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將樊於期為何犧牲自己,也要幫助荊軻刺秦王?他為何要叛秦?《網路歷史》

樊於期原本隻是戰國末期秦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將領,後因自刎幫助荊軻刺殺秦王而聞名。

那麼樊於期本為秦國將領,為何後來卻去了燕國?又為什麼寧願自殺也要幫助荊軻刺殺秦王嬴政呢?

雖然《史記》中對秦將樊於期的記載並不多,但根據分析論證,樊於期很大可能是因為參與叛亂失敗後逃離秦國。

之後秦王嬴政便下令將樊於期的父母親人、族人處死,並用黃金千斤和萬戶封邑來懸賞樊於期首級。

樊於期因此仇恨秦王嬴政,但僅憑他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報復貴為一國之君的秦王嬴政,而荊軻刺殺秦王的計劃打動了他,於是樊於期自刎,用自己的首級幫助荊軻完成刺殺秦王的計劃。

樊於期為什麼要參與謀反呢?

《史記》對樊於期的記載較少,對樊於期為何謀反也並未記載,因此我們隻能通過有限的史料來進行分析論證。

《史記·刺客列傳》記載:『秦將樊於期得罪於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根據史料記載,樊於期是因為得罪了秦王嬴政才被迫逃離秦國。

後來逃亡到了燕國,被燕國太子收留,那麼樊於期究竟是因為什麼得罪了秦王嬴政呢?

《史記》記載:『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雖然史料並未記載,但樊於期逃離秦國後,秦王嬴政曾下令將樊於期的父母親人處死,族人也淪為奴仆,並『賞賜千金,封萬戶侯』來懸賞樊於期的首級,以此可見嬴政對樊於期是相當痛恨。

除樊於期之外,能讓秦王嬴政如此痛恨,不惜用重金懸賞者隻有長信侯嫪毐獲得過這種待遇,而嫪毐是因為發動叛亂,意欲謀逆篡位。

以嫪毐作為參照,樊於期很大可能就是參與過叛亂,而且不僅僅是參與叛亂那麼簡單,不然也不會讓秦王嬴政如此痛恨。

跟隨嫪毐參與謀反的門客,罪重者也不過處死本人,並未牽連家族,而罪輕者隻是被處以流放、服勞役,隻有發動叛亂的主謀嫪毐被處以車裂之刑,並誅滅三族。

而秦王嬴政對待樊於期的方式和處理嫪毐的方式基本差不多,說明嬴政是真的很痛恨樊於期。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

估計也隻有叛亂一事才會讓嬴政對樊於期如此大動幹戈,而樊於期在逃離秦國之前,隻有嬴政的弟弟長安君成蟜在屯留《現今山西省長治市》發動過叛亂,最後以失敗告終。

樊於期很可能參與過這次叛亂,並且還是叛亂的主謀或是主要參與者,樊於期因此得罪了秦王,在叛亂失敗後逃離秦國。

那麼樊於期為什麼要參與叛亂,而且還是叛亂的主謀或是主要參與者?

樊於期很可能是長安君成蟜的部下,在參與叛亂之前屬於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將領。

而秦始皇剛即位時有老將蒙驁、王齮、麃公、張唐,新晉將領也有王翦、桓齮、楊端和、內史騰、羌瘣、辛勝、王賁、蒙武、李信、蒙恬等人,可以說並無根基的樊於期基本上是沒有出頭之日。

樊於期可能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又或許是他不想讓嬴政當秦王,便勸說嬴政的弟弟長安君成蟜起兵叛亂,只要謀反成功,樊於期便可以作為有功之臣,迅速獲得權勢地位。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

呂不韋為相,蒙驁、王齮、麃公等為將軍。

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

因為正史中對樊於期叛亂一事沒有記載,我們也隻能進行分析推測。

在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盛年去世,年僅十三歲的嬴政繼位秦王,由於嬴政年幼,秦國朝政皆由相邦呂不韋主持。

在嬴政繼位八年時《公元前239年》,呂不韋命秦王的弟弟長安君成蟜帶兵去攻打趙國。

此時成蟜隻有十幾歲,之前也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因此身邊必然有善戰的將領輔佐,樊於期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樊於期在此前並無史料記載,因此成為大軍主將的可能較小,呂不韋也不會讓樊於期來擔當大軍主將。

《史記》記載:『將軍壁死。

卒屯留蒲鶮反,戮其屍』

而嬴政繼位後,能征善戰的老將隻有蒙驁、王齮、麃公等寥寥數人,不過王齕《公元前244年》和蒙驁《公元前240年》已經先後去世,能堪大任者隻剩下麃公,雖然當時並沒有記載,但長安君叛亂失敗後,有一名叫『壁』的將軍戰死,可能麃公就是將軍壁。

當長安君擁有兵權後,樊於期便勸說他一起發動叛亂,於是樊於期成為長安君的親信部下,也是這次的叛亂的主謀之一,因此被嬴政痛恨,在平定叛亂後,下令處死樊於期父母親人,並用重金和封邑懸賞樊於期首級,《東周列國志》中也表明是樊於期勸說長安君發動叛亂。

原因是樊於期認為嬴政不是秦莊襄王的親生子嗣,而是相邦呂不韋和趙姬所生。

樊於期不想讓呂不韋行盜國之事,在秦莊襄王之子長安君掌握兵權後,便將此事告知了長安君,想擁立長安君為秦王,之後樊於期將呂不韋進妾之事起草成一篇檄文,四下傳佈,嬴政見此檄文大怒,當即便發兵征討弟弟長安君。

秦王嬴政對主謀樊於期是深惡痛絕,為此下令要活捉樊於期,可能也是想要將其處以同嫪毐的一樣的車裂之刑才方能解恨。

不過樊於期也因此逃過一劫,因為秦王有令,秦軍不敢放冷箭,樊於期殺出一條血路,之後幾經輾轉去了燕國,後來樊於期為了幫助荊軻刺殺秦王甘願自殺相幫。

樊於期為何寧願自殺,也要幫助荊軻刺殺秦王呢?

荊軻刺殺秦王完全是因為燕國太子丹的報復,原因是燕王喜曾於公元前232年派遣太子丹去秦國做人質,而秦王嬴政卻對太子丹這位少年時期的好友不太友好,於是太子丹想辦法逃回燕國,並開始想辦法報復秦王嬴政,之後便有了荊軻刺秦王的典故。

根據史料記載,樊於期是在太子丹回國後不久逃至燕國,被太子丹收留。

那麼太子丹為何要收留這個被秦國用重金懸賞的逃犯呢,難道不怕因此得罪秦王嬴政,從而派兵攻打燕國呢?而樊於期為何在太子丹逃回燕國後投奔他呢?

此時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兩人共同的想法:『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太子丹因為秦王對他不友好想報復嬴政,而樊於期因為嬴政牽連了他的父母親人,為此也想找秦王報仇,但僅憑樊於期一人又如何能完成復仇呢!他連接近秦王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也不能這麼絕對,秦王嬴政還是樂於看見樊於期的首級,而這也是荊軻想到唯一能接近秦王的辦法。

《史記》記載:『荊軻曰:『今行而毋信,則秦未可親也。

夫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誠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奉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

荊軻答應太子丹幫助刺殺秦王後,但一直並未行動,原因是無法接近秦王,隻有用秦王想要得到的東西才能近距離接近秦王,從而完成刺殺。

之後荊軻聽聞秦王懸賞千金、封萬戶邑抓捕樊於期,便想用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的督亢地圖《燕國境內最為肥沃富饒的土地》作誘餌,以此接近秦王。

《史記》記載:『樊於期偏袒搤捥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剄』

雖然太子丹不忍殺死樊於期,但荊軻還是找上了樊於期,並對他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樊於期聽聞荊軻的計劃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很高興,因為自秦王殺害他的父母親人後,樊於期做夢都想找秦王嬴政復仇,但他連秦國都進不去,也想不出報仇的辦法。

荊軻的計劃卻可以讓他報仇雪恨,於是樊於期自刎而亡,用生命幫助荊軻刺殺秦王。

之後荊軻和副手秦舞陽便帶著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督亢地圖前往秦國,伺機刺殺秦王嬴政,不過最終荊軻刺殺秦王失敗,樊於期也白白犧牲了性命。

結語:

雖然《東周列國志》中記載樊於期是為了防止相邦呂不韋竊國才勸說長安君發動叛亂,但筆者個人認為樊於期更多是為了個人名利才攛掇秦始皇的弟弟長安君謀反。

如果秦始皇真的不是秦莊襄王的親生兒子,秦莊襄王完全可以將王位傳給嬴成蟜,而且秦國的宗室大臣也不會看著一個外人成為秦王。

文/歷史紫陌閣

回味更多歷史,下期更精彩。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持。

本文聲明原創,文中配圖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