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史丨商鞅馭民五術:徹底改變秦國面貌。《網路歷史》

當年秦始皇之所以能夠橫掃六合,統一天下,多虧了秦孝公和商鞅。

商鞅,姬姓,公孫氏,衛國頓丘人。

他是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當年商鞅在魏國內看不到希望,於是出走魏國,來到秦國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在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在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在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

在他整套施政改革的內容中,貫穿著一個核心思想——『馭民五術』,這是當年他向秦孝公建議的統治國家、統治百姓的方法。

這一套『馭民五術』被記錄在了《商君書》裡,《商君書》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國削至亂;以奸民治善民,國治至強。

商鞅的馭民五術中包括: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

這是在後世帝王們都願意去閱讀學習的一套方法。

那麼放之今世,我們如何看待商鞅的馭民五術呢?

一、壹民,即指統一民眾的思想,對民眾進行強制性洗腦,『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些做法都是帝王為了方便管理天下之民,於是進行了思想禁錮。

二、弱民,即指從客觀條件上讓百姓沒有反抗能力,沒有威脅帝王統治的能力,例如『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三、疲民,即指從自由上、時間上禁錮百姓,讓他們沒有空閑的時間去想、去做其他的事,例如築長城、修運河、修阿房宮等等,這些都是將整個天下的勞動力征集起來,為國服役。

四、辱民,即指從思想上、主觀條件上去奴化百姓,讓他們從內心上就不敢去反抗,害怕官府、害怕仕人,從而服從統治,例如嚴苛的刑法、殘酷的刑具等等。

五、貧民,即在金錢、財務方面對百姓進行嚴加管制,讓他們沒有多餘的錢糧去滿足其他的需要,例如苛捐雜稅、重農抑商、排斥商人等等。

後來的馭民五術一直為帝王所學習,目的就是更好地管理整個國家,加強統治階級的統治。

這套馭民五術是作為法家的商鞅向秦孝公晉獻的,它深刻地展示了整個封建王朝統治民眾的核心思想。

來源於網絡,侵刪