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諸要離聶政行刺都成功了,為何荊軻卻失敗了?隻因他犯了刺客大忌。《網路歷史》

荊軻本不願刺秦,秦舞陽也不是他想要帶的人,所有這些都是燕國太子丹強加於他的,所以,這起事件以失敗告終,實際上也並不意外。

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恐怕沒有人希望荊軻刺秦能成真,因為我們對秦始皇一統六國,既有崇拜之情,也認為大一統有利於歷史的發展。

但在當時的六國可是想盡辦法遏制秦國的進攻,最有效的合縱之策也用了,但由於各國心懷各異,最終還是未能抵擋住秦國統一的步伐。

荊軻刺秦事件發生時,秦國早已打響了它的統一戰,先後滅掉了魏國和趙國,並將戰火燒到了燕國境內。

那麼面對強大的秦軍,燕國又如何應對呢?燕國無所是從,雖然它也曾輝煌過,比如在燕昭王時代,大將軍樂毅也曾一度領五國聯軍伐齊,一舉吞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但那又如何呢?

從結果來看,曾經的輝煌不值一提。

在燕昭王死後,樂毅被迫離開燕國,而齊國最終又把失去的城池奪了回來,所以燕國還是弱小的燕國,一直以來,存在感極低。

面對來勢洶洶的秦國,燕國太子丹急病亂投醫,最終想出了一個破解之法,就是刺殺秦王,挾持秦王為人質,以此獲得談判的籌碼,這個想法本身就不切實際。

即使成功了,也隻是一時的緩兵之計,更何況,這件事成功的概率本身就很小。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先來看一下,在春秋戰國時代的另外四起著名的刺殺事件:

春秋時期–專諸刺殺吳王僚–成功

吳國公子光想當吳王,但前提是必須將現任吳王僚給滅了。

為了達成目的,他采用了『刺殺』的手段,而充當刺客的人叫專諸,是伍子胥推薦的勇士。

公元前518年的一天,機會來了。

楚平王去世了,吳王僚趁此機會去攻楚,造成國內空虛。

公子光也借著這個機會,向吳王僚發出邀請函,說是要請他在家裡吃大餐。

吳王僚也知道公子光不懷好意,但他還是穿著盔甲來赴宴。

宴會中,專諸將魚腹內裝有匕首的烤魚要獻給吳王僚,當魚端到吳王僚面前時,專諸心不跳氣不喘,快速從魚腹中抽出匕首,用盡全力刺向吳王僚,匕首穿過盔甲一直穿透了吳王僚的背脊,最後吳王僚當場死亡。

專諸雖然也以身殉義,但他的刺殺行動是成功的,最終公子光也達成了他篡位的目的。

從整體來看,刺殺行動的最終目的是公子光篡位,所以專諸的成功有幾個因素:

其一,公子光與吳王僚相識,專諸靠近吳王比較容易,最佳時機就是公子光安排的。

可以說,公子光既是策劃者,又是現場的第二參與者。

其二,刺殺的本質屬於內政爭權而引發的相互殘殺,即使沒有專諸參與,公子光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

其三,公子光本身也是貴族,也有合法的繼承權,吳王僚被刺殺後,他有能力重新組織自己的團隊,實現終極目標,成為吳王闔閭。

所以,這是一次完美的刺殺行動。

春秋時期–豫讓刺殺趙襄子–失敗

『士為知己者死』的典故就是出自刺客豫讓的故事,他將智伯視為知己,但在『田氏代齊』的更替中,智伯被趙襄子等人密謀殺害了,豫讓為了替知己報仇,幾次三番地找機會刺殺趙襄子。

一次化裝成苦刑犯潛伏在王宮廁所中,以伺機刺殺趙襄子,沒有成功;又一次,在摸清趙襄子的出行時間和路線後,預先潛伏在暗處,以圖再次謀殺趙襄子,結果還是失敗。

趙襄子對於豫讓的屢次加害很好奇,就問他,你也曾侍奉過范氏、中行氏,智伯滅了他們,你怎麼不替他們報仇,反而屈辱地去臣事智伯呢?如今智伯都死了很久了,你為什麼還要替他報仇呢?

豫讓說,范氏、中行氏把他當普通人看待,但智伯把他當國士看待,所以他要用國士的態度報答智伯。

最後,趙襄子也滿足了他的要求,他把自己的衣服拿給豫讓,豫讓拔劍將衣服刺了好幾下,之後自殺而亡。

雖然這是一次失敗的行動,但豫讓的失敗遠比成功產生的影響力更大,連對手都向他低頭了,可謂雖敗猶榮。

如果從心理上來看,豫讓也是成功的,他用他的精神擊敗了對手。

春秋時期–要離刺殺慶忌–成功

吳王闔閭在刺殺了吳王僚之後,順利當上了吳王,但是他擔心吳王僚的兒子慶忌來找他尋仇,當時慶忌在衛國正準備攻打吳國。

於是,又是伍子胥向他推薦了一個人–要離,派要離去刺殺慶忌。

闔閭一看要離,見他又瘦又弱,而慶忌人高馬大,勇力過人,要離怎麼會是慶忌的對手呢?於是,闔閭連連搖頭,不過要離在說了一番話後,闔閭便同意了。

要離說,殺慶忌要靠智力而不是體力,只要能接近他,就好辦。

那麼如何接近呢?要離使出了『苦肉計』。

他在吳國散佈謠言,說闔閭弒君篡位,接著被闔閭抓進大牢。

之後他砍斷了自己的右臂,又『乘機』逃走。

闔閭聽說要離逃跑,於是又殺了他的妻子。

這件事不僅在吳國成為頭條新聞,就連鄰國也都知曉了。

逃出吳國的要離,直奔衛國,並順利見到了慶忌,還成了他的貼身親信,並力勸他討伐吳國。

最終,在慶忌討伐吳國的路上,要離找準時機成功刺殺了慶忌。

這次事件雖然也成功了,但要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其成功的因素有兩點:

其一,使用苦肉計,主動站到了吳國的對立面,以此與慶忌產生共鳴,進而有了共同的敵人–吳國;

其二,通過力勸討伐吳國一事,再次強調了他對吳國的『仇恨』,從而進一步取得了慶忌的信任,達到了留在他身邊的目的,這樣一來,刺殺慶忌的機會就大大加強了。

總之,刺殺行動成功的關鍵在於,要離成為了慶忌的近臣,既是心理上的也是現實距離上的同盟者。

戰國時期–聶政刺殺權臣–成功

聶政是魏國人,因殺了人而隱居齊國,他為人俠義,武功高超。

韓國大夫嚴仲子聽說聶政是俠客,便贈其黃金百縊,請他去殺一個人–韓相俠累,因為嚴仲子受到了俠累的迫害,所以要報仇。

聶政因為其母在世,故謝絕了嚴仲子。

幾年之後,聶母辭世,聶政便來找嚴仲子,問清楚嚴仲子的仇人後,他一個人就去實施了。

而且他實施刺殺行動的方式很直接,沒有陽謀,也沒有陰謀,仗劍殺入俠累府宅,一劍將俠累的胸膛刺穿,之後英勇就義,而且死得比較慘。

為了不讓人認出自己,他親手挖出自己的眼睛,又剖腹拉出腸子,最後痛苦死去。

聶政的刺殺行動備受歷代史學家的贊揚,也成為崇尚信義的典范。

這次刺殺行動的成功因素比較單一,最大化地體現了聶政的個人能力,武功的確高強。

在上述四起事件中,三次成功,一次失敗,這麼說成功的概率還是很高的嘛,不妨再總結一下成功事例的共性因素:

其一,刺客的心理素質要絕對,專諸、豫讓、要離和聶政,這些刺客的心理素質都非常好。

其二,刺客在行刺過程中,都沒有幫手,都是獨立行動,多一個人可能就多一分意外。

要離和聶政都是如此,即便專諸在刺殺時,公子光也是不在場的。

其三,要麼個人能力超強,比如聶政;要麼能絕對地取得對手的信任,比如要離;要麼能輕易的接近對手,比如專諸。

現在我們來看荊軻刺秦為什麼會失敗:

首先,我們來看荊軻的心理素質如何。

在《史記》中提到,荊軻在到燕國之前,他曾到榆次和蓋聶談論過劍術。

但是因為在論劍時,因意見不同,與蓋聶發生爭吵。

惹得蓋聶大發雷霆,並憤恨地瞪了他,荊軻嚇得偷偷逃走了。

之後的荊軻到了邯鄲,與魯句踐比賽下棋,荊軻又因不講規矩與魯句踐發生了爭執。

魯句踐被荊軻氣惱了,所以大聲呵斥了他,之後,荊軻又是偷偷逃走了。

從上述兩件事來看,荊軻的心理素質並沒有多好,承受壓力的程度也有限。

對於這一點,荊軻自己也很清楚。

所以,當太子丹讓他效仿曹沫為燕國效命時,他拒絕了。

他說『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

意思是,他認為這樣的國家大事,依他的才能並不能勝任。

來說下曹沫,此人是魯國大將,勇猛大力,為魯莊公所寵愛,和齊國交戰三次皆敗,但由於魯莊公罩著,照例還是大將軍。

後來,齊魯會盟,曹沫在盟會上劫持了齊桓公,要求他歸還所占魯國的土地,齊桓公無奈,隻好答應。

這件事在《史記·刺客列傳》也有記載,太子丹就是想讓荊軻做第二個『魯沫』。

但是荊軻不願意,太子丹就用金錢、美女和名譽來賄賂他:『尊荊卿為上卿,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

從中又可看出,荊軻行刺秦王,雖然答應了,但他是被動答應的,並非心甘情願,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抗拒性。

這一點與專諸、豫讓、要離和聶政都有區別。

從而也可以看出一個嚴肅的問題,荊軻刺秦王本身的動力不足,這也導致他在心理上並不能做到全力以赴,那麼失敗的必然性也就加大了。

其次,再來看荊軻並不是單獨行動的,他還帶了一位幫手秦舞陽。

但按照他的計劃,他要帶的人並不是秦舞陽,而是一位他自己的朋友。

那麼,他為何又同意帶上秦舞陽呢?目的就是為了讓太子丹放心,因為太子丹並不十分信任他,他們之間也沒有建立起完全的信任關系。

秦舞陽是太子丹的人,荊軻是田光推薦給太子丹的人,而田光對荊軻也未必有多了解。

田光認為荊軻非庸人,有兩點原因:

其一,好讀書;

其二,從荊軻的遊歷經歷來看,他以往與之結交的都是名士。

所以,太子丹對荊軻其實完全不了解,不了解自然也就不信任,那為什麼還要讓荊軻去呢?一是實在沒有人,二即使有,比如秦舞陽,他也同樣不信任,所以,最後是兩人去刺殺秦王,反而增加了刺殺的難度,而且秦舞陽還幫倒忙,『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秦王君臣都覺得秦舞陽很怪,由此也產生了心理上的防備,秦王在驚悸之餘,還能『自引而起』,說明他潛意識是有防備的。

所以,荊軻刺秦的失敗,與他不是單獨行動也有關系。

第三,來看荊軻的個人能力如何。

他不可能像聶政那樣,一人殺入秦王大殿;也不可能像專諸那樣,現場得到太子丹的幫助;而要離的籌備工作與他倒是有三分相像。

要離殺妻斷臂,向慶忌展示自己有多麼仇恨吳王闔閭,目的就是為了取得慶忌絕對信任,以便留在他身邊;而荊軻去見秦王,也帶了兩樣東西,即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要獻給秦王的督亢地圖。

但這兩樣東西並不是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而是僅僅能得到秦王面見他的機會。

再者,即使沒有秦舞陽,荊軻也沒有打算一人獨自前往,他也要等一位朋友。

由此可見,荊軻的個人能力有限,他得到面見秦王的機會,這是樊於期和燕國提供的。

匕首是太子丹給弄來的,自己還不能單獨行動,這些都說明了他的個人能力肯定沒有聶政、專諸和要離強。

所以,當他面對秦王時,由於刺殺動機不足,目標也不明確,又想活捉,又想刺殺,同時秦國君臣又受到秦舞陽的幹擾,戒備心四起,最後刺殺行動失敗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綜上所述,荊軻刺秦之所以失敗,秦舞陽確實是幹擾因素,但並不是決定因素,這是由於多重因素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