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到底有沒有寫過兵法?山東西漢墓中出土的竹簡轟動了學術界。《網路歷史》

孫臏,其本名孫伯靈,是戰國時代齊國的軍事家,出生於阿鄄之間《今菏澤市鄄城》,是軍事家孫武的後代。

相傳孫臏和魏國大將軍龐涓同出於鬼谷子師門,後來孫臏被龐涓迫害,遭遇臏刑,因此被稱為孫臏。

後來在齊國的幫助下回到齊國,被任命為軍師。

孫臏幫助田忌取得了著名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使得齊國稱霸東方。

他在歷史上留下了『田忌賽馬』、『圍魏救趙』、『增兵減灶』等著名的軍事典故。

孫臏

作為戰國時代最有名的軍事家,孫臏是否留下過著作呢?《史記》記載:『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說明孫臏是有兵法流傳的,但是沒有提到名字。

《漢書·藝文志》曾著錄《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

可是到唐代之前,《齊孫子》就散失了。

從隋朝之後,人們就再也沒有看到過孫臏的兵法。

圍魏救趙

因此,在學術界就開始產生了爭論。

從宋代開始,有學者開始懷疑《孫臏兵法》並不存在,也有學者認為《孫子兵法》是孫臏著的,而不是孫武。

甚至還有學者認為孫武和孫臏實際上就是一個人,隻是歷史記載出現了混亂。

孫武

不過幸運的是,山東一座西漢的古墓出土竹簡終結了這些質疑。

1972年,考古學家在山東省臨沂發現了一座西漢時期的古墓,經過了發掘,其中發現了4942隻竹簡,其內容包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歷譜》等先秦古籍及古佚書。

從出土的內容可以大概推斷墓的主人是一位將軍或者軍事愛好者,很可能是齊國人的後代。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銀雀山墓中同時出土了《孫子兵法》《吳孫子》和《孫臏兵法》《齊孫子》,從而證明了孫武和孫臏卻是是兩個時代的兩個人,也證明了孫臏確實有兵書傳世。

全書共30篇,分為上編、下篇。

其中上篇是孫臏的言論整理而成,多以問答的形式出現如『齊威王問用兵孫子,曰』、『田忌問孫子曰』、『孫子出,而弟子問曰』、『孫子曰』等。

而下篇是否是孫臏的著作還存在爭議。

1985年,《銀雀山漢墓竹簡《壹》》出版,共收入《孫臏兵法》凡16篇,系原上編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為: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篡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篡、殺士、延氣、官一、五教法、強兵。

從《孫臏兵法》可以看出,齊國的軍事家和道家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孫武、司馬穰苴、孫臏都是陳國田氏後代,而陳國也是道家思想的發源地,老子就是陳國人。

兵法中提到了提到『道』的地方有五十多處,孫臏認為一個合格的用兵者必須『達於道』。

孫臏反對不正義的戰爭,他說 『義兵王,應兵勝,忿兵敗,貪兵死,驕兵滅』。

《道德經》中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主張戰爭是不得已才會使用的,因此反對戀戰、好戰。

《孫臏兵法》同樣如此,『夫兵者,非士恒勢也。

此先王之傅道也。

戰勝,則所以在亡國而繼絕世也。

戰不勝,則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

是故兵者不可不察。

然夫樂兵者亡,而利勝者辱』 。

《孫臏兵法》竹簡

從《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的對比來看,《孫子兵法》基本論述的是用兵之道,也就是軍事理論,而《孫臏兵法》強調的是用兵之術,也就是軍事理論在實際戰爭中的運用。

孫武參與過的戰爭隻有助吳伐楚,而孫臏參與的戰爭更多,因此兩者的側重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