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號稱呂不韋傳,重點講述他的豐功偉績,對生平等情況,介紹不多,可能原因有二:一是呂不韋生活年代久遠加上秦始皇的焚書,留下詳實的記錄應該不多;二則,呂不韋常被描述為投機的野心家,其生平履歷不值得好好記錄。
因此,本書主要是在宏大敘事中,來說明呂不韋的生平事跡。
做局高手呂不韋
讀完此傳,被呂不韋的做局才能驚嘆,其中對時局的洞察,對機遇的敏感,對人性的洞若觀火,以及自身的聰明才幹,造就了呂不韋從商人到政治家的驚天一躍,並留下統一並汲取各家精華、代表呂不韋的思想體系的《呂氏春秋》。
做完一個衛國濮陽的名門望族,因為衛國逐漸沒落,為了家族發展需要,全家決定從衛國濮陽搬遷到當時的一線城市——趙國邯鄲。
而後,在邯鄲的大街上,看到了作為質子——異人,秦昭王之孫,太子柱之子。
當時年僅二十歲的呂不韋,開始做功課,調查異人的身世、家庭關系、以及此位王孫的品性、愛好等等。
做完功課後,開始信心滿滿,胸有成竹地說出自己宏偉設想,並說服呂父,不要做:一本十利的普通貨物買賣,而要做定國立君的一本萬利生意。
呂不韋開始與異人培養感情,並給錢讓異人樹立品牌。
同時,呂不韋去秦國疏通關系,說服秦國立異人為嗣,在秦國境內的所見所聞,加強了對秦國必勝的信念,堅定了呂不韋的投資選擇,這是對歷史大潮流的順應與遠見。
期間,並精選了趙姬,並留下身孕後,送給異人,但嬴政是否為其兒子,隻能成為懸案了,但足見其城府之深。
此後,呂家不停投入資金押註,幾乎傾註了全家積累,不斷用金錢疏通關系,期間表明他對人性把握相當精準,加上冒險與運氣,最後呂不韋運作成功,驚天一躍成為秦朝的話事人,對秦國統一全國,功不可沒。
一手遮天時,呈現王佐之才
因異人上任後,僅僅當了三年王,就去世了。
呂不韋順理成章地成為年幼嬴政的仲父,並把持朝政。
這時,呂相當政,仍舊兢兢業業為秦朝統一全國運籌帷幄,並表現出極高的政治才能,不僅給剛猛的秦朝註入了儒家的仁義,招賢納士;還為廣大民眾謀福利,興修水利《鄭國渠在呂執政時完成》,發展農業,推動工業,提高商人地位,推動城市的繁榮。
生死觀
呂不韋給嬴政修建陵墓時《新皇帝上任,就要開始修建》,發表的生死觀。
他強調入土為安,不要厚葬,放入了貴重東西,反而遭賊惦記,終究會被掘墳,反而不安了。
丹心可鑒
按照秦朝律法,嬴政在22歲就可以獨立專政了,在嬴政上位前,嬴政一直未表明其心思,因此呂不韋命手下門客撰寫了《呂氏春秋》來表明他的政治理想,並希望嬴政能夠傳承。
可能是被壓制了太久,除了統一全國的政治理想外,其他很多舉措都與呂不韋不同。
嬴政掌權後,一直監視著呂不韋,並找機會,命呂不韋到河南就國,而後又把呂貶到蜀地,呂經受不了這精神打擊,並服毒自殺。
其實,呂不韋的悲劇不隻是嬴政把他逼上絕路,更可悲的是冤死後,被安上野心家的罪名。
如果呂有更大野心,早在當仲父期間,完全可以改朝換代,但他沒這樣做,而是把統一大業作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