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伍子胥,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因為在他的身上其實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
例如我們所熟知的伍子胥過韶關,一夜白頭;伍子胥鞭笞楚王屍體等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吳王闔閭也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
吳王闔閭本名公子光,本是吳王諸樊的嫡長子,不過後來由於兄終弟及,吳王僚繼承了本應屬於闔閭的王位。
公元前522年,楚國大臣伍子胥逃亡吳國,受到了吳國公子闔閭的熱情接待。
後來伍子胥勸說吳王僚出兵伐楚遭到拒絕,之後公子光找到伍子胥說,如果幫助自己登上吳國王位,就答應伍子胥傾全國之力討伐楚國。
公元前515年,伍子胥密謀吳國壯士專諸在一次宮廷酒宴之上刺殺了吳王僚,公子光成功當上了吳國國王,之後不久。
伍子胥再次找到了吳王闔閭詢問道:『當初大王承諾,如果伍子胥幫助大王奪得吳國王位,就會舉兵伐楚。
如今,您已經成功的如願以償了,是否可以開始兌現承諾、起兵伐楚了?
』
吳王闔閭道:『承諾先生之事,闔閭不敢忘記。
隻是在吳國興兵伐楚之前,先生還要必須答應闔閭三件事情,如果可以,寡人就立刻出兵,絕不反悔!』
最終吳王闔閭提出了三個條件,並向後世證明了,他並不是一個貪戀權利,不懂國事的昏君,而是一個真正心懷大志,雄霸天下的英主。
第一個:吳王闔閭希望伍子胥,能夠給自己鍛造一把史上絕無僅有的陰陽寶劍來祭天出兵,一次來彰顯自己吳國的軍威。
這件事情,伍子胥通過當時的著名鑄劍大師幹將、莫邪兩位高人,並成功的鑄造出了一對流傳千古的絕世寶劍。
第二個:出兵伐楚之前,必須將吳王僚的兒子慶忌除掉,剪除自己的後顧之患。
後來,伍子胥通過全國壯士之中找到了猛士要離,要離通過殺妻滅子的計謀成功取得慶忌的信任,並將慶忌的人頭帶回給了吳王闔閭。
第三個:必須尋找出一個熟知兵法的人來統帥三軍。
看來吳王闔閭對自己的軍事才能和伍子胥的實力也是十分清楚的,他不希望隻是憑借伍子胥的一腔怒火而拿自己的整個吳國當做賭註。
由此可見,吳王闔閭之所以能夠在後期以5萬兵力,滅掉近百萬大軍的楚國,絕非僥幸偶然。
吳王闔閭絕對算是一個知人善任的君主,譬如他在戰爭中從來沒有幹預過名將孫武的調兵遣將。
在國事方面對伍子胥做到了用人不疑、虛心請教。
雖然後期因為好大喜功,在征伐越過的的時候,大意失荊州,越國國王勾踐以詐降之計刺死在軍中。
也算得上是一個馬革裹屍、不枉此生了!後來司馬遷在編寫《史記》的時候給出了吳王闔閭一句很高的評價:『吳王闔閭,雄才偉略、賓服荊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