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派都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
因此戰國七雄中的名臣,那可真是數不勝數。
秦國的名臣應該最多,比如有商鞅、張儀、白起、范雎、司馬錯、魏冉、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等。
趙國的名臣大概有這些: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趙勝《平原君》等。
魏國的名臣有:李悝、翟璜、西門豹、吳起、魏無忌《信陵君》、公孫衍、龐涓等。
韓國的名臣有:暴鳶、申不害。
齊國的名臣有:鄒忌、孫臏、田忌、田文《孟嘗君》、田單等。
燕國的名臣有:樂毅、郭隗、秦開。
楚國的名臣有:屈原、黃歇《春申君》、項燕。
從名臣的多寡,其實我們就能看得出,這7個國家,將來誰能成就大業。
秦國的人才是最多的,其次就是趙國、魏國和齊國,這4個國家在戰國時期,常常互相征伐。
除此以外,楚國地盤大,實力雄厚,也能與秦國一較高下。
相對而言,韓國和燕國,不僅名臣少,而且實力弱,自然無法向秦國叫板了。
那麼問題來了,從這麼多名臣中,隻挑選一個,你覺得戰國七雄各家的第一名臣,應該花落誰家呢?
一、秦國第一名臣,當屬商鞅。
秦國名臣實在是太多了,真可謂是神仙打架,所以說,這個『第一名臣』的名頭,不管給誰,其他人都會提出不同意見。
那我們隻能從秦國發家致富的開端說起了,秦孝公之前,秦國一直被魏國摁在地上摩擦,實在是抬不起頭來。
吳起用5萬魏武卒,就擊垮了秦國50萬大軍,秦軍可謂是顏面掃地。
河西500裡土地,眨眼睛也就都落入了魏國之手。
在這種危急關頭,秦孝公決心變法,而商鞅便是秦孝公最為得力的助手。
商鞅變法大家太熟悉了,如今的風評不是很好,但在當年,的確極大地提升了秦國的綜合國力。
商鞅變法以後,秦國不僅在經濟水平上得到了提升,而且在軍隊戰鬥力上,也有顯著提升。
這使得秦國擁有了吞並六國的基礎,後來的秦國,也因此被山東六國稱之為虎狼之師。
此後的各大名臣,無疑是在商鞅變法的基礎上,錦上添花。
如果當初沒有商鞅變法,或許秦國早就被魏國給兼並了。
所以秦國第一名臣為商鞅,當之無愧。
二、趙國第一名臣,廉頗。
這個提名肯定很多人不服啊,畢竟李牧、趙奢這些人,完全不比廉頗差啊!可實在是沒辦法,廉頗留給後人的歷史故事,非常多。
相對來說,他的名氣更大。
故事一,廉頗負荊請罪。
藺相如從客卿瞬間被提拔為相國,這使得廉頗很不爽。
廉頗認為藺相如一介文人,毫無根基,和他們這些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將領完全沒法比,因此廉頗一直瞧不上藺相如,而且總是和藺相如過不去。
藺相如得知以後,不僅沒有和廉頗針鋒相對,反而故意避讓廉頗。
原來藺相如是擔心將相不和,導致趙國受損。
廉頗得知這事兒後,自慚形穢,果斷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從此廉頗和藺相如惺惺相惜。
故事二,長平之戰。
秦國奪取宜陽以後,韓國的上黨成了一塊飛地,與其送給秦國,還不如給趙國。
當上黨人投靠趙國的時候,趙孝成王欣然接受了這一切,結果導致秦軍大兵壓境,長平之戰就此開打。
最初3年,廉頗帶領趙軍長期和秦軍對峙,雖然敗了幾場小仗,但完全不影響大局。
可趙孝成王覺得這麼幹效率太低,因此就把廉頗換成了趙括,結果導致趙國40萬降卒被秦國名將白起給坑殺了。
故事三,尚能飯否?
廉頗遭到讒言,不得不逃離趙國,前往魏國避難。
可惜魏國並不能信任廉頗,當趙國被秦國圍攻的時候,趙王又打算重新起用廉頗,便派使者前去魏國。
可當時趙國奸臣郭開擔心廉頗被重用,便賄賂了使者,讓他說廉頗的壞話。
廉頗見到使者以後,故意在使者跟前吃了一鬥米飯,10斤肉,還親自披掛上陣,表示自己還很年輕,還可以重用。
結果使者到了趙王那兒,直接告訴趙王,廉頗飯量不錯,隻不過吃一頓飯就拉了3次。
趙王終於覺得廉頗老了,便不再提重用廉頗的事情了。
除了這些故事,後世的文人們,對廉頗的描寫也非常多。
比如說『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可憐一點狐丘志,到死猶能用趙臣』、『長年霜骨白皚皚,廉藺羞顏似濕灰』等。
三、魏國第一名臣,魏無忌。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絕對是四公子中,最有英雄氣概的一個。
別的不說,單就是竊符救趙這一件事,便足以讓魏無忌名震天下。
魏無忌手下有3000門客,竊符救趙後,擔心被魏王清算,因此魏無忌就留在了趙國。
等到魏國被秦國欺負時,他又回來擔任了上將軍,聯合五國聯軍,擊敗秦國大將蒙驁,將秦軍趕入了函谷關。
可以說,那時候的魏無忌,絕對是無數少年少女們心目中的偶像。
包括後來的漢太祖劉邦,都是魏無忌的小迷弟。
四、齊國第一名臣,田單。
很多人不服氣,認為齊國第一名臣應該是孫臏。
這麼說當然也可以,不過我覺得田單需要被更多人所了解。
大家隻知道樂毅帶領五國聯軍,擊敗齊國,一口氣拿下齊國72座城池。
但是為啥樂毅沒能消滅齊國呢?為啥後來齊國又收復了這些土地呢?這就要問問田單這個人了。
當時樂毅打下了齊國,隻剩下了即墨和莒這兩座城池,還在齊國人手裡。
田單被大家推舉為即墨的守城統帥,在他的帶領下,樂毅花了3年功夫都沒能把即墨給啃下來。
田單用反間計,迫使燕惠王逼走了樂毅,此後他又用火牛陣,大敗齊軍。
一眨眼功夫,便收復了齊國72座城池。
齊國這才得以復國。
五、楚國第一名臣,屈原。
本身屈原在楚國的官職並不算太高,也就是個三閭大夫,主管宗室祭祀等方面的事情,這和春申君黃歇可完全沒法比,畢竟春申君是令尹,相當於丞相。
奈何屈原的文采斐然啊!
屈原光靠一篇《離騷》,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了,沒想到屈原還有《九歌》、《九章》、《天問》等作品。
《楚辭》的主體作品就是屈原的作品,你想想他的文化水平有多高。
尤其是那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更是震古爍今的名句。
此外,每年過端午節,大家都能想到屈原。
傳說屈原跳了汨羅江以後,大家為了防止魚兒吃他的肉身,就包粽子丟給魚兒吃,久而久之就有了粽子。
六、韓國第一名臣,申不害。
說實話,韓國是真心沒啥名臣,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或許就是申不害了。
申不害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也想像李悝、商鞅那樣,通過變法,幫助一個諸侯國變得強大。
申不害擔任韓國丞相長達15年之久,正是由於他的變法,使得弱小的韓國能夠在夾縫中得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七、燕國第一名臣,樂毅。
這基本都是公認的了,諸葛亮一開口,就自比管仲樂毅。
管仲是幫助齊桓公稱霸天下的名相,而樂毅則是幫助燕昭王報仇雪恨的名將。
樂毅曾經在3個月內,連下齊國72座城池,把齊湣王都給打懵了,差點就滅掉了齊國。
畢竟齊國是東方大國,曾經和秦國一樣,在鄒忌、孫臏等人的改革下,稱霸一時。
可彼時齊國卻差點亡國,這的確令人詫異。
而且燕昭王金臺招賢,樂毅不辱使命,創造出了一對君明臣忠的千古君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