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的小夥伴可能會有些困惑,李清照,孔子和王莽有啥關系啊?他們有著密切的聯系,這關系到孔子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叫做『親親相隱』。
從『親親相隱』開始,我計劃陸續寫幾篇文章,揭開偽穿越者王莽的畫皮,讓大家看一下,真正的偽君子,是怎樣欺騙大家感情的,後世又如何幫他洗地,變成穿越者的。
故事是這樣的:孔子雲遊列國的時候,到了楚國,他去拜訪楚國當時的一個重要的官員,叫葉公,沒錯,就是那個葉公,被後世恥笑,當做反面教材的葉公。
葉公本人是楚國的王室貴族,他是楚莊王的曾孫,當年楚國發生內亂,葉公親自率兵平叛,得到了楚國人的愛戴,所以孔子親自去拜會葉公。
兩個人之間發生了這樣一段對話,葉公對孔子說,我們家鄉啊,有一個特別的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別人家的羊,他就舉報了他的父親。
孔子回答說,我們家鄉的人也很正直,不過和你說的不一樣。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說如果犯了罪的話,父子之間要相互的隱房東瞞,正直就在這道理之中。
很明顯兩個人的意見不一致,孔子的楚國之行也並不是很愉快。
後來孔子的學生們,因此遷怒於葉公,又知道葉公喜歡畫龍,所以就編了一個段子,叫葉公好龍,這就是這句成語的來源,是故意醜化葉公的。
順便說一句,葉公也是天下葉姓的始祖。
假如有葉姓的朋友看這篇文章,請點個贊,葉公終於沉冤昭雪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冰冷的歷史長河中,三種人千萬別惹,第一種就是有文化的段子手。
他們編排的段子,可以寫進幼兒啟蒙書裡,讓孩子們從小就笑話你,可怕不?第二種是落榜美術生,第三種就是圖書管理員了。
不展開了,這是個玩笑。
言歸正傳,這裡面孔子提到的『親親相隱』,是儒家的主要思想之一,在後來以儒家思想治國的唐朝以及宋朝,在他們的法律中,不管是《唐律疏議》還是《宋刑統》,都體現了這種親親應該相隱的精神。
不僅是親人之間,應該相互隱瞞對方犯罪的事實,而且更不可以告發,告發的話反而會獲罪。
這也就是宋朝的李清照,狀告他的渣男老公,自己反而要入監的原因。
終於說到王莽了,王莽的次子王獲,不知什麼原因打死了一個家裡的奴婢。
在漢朝的時候,奴婢的生命也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主人不能夠隨便的殺死。
按照漢朝的法律,如果你想處死一個奴婢的話,要事先向官府申報。
說明原因以後,得到官府同意,你就可以隨便處置了。
如果沒有充足的理由,就處死奴婢的話,那也要受到法律制裁,大概也就是罰款之類的,如果主人是官身,最多罰酒三杯,官降一級,肯定不用償命。
但王莽卻堅持認為,』聖人雲:天地之性人為貴』奴婢的命也是命,所以他堅持讓兒子王獲為這位奴婢抵命。
最後,王獲被逼無奈,飲下了他父親為他準備的毒酒。
當時的社會,正趕上是豪族橫行,百姓的命如草芥,王莽作為一個貴族,竟然讓自己的親生兒子為一個奴婢償命,此舉自然是贏得了社會上下的一致稱贊。
王莽借助王獲的人頭,得到了道德楷模的招牌。
雖然他號稱自己是以孔子思想,作為行動準則,但是他的行為,卻和孔子主張的親親相隱相悖,如果一個人都不愛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兒子的話,他怎麼可能愛身邊的人,愛世人?假如一個人,聲稱愛世人超過愛自己的家人,那他一定在撒謊,在欺騙所有人。
如果按現在看,殺人償命無可厚非,但這件事情畢竟發生在幾千年前,那個時候一個貴族的命,和一個奴婢的命是完全不能畫等號。
即使把王獲送到衙門,也不會有死刑的,但是王莽會落下教子不嚴的名聲。
至此,你還會認為王莽殺子,是出於現代的人人平等的思想嗎?講到這裡,王莽才殺了第一個兒子,後續的故事也很精彩,咱們明天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