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
孔子因材施教,弟子也各有所能。
孔子曾經評價弟子說:『道德高尚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能言善辯的有宰我、子貢。
精通政事的有冉有、季路。
擅長文學的有子遊、子夏』
孔子眾多弟子之中,子貢在當時最有影響力。
太史公說,子貢訪問列國,諸侯無不分庭抗禮,使孔子名揚天下者,子貢也。
此言並非空穴來風,當初子貢以伶牙俐齒遊說諸侯,竟然影響了五個國家的命運。
大約公元前483年,齊國大夫田恒《田常》想弒殺齊簡公,然而心中忌憚高氏、國氏、鮑氏、晏氏四大家族,於是計劃發兵攻打魯國,借此消耗四大家族的實力。
此時孔子已經回歸魯國,擔憂國家存亡,於是召集弟子問道:『我常常厭惡列國互相攻伐。
魯國是我的祖國,如今齊國將要攻打魯國,誰能挺身而出解除危機?
』
顏回、子路、子張、子石等弟子紛紛請命,孔子都不答應。
唯有子貢請命,孔子這才答應。
可見,孔子對門下的各弟子的能為,是一清二楚的。
子貢先北行去了齊國,拜見田恒,對他說道:『魯國是難以討伐的國家,而您討伐魯國,是錯誤的決定』
當時齊國比遠魯國強大,子貢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田恒的好奇,於是問子貢:『魯國怎麼就難以討伐了?
』
子貢從容答道:『魯國城池薄弱,國君愚昧,大臣無能,兵民厭戰。
像這樣的國家,不能與它交戰。
您不如討伐吳國,吳國城池堅固,兵強馬壯,又有良將鎮守。
這樣的國家,很容易討伐。
』
田恒聞言,勃然作色,以為子貢在戲耍自己,於是問:『你說的困難,其實是容易的;你說的容易,其實是困難的。
你為何說反話呢?
』
子貢泰然自若,回答說:『我聽說,憂患在內則攻打強國,憂患在外攻則打弱國。
如今您的憂患在內。
我又聽說,您屢次受封失敗,是因為有其他大臣反對。
如果您攻破魯國,齊國君臣因此受益,對你並沒有好處。
到時候,國君驕傲放縱,群臣爭權奪利,您不但難以成就大事,而且處境更加危險。
所以我說,不如攻打吳國。
吳國強大,齊國與之交戰必敗,到時候大臣與士兵戰死在外,國內空虛,孤立國君制霸齊國的人就隻有您了!』
田恒聽後,恍然大悟,態度有所緩和,又問子貢:『很好。
然而齊軍已經兵臨魯國城下,我撤軍轉攻吳國,大臣會對我起疑心,怎麼辦?
』
子貢答道:『您先按兵不動,我去拜見吳王,讓他為了救魯而伐齊,您就可以借機出兵迎戰了』
田恒許諾下來。
子貢南行去見吳王夫差,當時夫差想振興其父闔閭的霸業,對中原圖謀已久。
子貢見到夫差,對他說:『我聽說霸主沒有強敵,如今齊國想侵吞魯國,與吳國爭霸,我心裡很為大王擔憂。
我認為,解救魯國,可以彰顯仁義之名,討伐齊國,可以獲得巨大利益,如此也能威懾強大的晉國,希望大王對此事不要有疑慮』
夫差聽後,當然很心動,對子貢說:”很好。
然而寡人曾經擊敗越國,俘虜了越王勾踐,寡人沒有殺他,放他回去了。
越王是一個賢明之君,他回國後勵精圖治,一定有報復我的心思,請你等我攻破越國後再依照你說的去做。
“
子貢聞言,覺得不妙,魯國危在旦夕,若等夫差滅除越國,不知何年何月,自己的計劃不就失敗了?
於是子貢說:『不可。
等大王滅掉越國後,齊國也已經滅掉了魯國。
而且攻打弱小的越國而畏懼強大的齊國,是不勇敢;隻看見討伐越國有小利而忘記了齊國這個大害,是不明智。
大王不如保存越國,以向四鄰彰顯仁德;救魯伐齊,以向晉國炫耀武力,如此則諸侯來朝,霸業可成。
大王若真的怕越國報復,我可以去見越王,讓他派出軍隊隨大王出征,如此也能使越國國內兵力空虛,不能報復吳國』
夫差聽後,非常喜悅,應允下來。
子貢東行去見越王勾踐。
勾踐為報仇雪恥,招攬四方賢才,聽說子貢來到,便在城外迎接,陪同子貢來到賓館。
勾踐向子貢行禮,問道:『此地為僻遠之國,盡是蠻夷之民,大夫怎麼屈尊來此?
』
子貢神秘一笑,語出驚人:『我為吊祭大王而來』
勾踐聽到如此冒犯之語,卻毫無怒色。
他本來就是隱忍之人,想當初為了茍活,他親自品嘗夫差的糞便,為他診斷病情。
如今吳國未滅,大仇未報,他勾踐不會因冒犯之語而宣泄無謂的怒氣。
而且他也是聰明之人,知道子貢這樣說一定有別的用意。
於是勾踐再次向子貢行禮,伏首跪拜,問道:『孤聽說禍福相依,如今大夫來吊祭我,是孤的福氣,孤不敢問緣由』
勾踐口上說不敢問緣由,其實心裡迫切想知道緣由。
而子貢當然也會道出緣由,因為這正是子貢的目的。
因此子貢從容解釋道:『臣最近見了吳王,請他援救魯國攻打齊國。
吳王也願意,但他擔心越國趁機報復,對我說:‘等寡人攻破越國後才能如此。
’我聽說,無報復之心而使人懷疑,有報復之心而使人知曉,事情未發動使人聽聞,有此三者很危險,是行事的大忌』
子貢最後一句話,已經將勾踐的心思看穿了,並向他發出警告:『若盲目報復吳國,將有殺身亡國之禍,到時候我子貢就真的要吊祭你了!』
勾踐聽完心服口服,又向子貢跪拜行禮,請教道:『孤自不量力與吳國交戰,兵敗受辱,困於會稽山。
如今大夫屈尊來此見面,以金玉良言教誨。
孤仰賴上天所賜,豈敢不奉教?
然而當初吳王殘殺中國百姓,毀壞我先祖宗廟,國家變成廢墟,而孤也成為階下之囚,受盡羞辱。
孤對吳王恨之入骨,希望和吳王交戰,寧願同死。
不知大夫有何良策?
』
子貢回答說:『吳王為人,貪圖功名而不知利害。
如今吳王有伐齊之志,大王可以出兵相助成全他的決心,可以進獻國寶獲取他的歡心,可以用謙卑的言語松懈他的戒心。
如此,吳王一定會討伐齊國。
到時候,吳王若不能戰勝齊國,則是大王的福氣。
吳王若戰勝齊國,必定率兵進逼晉國。
臣請求去見晉君,令晉國和齊國一起攻打吳國,一定能削弱吳國。
到時候,吳國精兵被牽制在齊國,吳王則被困在晉國。
大王趁此良機,一定能滅掉吳國』
勾踐聽後,神色大悅,同意子貢的計劃。
等子貢離開時,勾踐送子貢千兩黃金,寶劍一枚、寶馬二匹,但子貢沒有接受。
子貢又去了吳國,對吳王夫差說:『臣已經將大王的心意告訴了越王,越王很恐慌,對我說,他自不量力與吳國交戰,兵敗受辱,困於會稽山。
仰賴大王的恩賜,使他可以保存社稷,至死也不敢忘,怎敢有所圖謀?
越王態度很誠懇,好像會派使者來向大王謝罪』
五天後,越國果然派大臣文種出使吳國,向夫差謝罪:『東海罪臣勾踐派使者文種來向大王修好,轉達敬意:‘臣自不量力與上國交戰,兵敗受辱,困於會稽山。
仰賴大王的恩賜,使臣可以保存社稷,至死也不敢忘。
臣聽說大王將要興起義軍,鋤強扶弱,安撫周室,所以派使者進獻先王珍藏的二十副寶甲,以及屈盧矛、步光劍作為賀禮。
中國雖然弱小,但臣願意出動全國士兵三千人隨大王出征。
臣願意為大王披堅執銳,身先士卒,親受矢石,雖死無恨!’』
吳王夫差大悅,於是召來子貢,請教說:『越國果然派使者來謝罪,請求出兵三千相隨,並且越王也願隨寡人出征。
這樣可以嗎?
』
勾踐說要隨軍出征,隻是為了麻痹夫差,令夫差放心地出兵討伐齊國。
於是子貢對吳王說:『不可。
調動人家所有士兵,又讓人家隨軍出征,這樣做不仁不義。
大王可以接受越王的禮物,同意他出兵,但要拒絕越王隨行』
吳王夫差覺得子貢說的有理,於是照辦了。
子貢離開吳國,西行來到晉國,去見晉定公,對他說:『臣聽說,事情不預先謀劃就不能應變,軍隊不預先準備就不能取勝。
如今吳國和齊國將要交戰,吳國若是不能戰勝齊國,越國必定乘機作亂。
吳國若是戰勝齊國,隨後必定兵臨晉國城下。
您打算怎麼辦呢?
』
晉定公惶恐,於是問子貢:『寡人要怎麼做?
』
子貢回答說:『休整軍隊,嚴陣以待』
其後,子貢離開晉國,返回魯國,向孔子復命去了。
吳王調動九個郡的兵馬,令太宰伯嚭為右校司馬,王孫駱為左校司馬,匯合越軍三千人,即將攻打齊國。
吳國大臣伍子胥聽說後,勸諫說:『臣以為興兵十萬,長驅千裡,日費萬金,不顧兵士之死,而爭一朝之勝,是覆國亡身之道。
況且與賊人同居而不知禍,又招惹強敵,就像治療疥瘡而無視心腹之疾,發病即死。
疥瘡,皮膚之病,不足為患,齊國正是疥瘡而已,而越國乃是心腹之患,不發病則有傷,一發病則立亡。
希望大王先平定越國再圖謀齊國』
吳王不聽,於是這年九月出兵伐齊,戰於艾陵,取得了勝利。
吳王取勝後,不能吞滅齊國,也不願退兵,且擔心齊國復仇,於是令人與齊國講和,對齊王說:『吳王聽說齊王打算率兵渡海來吳國觀光,吳王不知所措,集合士兵作為防備,不料誤傷了齊軍。
吳王希望能和齊國結親,消弭恩怨』
齊王回復說:『寡人處在北邊,並沒有出境的打算。
如今吳王率兵渡過江淮,不遠千裡而來,大肆屠戮中國人民。
幸虧天帝哀憐,齊國不至於滅亡。
如今吳王如今想與齊國和親,寡人怎敢不從命?
』
吳王於是和齊王盟誓,互不侵犯,然後吳王便率兵進逼晉國。
晉國已有防備,與吳軍戰於黃池,擊敗了吳軍。
越王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敗於晉國,於是趁機渡江偷襲吳國。
吳王得知消息,離開晉國,揮師攻打越王。
越王迎戰,和吳王戰於五湖,三戰三勝,於是圍攻吳王宮,擒殺夫差。
越王伐吳三年後,出兵中原,終成一代霸主。
子貢這次出使,影響深遠,使魯國保全、齊國動亂、吳國滅亡、晉國變強、越國稱霸,十年當中,五國形勢發生了巨變。
作者:步天衢
參考資料:《史記》、《越絕書》、《吳越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