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王去世,公孫衍想要使張儀陷入困境,他為什麼這麼著急呢?《網路歷史》

繼位君王大多喜歡直接換上自己信得過的臣子,省得花費精力和時間去考察前朝重臣。

秦惠王去世,公孫衍想要使張儀陷入困境。

張儀在秦惠王時任秦相。

秦武王一繼位,即使沒有公孫衍之類的人興風作浪,張儀的前途也會陷入黑暗。

李讎對公孫衍說:『你不如從魏國召回甘茂,從韓國召回公孫顯,重新起用在國內的樗裡疾。

這三個人都是張儀的仇人;你任用他們,那諸侯們一定會感覺張儀在秦國失寵了』

這個可能是策士編撰的真假難辨的故事。

魏人公孫衍此時還在魏國,未到秦國。

『今惠王死,武王立,儀走,公孫郝、甘茂貴』《語見《戰國策•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張儀》》

公孫郝與公孫顯為同一人。

張儀確實在秦國失權、失寵,被迫出走魏國。

一朝天子一朝臣。

秦人李讎知道這個道理嗎?

他為什麼這麼著急呢?

李讎的計謀的核心是引導公孫衍不要單身作戰,而是集合眾人的力量搞垮張儀。

立即召回在國外的甘茂和公孫顯,重新起用在國內的樗裡疾。

難道不擔心秦國的外交、內政突然產生混亂嗎?

諸侯知道張儀失去權勢,秦國的連橫政策會驟然中斷嗎?

李讎為了讓張儀遠離朝堂,他考慮過這些嗎?

『賢者之事也,雖貴不茍為,雖聽不自阿,必中理然後動,必當義然後舉,此忠臣之行也』《語見《呂氏春秋•不茍論》》忠臣所做之事一定要合乎理、義。

『士不偏不黨,柔而堅,虛而實』《語見《呂氏春秋•士容論》》不偏私、不結黨國士應有的儀容風范。

以此考察李讎的計謀,可以看出此人不具備賢臣的操守,屬於阿諛奉承、結黨營私之徒。

李讎的計謀對於公孫衍來說,是有價值的;李讎這樣的臣子對於君王來說,有害而無益。

關注我,一起學習國學智慧,享受讀書樂趣,造就安樂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