺!

主將一死,趙軍頓時喪失了鬥志,全部投降了秦軍。

最終,秦軍包圍圈內的四十萬趙人,包括軍隊士卒和後勤人員,大多被白起坑殺在長平,僅有二百四十位較為年幼的人被放回了趙國。

趙括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他一廂情願地以為,只要發揮父親那樣的『狹路相逢勇者勝』精神,積極尋求與秦軍正面對決,長平之戰的勝者就未必是秦國。

可關鍵在於,『戰神』白起根本就不屑於打這種沒把握的正面大決戰。

他反倒是利用趙括這種急於求戰的心態,順勢設下一個陷阱,誘導趙國大軍鉆入了秦軍的包圍圈,成功實現了甕中捉鱉!

然而,長平之敗是該怪罪趙括的指揮不利嗎?

早在與樓昌、虞卿等人商議時,趙孝成王就已提出,要『卷甲而趨之』與秦決戰;趙括不過是他這一思想的忠實執行者。

以此而言,趙孝成王才是將趙軍送入白起圈套的罪魁禍首,趙括不過是他的替罪羊。

——完——

作者 |欲雲:喜歡歷史的理工男,現居深圳

圖片 | 來自網絡,

欲雲談史論今

解讀不一樣的歷史

以古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